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京城,皇城內的大明宮養心殿中,弘武帝閱完賈環的奏折,遞給張廷玉等人:“山東的事終於解決了,我的心也踏實了些。"
張廷玉看完奏折,笑道:“陛下,寧侯另辟蹊徑解決糧米問題,堪稱大功。
沒想到那些世家竟敢豢養私軍,真是膽大妄為!”
弘武帝冷笑:“傳旨,黃家勾結盜匪,男丁處斬,女眷發往教坊司為奴!”
林如海進言:“陛下,衍聖公遇害,賈環難辭其咎,請陛下降罪!”
張廷玉微笑道:“林大人,當時寧侯正遇濟南城大亂,他下令山東大營不得妄動,這是明智之舉,何罪之有?誰能想到如此猖獗,竟敢攻打衍聖公府,致使衍聖公遇難,此事與寧侯無關。"
陳廷敬也附和道:“張相所言極是,衍聖公府之事確實與寧侯無乾,孔家所奏不過是因悲傷過度而遷怒於寧侯罷了。"
弘武帝說道:“衍聖公遇害,賈環在山東掌軍難辭其咎,但鑒於他的功勞,這次功過相抵,不予追究。"
張廷玉等人對視一眼,恭敬地說道:“陛下英明。"他們都清楚,賈環積累了不少功勞,此次若能順利晉封國公,全靠弘武帝的恩典。
不過,對賈環而言,或許未嘗不是好事,畢竟他還年輕。
寧國府。
瀟湘館內,黛玉正在與平兒商議寧國府的事務。
賈環不在府中,有些事情平兒無法決斷,隻好前來園子裡請教黛玉。
為此,她常被姐妹們取笑。
小吉祥飛奔而來,因跑得太急,臉頰通紅,氣喘籲籲地說:“林姑娘,林府來人傳信,說三爺快回來了!”
黛玉聽聞賈環即將歸來,驚喜地問:“可知環兒何時回京?”
小吉祥搖了搖頭:“林府的人說三爺在山東的事已結束,很快就會回京,但具體時間不清楚。"
雖然有些失望,但得知賈環即將歸來,黛玉依然十分高興,說道:“沒關係,最多晚幾天而已。
平兒姐姐今日也累了,不如我們出去散散步吧。"
平兒笑著答應:“好啊,我陪你一起去。"
離開瀟湘館,黛玉幾人沿著青石小徑走進園中,穿過水榭來到花圃間。
五彩繽紛的花朵競相開放,遠處傳來一陣清脆的笑聲。
黛玉抬頭望去,隻見一片青草地上鋪著厚厚的地毯,湘雲、惜春、小幺兒以及十二戲班的活潑丫頭們赤腳嬉戲,歡聲笑語不斷。
小吉祥歡呼一聲後,也加入了她們的行列。
迎春見黛玉來,笑著招呼道:“林妹妹難得有空,快過來。"晴雯、翠縷、司琪等丫頭紛紛行禮。
湘雲走近,調侃道:“林姐姐平日裡忙於幫襯環兒處理家族事務,今日怎這般悠閒?”
黛玉並未生氣,輕點了湘雲的額頭,“雲妹妹這張嘴越發厲害,將來誰娶了你可得費心。"
湘雲笑嘻嘻地回應:“我這點子小性子,環兒肯定治不住,二姐姐你說是不是?”
迎春抿嘴淺笑,黛玉見狀臉微紅,嗔道:“雲妹妹胡說什麼呢!”
黛玉環顧四周,問:“寶釵身子還好嗎?三妹妹呢?”
迎春答道:“寶釵近日身體不適,在梨香院休養,三妹妹陪她去了。"
黛玉聽後略顯擔憂,“寶釵身子要緊嗎?”
迎春寬慰道:“服藥幾日後已無大礙。"黛玉點頭,“那我去看看,你們繼續忙吧。"隨後往蘅蕪苑走去。
濟南城。
賈環查封十大米行後,糧價迅速穩定,局勢逐步緩和。
受牽連的世家中,黃家男丁全數被殺,其餘幾戶僅被流放。
賈環準備返京,對巡撫說道:“大人,本侯不久便回京複命,山東大營暫由副將代管,一切均已安排妥當,若有難處可向其谘詢。"
牟懷善拱手謝道:“多謝寧侯。"遲疑片刻,又提醒:“因孔家之事,士林對寧侯多有非議,還望回京後多加留意自身安全。"
賈環聽罷心中一動,對這位巡撫的好感更深了幾分,笑著說道:“本侯明白,那些藏於暗處的小人,不足為懼。"
次日清晨。
濟南城門外,牟懷善望著賈環離去的身影,感慨道:“這般人才,實屬可惜。"身為一省長官,他自然看得出賈環未來的處境充滿危機。
賈環立下的功勞雖為國家,但越是這樣,皇家越難容他。
當今聖上雖喜愛賈環,但為了江山社稷,不得不有所取舍。
以賈環的功績來看,若今上駕崩,繼任者未必能駕馭如此傑出的人才,這必將帶來隱患。
從今上解除賈環的軍職一事便可看出端倪,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賈環的未來都不容樂觀。
皇城。
大明宮養心殿中,弘武帝看著關於雁門關的密報,得知蒙古軍隊集結三十萬,加上其他兵力已達四十萬,使雁門關的壓力劇增。
弘武帝眉頭緊鎖,目前雁門關守軍二十萬,糧草充足,外有鎮北侯的三萬騎兵支援,暫時不必過於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