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廣孝目光深沉,直視朱棣,鄭重說道:“殿下,當下務必暫且蟄伏,切不可輕舉妄動。應天那邊,可多做籌謀安排。須知,儲君在未登基之前,局勢變幻莫測……一切皆有可能。”
朱棣心領神會,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銳利光芒。
姚廣孝之意,他自是明白。
在這風雲詭譎的朝堂局勢中,韜光養晦方為上策。
應天作為大明都城,朝廷中樞所在,各方勢力錯綜複雜。
於此處多布棋子,方能在未來局勢變動中占得先機。
儲君之位雖看似已定,然未登基坐殿,一切變數皆存。
曆朝曆代,儲君被廢、旁支登基之事屢見不鮮。
自己若想成就大業,此刻需耐住性子,暗中積蓄力量,等待時機成熟。
“先生所言極是,本王定當牢記於心。”朱棣低聲說道,語氣中透著堅定。
他深知,這一場權力博弈,猶如在鋼絲上行走,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稍有差池,便可能萬劫不複。
朱棣心中透亮,雖當下朱標儲君之位看似穩如泰山,然“意外”二字,實在難測。
這世間諸事,瞬息萬變,縱是看似固若金湯之態,亦可能一朝傾覆。
自古以來,宮廷內外風雲變幻,多少原本篤定之事,因意外陡生變故。
或因疾病纏身,或因奸人構陷,又或因局勢突變,那看似穩固之位,頃刻間便天翻地覆。
朱標如今雖得父皇信任、群臣擁戴,可世事無常,誰又能斷言,未來不會生出意外?
朱棣深知,在這權力的漩渦之中,一切皆需未雨綢繆,切不可掉以輕心。
唯有時刻警醒,暗中籌備,方能在風雲變幻的局勢中,尋得一線生機,為自己謀得更廣闊的天地。
姚廣孝深知宮廷內闈爭鬥,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若能善加利用,或可為燕王朱棣謀得先機。
既知東宮呂氏不得寵,卻又覬覦太子妃之位,心中便有了計較。
他不動聲色地安排親信之人,悄然與呂氏接觸。
行事極為隱秘,絕未暴露燕王身份,隻稱是有心襄助之人,見呂氏聰慧且有誌,願助其一臂之力。
呂氏身處宮中,久不得寵,正愁晉升無門,見有人主動示好相助,雖心有疑慮,卻也半推半就與之往來。
與此同時,姚廣孝又暗中拉白蓮教入局。
白蓮教在民間勢力不小,且行事詭秘。
他遣人與白蓮教中關鍵人物接洽,以利相誘,稱若能配合行事,日後必有重酬。
白蓮教本就妄圖在這亂世中攪弄風雲,擴充勢力,雙方一拍即合。
姚廣孝囑白蓮教暗中造勢,散布一些利於呂氏的傳言,諸如呂氏福澤深厚、有母儀天下之相之類。
這些傳言先是在市井坊間流傳,而後漸漸傳入宮中。
一時間,宮內宮外對呂氏議論紛紛。
朱棣得知姚廣孝此舉,心中雖有些擔憂,卻也明白這是在這複雜局勢下不得不為之事。
姚廣孝寬慰道:“殿下勿憂,此事安排極為隱秘,旁人難察。呂氏若能得勢,或可為我等所用,即便不成,也可攪亂宮中局勢,為殿下謀得更多騰挪空間。”
說起白蓮教與朱元璋之間的恩恩怨怨,那可追溯到元末亂世。
彼時,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白蓮教以“彌勒下生,明王出世”為口號,於民間廣納信眾,勢力漸大。
朱元璋早年窮困潦倒,入皇覺寺為僧,後因寺中缺糧被迫離寺雲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