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妙雲和朱高熾離開那日,常孤雛因著實忙碌,未能前來相送。彼時他正全心跟進蒸汽機的研究進度,分身乏術。
朱高熾和徐妙雲坐著馬車緩緩駛離蓋州,朝著北平方向而去。
馬車晃晃悠悠,車內朱高熾忍不住開口問徐妙雲:“母妃,為何姑父不來相送?這是不是有點不合禮數?”
徐妙雲輕輕搖頭,神色溫和道:“熾兒,你姑父如今忙,事關乎遼東乃至天下民生,容不得半分懈怠。他一心撲在這上麵,並非是不懂禮數。
你要明白,成大事者,當以大局為重。
你姑父這般專注,是為了讓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這份心,可比尋常禮數更為重要。
咱們應當體諒他,日後你若身處高位,也要懂得分清輕重緩急,切不可因小節而誤大事。”
朱高熾點了點頭,便抿緊嘴唇,沒再多說什麼。隻見他微微低頭,目光落在自己的衣角,神色平靜,讓人瞧不出情緒。
那蒸汽機的研究,進展雖不算迅猛,卻也穩穩當當。
每日裡,常孤雛領著一眾工匠,悉心鑽研,反複試驗,雖未得一日千裡之效,卻也一步一個腳印,朝著成功紮實邁進。
現今馬雲與葉旺亦是忙碌非常,所幸較之往昔,日子倒舒坦不少。
以往諸事繁雜,壓力如山,如今雖仍不得閒,卻多了幾分從容,少了些許焦灼,也算有了些喘息之機。
遼東之地,官吏結構與彆處大不相同。此地官場,諸多彎彎繞繞行不通,唯重高效二字,一心隻為百姓服務。
行事直來直往,不興那繁瑣無用的虛禮,凡事以百姓福祉為要,隻求儘快辦妥實事。
自大明海禁解除,海貿漸興,那番邦之人,如過江之鯽,紛紛前來大明做生意,愈發多了起來。
尤其是遼東,直叫番邦商人趨之若鶩。蓋因遼東所產之物,質地優良且價錢低廉,他們將貨物運回本國,轉手便可大賺一筆。
遼東之地,工坊處處林立。
此處營商環境頗佳,並無那些雜七雜八的苛捐雜稅。
雖說商稅看著頗高,然而細算下來,各路花銷成本相較彆處低了許多,如此綜合考量,卻也十分劃算。
在大明經商,可不光是按章交稅便萬事大吉。那官場之中,還需上下打點。
無論是衙門小吏,還是上級官員,都得一一周全。
這禮尚往來,銀子流水般地花出去,一路折騰下來,花費著實不小。
諸多商人為此苦不堪言,卻又無可奈何。
但遼東此地不同,少了這些額外盤剝,即便商稅稍高,對番邦商人而言,仍是有利可圖,故而引得他們紛至遝來。
遼東各處衙門官吏,皆能各司其職,各安其位。
商人們來此辦理諸事手續,著實方便許多。
衙門中人,也不會因他們是商人身份,便心存輕慢。
無論是本地商賈,還是外來番商,一視同仁,隻看辦事是否合規。
如此風氣,讓商人們在此營商,心下安穩,更願往來交易,遼東商貿也愈發繁榮起來。
隻是這遼東本地戶籍,頗難獲取。若非土生土長,或是有特殊緣由,一般人難以入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