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詔獄將王大郎一家放出時,陳太初已將京城的產業進行了全麵且細致的分配,安排王大郎一家前往濮陽老家。
十一月,大名府軍器坊內,陳太初著手重新規劃百工圖譜。明麵上,趙虎帶領廂軍日夜鑄造農具,每個犁頭的銘文都用波斯數字暗標批次,看似普通的農具鑄造,實則暗藏著與軍器製造相關的重要信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暗地裡,嶽飛率領死士將燧發槍組件小心翼翼地藏進運河官船的底艙,並且每艘船的吃水線都特意塗著童貫軍械監的朱漆,以此來混淆視聽,躲避各方的追查。
到了臘月,百工坊已如繁星般遍布河北東路的各個州府,並且依據各地不同的特點進行了合理且精妙的布置。
重和元年元月,王大郎抵達小山港的那日,朔風凜冽,卷著冰碴子如利箭般砸向滄瀾號的甲板。
王倫快步上前,掀開船艙的氈布,三百具新式指南針在鯨油燈的映照下泛著幽幽藍光,每一根磁針都被刻意調整偏東三分。
“陳大人囑咐,首航止於登州外海。”王大郎一邊說著,一邊展開海圖,隻見星象標記旁詳細備注著磁偏修正數,“虎蹲炮試射需借浪湧之勢,落點偏差正好打進靶船。”
正月十六破曉時分,天色依舊朦朧,滄瀾號引領著三艘改裝貨船緩緩駛出港口。
王鐵柱啟動蒸汽閥的瞬間,泄壓口噴出的白汽如雲霧般升騰,驚散了附近棲息的海鷗。
然而,蒸汽機原型機卻出現了嚴重的漏氣問題,即便用牛皮進行封堵,也無法長時間解決。
看來,必須找到陳大人口中所說的橡膠才行。
潮水緩緩漫過船舷邊放著的《武經總要》,書頁間夾著的琉球海圖被鹹風輕輕掀起一角。
王倫按餘毒未儘,腹部會絞痛,看著王大郎專注地校準星鬥方位。
指南針在毒質的影響下顫抖不停,卻恰好指向了登州水師疏於防範的暗礁區。
王大郎和王倫二人坐在滄瀾號的船艙內,麵色凝重地看著陳太初送來的密信。
信中的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千鈞的重量,勾勒出一幅關乎未來命運的宏偉藍圖,同時也充滿了諸多亟待解決的難題與挑戰。
“這橡膠……竟是如此神奇之物。”王大郎輕聲念著信上對橡膠特性的描述,眼中滿是新奇與期待。
“遇冷則脆、遇熱則黏,用來封堵船縫,可比桐油灰膏快上十倍,這要是真能成功,咱們的船在海上可就安穩多了。”
王倫微微點頭,目光落在信中關於橡膠使用方法的部分,沉思道:“隻是這熬煮膠汁的講究可不少,摻三成鯨脂防開裂,還要加入硫磺與木炭粉末……看來得找幾個細心的工匠,專門研究此事。”
接著,二人又將注意力轉移到信中提及的蒸汽機與帆檣聯用一事。“這法子倒是巧妙,無風時燒炭催輪,遇順風則熄火揚帆。”
王倫指著信中所附的《聯帆機要》說道,“這七種索具結法,尤其是‘燕尾結’,得讓船工們儘快熟悉,確保在實際操作中不出差錯。”
“沒錯,而且這乙字號箱裡的蒸汽機關,若膠管爆裂,還能改作他用,這陳大人想得可真是周全。”王大郎感慨道。
隨後,他們的目光聚焦在丙字號箱底壓著的東海輿圖以及關於琉球大島的開發計劃上。
“三年之期,分作三步……”王大郎緩緩說道,“首年建淡水補給點,次年開辟避風港,第三年建成中轉貨棧,這一步步可都不容易啊。”
王倫看著輿圖上標紅的琉球大島,神色堅定地說:“但這是咱們的立足之地,無論如何都得抓緊行事。”
看完信中的正事,二人又接著看起陳太初所附的瑣事。
“羅總舵主好食嶺南荔枝,雖說二月無鮮果,但醃糖漬荔枝佐酒倒也不難準備。”王大郎說道。
“嗯,這海試若遇倭寇滋擾,亮出‘福田寺供奉’旗便能嚇退他們,倒也是個法子。
隻是這今春多雨,橡膠木苗要用糖水澆灌防黴,二十石糖霜得趕緊安排妥當。”王倫細細叮囑道。
提到信中所言小山港外出現的海市蜃樓奇景,王大郎皺了皺眉,“這非吉兆,也非方外仙山,切勿追趕……看來海上之事,詭譎多變,咱們行事得更加小心謹慎才是。”
王倫深吸一口氣,說道:“陳大人將如此重任交予你我,咱們可不能辜負了他的信任。
這開發琉球的諸事,得立刻著手準備。”
於是,二人立刻召集了小山港內信得過的工匠和船工,將密信中的內容詳細告知,並開始分配任務。
負責熬煮橡膠汁的工匠們,立刻著手準備鯨脂、硫磺與木炭粉末,按照信中的比例進行調配試驗。
船工們則開始研習《聯帆機要》中的索具結法,尤其是“燕尾結”,反複練習,力求熟練掌握。
與此同時,他們還安排人手準備醃糖漬荔枝,以備羅總舵主到來時相贈。
對於橡膠木苗的糖水澆灌事宜,也安排專人負責,確保二十石糖霜能夠合理分配使用。
最重要的就是“琉球群島,這個大島我稱之為台灣,以後就是我們的立足之地,所以各位要抓緊時間了。”
喜歡宋朝的脊梁請大家收藏:()宋朝的脊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