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反應:帝國的血脈栓塞
大理銅礦的動蕩與停產,如同一條劇毒的蜈蚣,迅速沿著大宋經濟的血管向全身蔓延。
汴梁,戶部衙門早已亂作一團。
“尚書大人!不好了!杭州‘大宋錢號’總號急報!今日兌出現銀三十萬貫!庫存見底!擠兌的人群已經把街麵都堵死了!”
“大人!成都府急報!民間傳言朝廷缺銀,銅錢即將貶值,百姓蜂擁至各錢號兌換銅錢,甚至…甚至以物易物,拒收交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大人!揚州、蘇州、泉州…各地商號聯名上書!請求朝廷即刻兌現到期的‘海貿債券’利息!言若再不兌現,他們將集體停止向朝廷繳納稅款!”
“大人!…”
壞消息如同雪片般飛來。大理銅礦的停產,意味著朝廷失去了最穩定、最直接的現金銅錢)來源。金山金礦、左渡銀礦的產出,大多以“期兌票”或抵押物的形式存在,或用於海外貿易結算,其信用建立在朝廷未來的支付能力上。而銅錢,才是維係國內日常交易、發放軍餉俸祿、支付各種到期債務的真正硬通貨。
一旦這條現金流斷裂,整個建立在信用之上的金融體係,便開始劇烈搖晃。
各地官辦錢號紛紛告急,擠兌風潮如瘟疫般擴散。商人恐慌,百姓惶然,市場交易幾近停滯。
而各地官員的處理方式,更是將危機推向深淵。他們或粗暴地關閉錢號,禁止兌換;或強令商賈必須接受貶值的交子;甚至有的官員開始賴賬,矢口否認朝廷發行的債券…種種官僚的無賴嘴臉與短視行為,徹底摧毀了朝廷僅存的一點點信用基石。
經濟,這頭以往被陳太初用高超手段馴服的巨獸,一旦失控,其破壞力遠勝千軍萬馬。
汴梁,紫宸殿。
趙桓枯坐在龍椅上,麵前禦案上堆積的奏章如同小山,每一份都寫著“危急”、“乞餉”、“民變”、“擠兌”等觸目驚心的字眼。他臉色鐵青,嘴唇哆嗦,枯瘦的手指顫抖地翻動著奏章,越看心越涼,越看怒火越熾!
“廢物!一群廢物!”他終於爆發,猛地將整疊奏章狠狠掃落在地,咆哮聲響徹大殿,“就知道要錢!就知道彈壓!除了關閉錢號、欺壓百姓,你們還會乾什麼?!朕要你們何用?!”
他胸口劇烈起伏,眼前一陣發黑。他仿佛看到,自己好不容易“擊敗”陳太初奪回的“完整”江山,正從內部開始,以驚人的速度糜爛、崩潰!那被他視為戰利品的權力,此刻卻變成了燙手的山芋,變成了將他架在火上烤的刑具!
“大理…大理…”他喉嚨裡發出嗬嗬的聲響,充滿了不甘與暴戾,“段家!高家!烏蠻!還有東川軍那個該死的張指揮使!朕…朕要發兵!朕要踏平大理!把銅礦奪回來!!”
殿下群臣噤若寒蟬,無人敢接話。發兵?錢從何來?糧從何來?如今各地軍隊因欠餉已不穩,再興大軍,隻怕未到大理,自家就先嘩變了!
趙桓頹然癱坐回龍椅,一股冰冷的、無能為力的絕望,如同毒蛇般,死死纏住了他的心臟。
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識到,
有些東西,
失去了,
就真的…
再也回不來了。
喜歡宋朝的脊梁請大家收藏:()宋朝的脊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