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以遼東這般優渥的營商環境,諸多商人皆想在此定居下來。
所幸遼東每年都會開放移民之策,給了外鄉人些許機會,隻是這名額有限,猶如僧多粥少,引得無數人翹首以盼,競相爭取。
此前,移民政策放開之際,不少商人動起歪腦筋,向那些有移民資格的百姓購買此資格。
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卻不想遼東方麵察覺後,當即嚴懲不貸。
此舉一出,震懾眾人,讓妄圖鑽空子者不敢再造次,保了移民政策公正施行。
一日,葉旺與常孤雛於國公府中吃酒。葉旺不禁歎道:“國公啊,這幾年下來,遼東太平得很,沒甚戰事。可瞧那些新入營的兵卒,雖說個個身強體壯,卻實打實沒經曆過實戰。哎,實在叫人憂心呐!”
葉旺心裡透亮,深知個中緣由。常孤雛當年平定遼東,覆滅高麗,威懾倭國,這般赫赫戰功,足以封王。
說句不好聽的,已然功高震主。
如今遼東看似安穩閒淡,實則是陛下有所顧慮,生怕常孤雛再立戰功,到那時,封賞之事著實讓陛下犯難。
依理而言,韃靼與瓦剌那邊,若遣遼東軍出征,料想定能短期內奏凱。
然朱元璋卻命燕王、秦王與晉王統兵與之交戰。如今一年多過去,戰事卻沒什麼大的進展。
常孤雛舉起酒杯,與葉旺碰了一下,笑道:“老葉啊,怎的這太平日子,你反倒覺著不自在啦?”
葉旺哈哈一笑,道:“國公爺,早先時候,俺老葉確也盼著能過這般安生太平的日子。可跟您這麼些時日,俺這眼界也開闊不少。您想呐,這太平日子雖好,若不把周邊那些個心懷不軌的家夥清一清,日後保不準生出啥禍端,後患無窮哇!”
常孤雛擺擺手,道:“不急。當下首要,是把遼東的工業底子夯實嘍。待時機一到,周邊那些個番邦蠻夷,順手推平便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葉旺一臉憂慮道:“公爺,如今遼東發展迅猛,日新月異,這等景象,俺老葉從前連想都不敢想。可這遼東如此出眾,難免遭其他地方士紳豪族眼紅忌憚。雖說眼下有您坐鎮遼東,可萬一哪天您被調離,這遼東大地,恐怕很快就會被他們瓜分乾淨呐!”
如今常孤雛身為遼國公,又任遼東布政使司,乃封疆大吏。
隻是,誰也說不準他能一直留在遼東,怕是皇上也容不得。
倘若常孤雛在遼東待得太久,屆時遼東民心,究竟是向著常孤雛,還是向著當今陛下,著實難料哇。
民心這東西,好比那秤砣,於國之輕重,不言而喻。
君王得民心,便能穩坐龍椅,政令通達,四方來朝。
可若民心旁落,那君王意誌便如同無根之木,難以為繼。
就說這遼東,常孤雛在此勵精圖治,百姓安居樂業,對其感恩戴德。
時日一長,民心漸聚於他。
皇上自然有所顧慮,深恐民心背離,動搖國本。
畢竟,君王意誌乃是一國之綱,綱舉方能目張。
若民心與君王意誌相悖,那這國家便如那行於波濤中的孤舟,稍有不慎,便會傾覆。
常孤雛若久居遼東,民心歸屬不定,於皇上而言,如鯁在喉。
皇上勢必會權衡利弊,做出抉擇,以保君王意誌暢行無阻,民心皆向朝堂。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大明遼國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