山東行土地改革並施土地承包責任製後,成效立顯。
田畝分配有序,農人耕者有其田,勞作之積性大增,田產豐饒。
百姓生計改善,衣食漸足,鄉村氣象一新。
此景傳至他方,引得彆處百姓心生豔羨。
遙觀山東之地,眾人皆慕其政策之善,使民得利,亦盼自家所在之地,能效仿推行,以獲同等待遇,共赴富足之途。
於此同時,山東基建亦列入議程。
首務者,乃於齊魯各地廣鋪橋梁、修築道路。
官府籌劃既定,即調工匠、集物資,各地大興土木。
所經之處,或架橋於河川之上,使天塹變通途;或築路於郊野之間,令往來更暢達。
一時之間,山東大地,勞作之聲不絕於耳,眾人皆盼基建早成,以促地方繁榮。
且此番基建,采官民合修之法。
官府撥銀出資,以為表率;民間商賈、士紳豪族亦解囊相助,共襄盛舉。
其資財,官府專款專管,分毫厘定,不使有差。
施工之際,官府遣能吏督工,自物料采買,至工程營建,皆嚴察細審,務令橋梁堅固、道路平坦,期於早成便民,以興山東之盛業。
而此前滋事之商賈與士紳豪族,皆遭禁參與此類項目。
蓋因其煽動鬨事,擾亂地方秩序,壞新政推行。
此番禁令一下,彼等徒歎奈何,白白錯失一次獲利良機。
往昔慣於借勢圖利,今番因一己之私釀禍,終致無緣此等發財美事,實乃咎由自取,旁人亦無可憐惜。
部分士紳豪族心有不甘,遂暗中遣人往見山東布政使陳園。
來人卑躬屈膝,言辭懇切,懇請陳園能網開一麵,容彼等參與基建項目。
來人更許下重諾,稱願傾囊而出,付出遠超此前之錢財,隻求能分得一杯羹。
陳園聞之,麵色沉峻,嚴詞斥責道:“汝等前番鼓動鬨事,擾亂地方,致使新政推行受阻,百姓不安。今見有利可圖,便欲以錢財疏通,重入此事,實乃荒謬至極!為官者,當以公義為先,豈可為錢財而罔顧律法、縱容惡行。此例若開,日後山東之地,又將成何體統?”
來人聞此,惶恐不已,唯唯諾諾而退。
回去複命後,一眾士紳豪族聞之,方知此番絕無轉圜餘地,隻得暗自懊悔,徒歎失去發財之機,亦再不敢輕易生事,擾亂新政推行。
又過旬月,士紳豪族仍未斷念,再遣人至陳園處。
此次來人,態度愈發恭謹,一見麵便伏地叩首,言辭之中滿是悔意,道:“陳大人,我等前番行事魯莽,實是豬油蒙了心,如今已知錯。大人推行基建,為的是山東百姓福祉,我等若能參與其中,憑借自家人力物力,定能令工程事半功倍,早日竣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