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之地,火器研發正行迭代。年年撥下的預算頗為豐厚,皆因眾人深知火器之利,於保境安民、壯大實力大有益處,故而在這上頭毫不吝嗇。
忽有那駐紮高麗的遼東官員送來文書,言稱高麗百姓之中,多有願改成大明籍貫者。
常孤雛得知此事,即刻召集眾官員,齊聚一堂,共商此事。眾人圍坐,麵麵相覷,皆知此事重大,需謹慎定奪。
常孤雛環視眾人,問道:“關於高麗百姓欲改大明籍貫一事,諸位意下如何?”
有官員率先起身,拱手道:“國公,此事暫不能應下。高麗之人,見我遼東富足安樂,便欲附我大明籍貫,哪能如此輕易遂了他們心願。若不加以考量便允之,恐生諸多事端。”
另一官員起身接話:“國公,雖不可貿然答應,卻可給他們定些目標。待高麗百姓能達成相應條件,再許其申請加入大明籍貫,如此既顯我大明公正,又可篩選可用之人。”
此時又有官員麵露遲疑,說道:“國公,此事乾係重大,涉及兩國人口變動,是不是該先行稟明朝廷,聽候聖上旨意再做定奪,方為穩妥。”
眾人各執一詞,目光皆投向常孤雛,靜候其決斷。
眾人所言,皆在理上。
高麗百姓欲入我大明籍貫,無非瞅見大明百姓日子好過,想跟著沾光。
給他們設些條件,的確能篩出合用之人。
至於稟明朝廷,更是必然要做。
朝堂那幫大臣,向來是上下嘴皮一動,麻煩事兒就跟著來。
若不事先奏明,往後指不定生出多少事端。
先把條件想好,整理清楚,再行文上奏,讓聖上定奪,也顯得咱辦事周全,方方麵麵都顧到了。
如此,既對得起高麗百姓這份心意,也能讓朝廷知曉,省得生出無謂的麻煩。
常孤雛遂問諸官:“近日那新畢業的學子,往高麗做那基層吏員,成效如何?”
近些年來,常孤雛每遣那新畢業之學子,往高麗任基層官員。欲使彼等潛移默化,變高麗百姓之心,分其百姓與舊貴族之聯係。
有負責此事的官員趕忙應道:“國公,目下諸事進展倒還順遂。隻是如今浙東集團與高麗舊貴族似有異動,諸多舉措隻得暗中施行。”
常孤雛微微點頭,繼而說道:“這卻無妨。待再過些時日,也該著手整治那幫舊貴族與浙東集團的嘍囉。”
常孤雛向諸官吩咐道:“關於高麗百姓入籍之事,爾等需訂一個章程,分階段進行考核。首階段,當以學識與教化為主。可考其對我大明律法、禮儀之認知,能熟稔者,方顯其願融入之心。此乃根基,根基不固,縱入籍也難成良民。
次階段,察其勞作營生之能。高麗之地,農桑工商皆有所業,觀其於各事之勤勉與才乾,若能積極營生,對我遼東乃至大明之發展,必有裨益。
末階段,觀其對我大明之忠誠。可於鄰裡、同僚間打聽其言行,看是否真心歸附,無貳心者,方得入我大明籍貫。如此分階段考核,一來可嚴選可用之才,二來顯我大明公正寬厚。諸公務必儘心,早日將章程擬定呈上,莫要耽擱。”
眾官領命,各自思索著如何將此事辦得周全。
散了會後,常孤雛才在自個兒那辦公的地兒坐下,便有人推門進來。
來人乃遼東特勤組小組長,趨前對常孤雛稟道:“公爺,近日有從北平來的商販,行徑頗為可疑。”
常孤雛神色未動,未發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