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更可怕的是,點驗核查……他手下那些兵油子,能站夠一千八百人就不錯了!一旦實兵少於自報九成即少於一千八百人),闔家老小就得滾去雁門關喝西北風!
“報!大人!轉運使衙門的張通判來了,說奉樞府、兵部、刑獄司聯署令,要會同點驗兵冊底檔……”親兵連滾爬爬進來稟報。
劉大疤瘌如遭雷擊,癱坐在太師椅上,麵如死灰。
完了,連緩衝期都沒有,點驗的人就在路上了!他猛地跳起來,嘶吼道:“快!快給老子去抓人!
街上的乞丐,碼頭的力夫,城外的流民,能喘氣的都給老子拉進軍營!披上號褂子充數!一天管兩頓飽飯!快啊!”
同樣的鬨劇,在淮南西路廬州、荊湖北路江陵、乃至京畿拱聖營、龍衛軍大營中瘋狂上演!
抓丁的士兵如狼似虎衝上街頭,軍營裡人滿為患,充斥著麵黃肌瘦、驚慌失措的“新兵”,軍需官焦頭爛額地分發著積滿灰塵、大小不一的破舊號衣。
點驗官手持樞府特頒的銅尺專門丈量身高臂長,以防以小充大),冷著臉逐一核對名冊、驗看兵丁,稍有疑問便厲聲詰問。軍營中雞飛狗跳,怨聲載道。
然而,更多的將領,在最初的驚恐和憤怒之後,撥響了心中的算盤。
去雁門關?那是十死無生!上報空額三成以內,雖然肉痛,但至少能保住富貴和性命!
於是,一道道“痛心疾首”自請處分、自陳空額的奏報,夾著幾分虛報的水分空額報二成半,實際可能有三成),如潮水般湧向汴梁樞密院。
三個月後。
樞密院正堂,氣氛肅穆。
陳太初高坐主位,兵部尚書吳敏、三司使張愨、皇城司提舉顧長風等重臣分列左右。
巨大的紫檀木案上,堆積著來自天下各路的最終核查奏報。
“啟稟樞相!”兵部職方司郎中聲音帶著抑製不住的激動,甚至有些顫抖,“天下廂軍,原額四十六萬八千!各州府自報及核查後,實有兵額三十三萬五千!裁汰空額十三萬三千!空額率……二成八分!”
“禁軍諸班直、諸軍,”皇城司提舉顧長風接口,聲音冰冷如鐵,“原額八十萬!核查實兵……四十八萬!空額三十二萬!空額率……四成!”
四成!禁軍空額竟高達四成!饒是早有心理準備,堂上諸臣依舊被這觸目驚心的數字震得頭皮發麻!
吳敏飛快地撥動著算盤,珠玉碰撞聲清脆急促,片刻後,他抬起頭,眼中閃爍著狂喜的光芒:“樞相!僅此一項裁撤空額,歲省糧秣近七百萬石!省絹帛錢貫折合……折合近兩千萬貫!此乃……此乃再造乾坤之功啊!”
陳太初臉上並無喜色,隻有一片冰冷的沉凝。
他目光掃過案頭另一份名單,那是因瞞報、核查嚴重不符而被革職查辦、闔家發配雁門、延綏的將領名錄,長長一串,觸目驚心。
雷霆手段,終見血效。
他緩緩起身,走到巨大的輿圖前,手指重重按在河北、河東那片飽經創傷的土地上。
“省下的錢糧,”他的聲音如同金鐵交鳴,在肅穆的大堂中回蕩,“即刻解送北疆!撫流民,修城池,鑄火器,養戰馬!
告訴嶽飛、張猛、趙虎,告訴他們麾下每一個忍饑挨餓、甲胄不全的將士——”
“朝廷的錢糧,到了!”
“大宋的脊梁,該挺直了!”
樞府簽押房的燭火,映照著陳太初投向北方那深邃而堅定的目光。
裁撤冗兵的鐵腕,如同第一塊沉重而關鍵的基石,牢牢嵌入了他為這風雨飄搖的帝國所構築的、通往鐵血未來的龐大根基之中。
帝國的血液,正被這隻無形巨手,從臃腫腐敗的軀乾,重新泵向那亟待強健的北地邊關。
喜歡宋朝的脊梁請大家收藏:()宋朝的脊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