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遠赴瑤台求仙草,即便傾儘此生,亦無怨無悔。
然而若待你傷愈之時,我依舊難忘舊情,恐將墮入塵世,唯利是圖,錯把情義當虛妄。
林姐姐,倘若連你也不理解我,我將不知自己會變成什麼模樣!”
黛玉聽後心生感慨,說道:“環兒,姐姐明白你的心意,你無需多慮,我不過與你玩笑而已!”
說著,她含淚凝視賈環。
林如海似笑非笑地看著賈環,他隻能裝作糊塗,裝作沒看見,暗自鬆了口氣,慶幸暫時脫險。
片刻後,黛玉想起父親還在場,連忙紅著臉坐到一旁,卻又狠狠瞪了賈環一眼。
以她的聰慧,此時怎會不明白事情原委。
林如海讚道:“環哥兒,你不走仕途之路實屬遺憾,這般能隨手吟出蘊含人生百味的詩句,足見才華橫溢。"
賈環謙遜回應:“姑父過譽了,我隻是偶然為之罷了。"
黛玉仍有些不滿,說道:“偶然為之?那你再作一首,助助酒興如何?”
賈環淺笑點頭:“有何不可?林姐姐請出題吧。"他早已胸有成竹。
黛玉思索片刻,決定道:“那就寫感悟人生吧。"
賈環端起酒杯一飲而儘,隨即吟誦:“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
我本世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
黛玉仿佛看到賈環孤身一人立於冷寂的屋內,愁緒滿懷,憂慮自身命運。
她深知,家族的未來全靠賈環一人,怎不令人心疼,又怎會不落淚呢?
“環兒……”
寧國府中,賈環派人喚來李大,囑咐他去查探白朗近期的行蹤,以及他與哪些人有所往來,究竟受何人指使。
第二天,李大回來說,近來白朗隻跟康郡王有往來。
賈環皺眉不解,自己與康郡王無冤無仇,為何要針對自己?哦,對了,康郡王雖然與當今皇帝是親兄弟,但關係並不融洽,他對
賈環接過鴛鴦遞給他的紅包,笑稱:“孫兒謝老祖宗的賞賜。"他與迎春、探春、惜春打過招呼後,在椅子上坐了下來。
小惜春蹦跳而來,笑著說:“三哥新年好!”
還伸出手期待禮物。
賈環輕點她的額頭,遞出一個大紅包,讓她笑得合不攏嘴,“謝謝三哥!”
隨後,林如海帶著黛玉來訪,寒暄後去了前院與賈赦、賈政交談。
賈母嗔怪黛玉許久未來看她,黛玉解釋說因父親公務纏身,自己一直在照料,承諾日後會常來。
賈母欣慰表示理解。
寶玉目送黛玉,心中歡喜。
賈母察覺其神情,打算與林如海商議兩人的婚事。
小惜春抱怨黛玉不來找他們玩,黛玉答應帶她去自己家,還問要不要叫上迎春和探春一同前往。
寶玉急忙插話希望也被邀請。
賈環則勸他安心讀書,彆摻和姑娘們的遊玩。
賈母支持寶玉同行,認為都是親人無需避嫌。
賈環雖有不滿,卻也無言反駁。
李紈帶著賈蘭前來,賈蘭先向賈母問安,再與黛玉等人行禮後,走到賈環身旁,恭敬說道:“三叔安。"自賈環接管寧國府後,整頓族學,遣散舊師,請來新夫子,使族學煥然一新。
賈蘭在族學中表現優異,常受褒獎,賈環時常關懷,常讓小吉祥送些吃食給他,令他對三叔心生親近。
賈蘭從未見過父親,卻從賈環身上感受到父愛,因此對他極為敬重。
賈環拍了拍賈蘭肩膀說:“不必多禮,三叔知道你勤奮。
等日後科舉高中,為母親掙得誥命,那才叫真本事。
你母親不易,若違背孝道,休怪三叔無情。"
賈蘭似個小大人般躬身答道:“三叔教誨,侄兒銘記於心。"叔侄對話間,李紈不禁落淚,堂上眾人亦深受觸動,連賈母也頻頻點頭。
鴛鴦問賈母:“老太太,宴席設在哪裡?”
賈母想了想笑道:“一家人何必拘禮,就在花廳設宴,中間放個屏風即可。"
飯後,黛玉等人去了迎春房裡,榮慶堂隻剩賈母和林如海。
賈母道:“如海啊,如今寶玉也長大了,該考慮婚事了。
是否將兩家兒女的親事定下來?我也就安心了。"
林如海沉默不語,賈母皺眉問:“當年我和敏兒的約定,難道你不記得了嗎?”
喜歡紅樓:帶著金錢係統逆襲請大家收藏:()紅樓:帶著金錢係統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