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對此有何見解?”
賈環思索片刻,對中年男子說道:“我大乾自太祖開國以來,日益興盛。
當今聖上英明果斷,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好皇帝。
他推行的新政,更是奠定我大乾萬世根基的重要舉措。"
中年男子聽後疑惑道:“朝中許多大臣都反對新政,你為何如此肯定它的價值?”
賈環聽罷微微一笑,說道:"當今陛下推行的新政,實則觸動了現今士族的根本利益。
朝廷中的官員多出身士族,自然更傾向於維護自身利益。
他們隻顧及自身的安危,卻無視土地兼並日益嚴重的現狀,以及百姓生活的困苦。
正所謂‘書中自有千鐘粟’,便是這個道理。
一旦有寒門子弟考取功名,就會有人贈送土地,根本無需辛苦積累財富。
而且,投獻土地後,百姓繳納的賦稅反而減少,這樣下去,土地兼並隻會愈發嚴重。
陛下深知這一點,所以才推出新政。
若新政得以全麵施行,陛下定是一代聖君!"
中年人注視著侃侃而談的賈環,心中甚感驚訝。
榮國府一個庶出子弟竟能有這樣的見解,令他不禁對賈環心生好感,於是問道:"不知小友何時打算參加科舉考試?"
賈環笑著回答:"貴人,我並無此意。
我知道自己並非那塊料。
我也沒有什麼遠大的抱負,隻想掙些銀錢,待年歲漸長,分家出去,能夠過上安穩富足的生活就夠了。"
中年人聽完賈環的話,臉色微變,說道:"既然你有這樣的能力,為何不投身仕途,為國家效力?難道就這樣虛度一生嗎?"
賈環笑著說:"貴人,不入朝為官並不等於不能為國家儘忠。
我雖是榮國府的一個庶子,但明白"位卑不敢忘憂國"的道理。
去年山東遭遇大旱,我自籌十萬兩白銀購買糧食,運往山東救濟災民,這不也是為國家儘忠嗎?"
中年人聽後大吃一驚,十萬兩白銀絕非小數,這個年輕人居然毫不猶豫地用來幫助山東的災民,僅靠這些糧食就能拯救多少性命。
他動容地問:"你為何這麼做?要知道,成年後你離開榮國府,未必能得到多少財產。"
賈環依舊笑著答道:"我在榮國府的處境如何,我心裡清楚得很,也沒指望榮國府的銀錢。
我能自己賺錢,一個人能用多少銀子呢?人生在世,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最後不過埋骨三尺之地罷了。
至於後代,那就看他們的造化了,不然銀子多了也未必是好事。"
中年人見賈環如此豁達,對他更添幾分喜愛,忍不住問道:“若入朝為官,豈非能助益更多人?”
賈環苦笑一聲說:“貴客莫笑,小人於榮國府不過是不受重視的庶子,年少求學時稍加努力,就被太太喚去抄,實在難熬,為求輕鬆,索性逃課玩耍。
如今已九歲,再想走科舉之路已晚矣。
原打算從軍報國,無奈父親不準,也隻能投身商賈。"
中年男子聞言拍案而起,麵色陰沉:“太過分了!這樣的惡婦,當真該受天譴!”
心中暗歎,這般良才美質竟被後宅婦人毀掉。
然而,看他約摸十四五歲的模樣,不料年僅九歲。
賈環輕笑著寬慰:“貴客無需動怒,豪門大族皆如此,庶子難成氣候,若威脅嫡子地位,難免遭遇毒手,這也是庶子的悲哀啊。"中年男子聽罷陷入沉思,世事如此,又能如何?
兩人閒談片刻後,賈環告辭離開。
站在一旁的年輕人躬身說道:“陛下,時候不早,該回宮了。"此人正是當今天子弘武帝,微服私訪至此。
皇城之中,大明宮養心殿內,弘武帝看著賈環那份不起眼的檔案,嘴角揚起一抹笑意:“你想避開喧囂,我偏不遂你願。
不過這孩子才九歲,不必著急,機會總會有的。"
賈環返回榮國府,得知林如海病危的消息。
這些年雖與黛玉相見不多,但二人情誼甚篤,他急忙趕往黛玉住處。
“三爺到了,姑娘在屋裡呢。"紫鵑見到賈環,連忙行禮。
她深知環三爺與姑娘交好,常送來些罕見的趣物,黛玉對此十分珍視,從不在外人麵前展示。
賈環踏入房內,隻見黛玉坐在榻上默默落淚,神情無助,雙眼通紅微腫,顯見哭得厲害。
林黛玉正在房中發愁,忽聽賈環前來探望,說起父親林如海染疾之事。
賈環雖不能同行,卻建議黛玉帶他前往揚州,稱其三弟或能救治林如海。
黛玉起初不信,後見賈環言辭懇切,心中動搖。
賈環握住黛玉的手,直言隻要病因明確,必能治愈。
黛玉稍作沉吟,最終下定決心,囑咐紫鵑召喚揚州來使,表明欲回鄉之意。
不多時,林家仆從林六至,黛玉隔著簾幕詢問揚州近況。
得知父親確有康複可能,黛玉心生希望,決定不顧眾人阻撓,務必帶賈環同行。
臨行前,她命紫鵑準備蓮子羹,為遠行做準備。
喜歡紅樓:帶著金錢係統逆襲請大家收藏:()紅樓:帶著金錢係統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