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騰沉聲道:“你可彆在這事上輕舉妄動,賈環對這些姐妹都很在意,上次牛繼宗夫人想為鎮國公世子牛安提親,隻因賈家二姑娘不願嫁人,就被賈家拒絕了,而且賈環還許諾三十無子方可納妾。"
李氏笑道:“二姑娘性情獨特,還有三姑娘和四姑娘呢。
老爺不必擔心,我隻是詢問鳳丫頭,絕不會輕舉妄動。"
王子騰搖頭道:“此事不宜操之過急,待事情結束,雲兒再作打算,若真能迎娶賈家的姑娘,也是他的福分。"
次日清晨,李泰集結部隊離開京城,途中等待地方軍馬彙合。
雁門關。
平西侯望著城下連綿的蒙古軍營,歎息道:“這幾日我們損失了多少兵力?”
副將答道:“回稟侯爺,因蒙古頻繁進攻,我軍已損失三萬多人。
他們不知從哪弄來火炮,但損失並不大,隻有萬餘人。"
平西侯聽後眉頭緊鎖,照此戰損速度,不用幾天,雁門關就會失守,而朝廷的援軍卻遲遲未到。
距離雁門關五十裡處,李泰帶領的三十萬援軍正安營紮寨。
中軍大帳內,李泰坐在主帥位置,左手邊是鄧達及諸將列座。
李泰嚴肅地說:“探子回報,雁門關已被蒙古圍困許久,我們現在距戰場還有五十裡,諸位有何見解?”
鄧達道:“大帥,依我之見,可乘蒙古不備,在夜晚派遣奇兵襲擊,挫其銳氣。"
李泰點頭讚同:“這也是個策略,諸位怎麼看?”
見無人反對,他笑著道:“既然如此,我們商議派誰出擊。"柳芳心中一震,明白關鍵時刻到了。
鄧達提議:“大帥,地方軍騎兵不足,建議從京畿大營和十二團營各抽調一萬兩千五百人,湊足五萬如何?”
李泰轉向柳芳與元興勳臣邊軍一脈的將領問道:“兩位意下如何?”
柳芳二人對視一眼,知道推脫不過,起身拱手道:“末將願往!”
李泰聞言拍案讚許:“好,本帥在此靜候佳音!”
深夜子時,柳芳整裝待發,對身後開國一係的子弟說:“並非所有人都能前往,需留一半人,這其中的道理想必你們明白。"
身後眾人齊聲道:“屬下明白!”
柳芳命手下將所有人馬的馬蹄用棉布包裹,隨後與十二團營的隊伍彙合。
邊軍將領目睹這一幕,迅速效仿,也讓人將自家馬匹的蹄子包起來。
李泰舉起酒杯說道:“諸位辛苦了,本帥在此恭候凱旋歸來!”
說完一飲而儘。
柳芳在行軍途中與同伴商議,決定於淩晨寅時發起突襲,這是人類最為疲倦且警覺性最低的時刻,此計源自賈環所授。
黎明將至,蒙古巡邏隊依舊懶洋洋地按慣例巡邏。
忽然地麵傳來震動,對於久居馬背的蒙古人而言,這意味著大批騎兵正在逼近。
巡邏隊長趴下傾聽片刻後站起身喊道:“速報將軍,敵軍來襲!”
然而回應他的卻是來自遠方的箭雨,隊長隻覺胸口劇痛,便失去意識。
箭矢不斷射來,數量漸增,整個巡邏小組被徹底擊潰。
儘管動靜不大,但已驚動營帳內的守軍,他們掀起帳篷查看時發現同伴倒在血泊中,於是高喊敵襲。
但隨後一陣箭雨掠過,營地陷入死寂。
隨即全副武裝的大乾騎兵揮舞刀劍衝入蒙古大營展開攻勢。
但蒙古營地規模龐大,此處的亂迅速引起注意,大量蒙古戰士朝這邊趕來。
經過一番激戰,成果顯著。
柳芳深知若貪功冒進恐遭反噬,畢竟這裡有六十萬蒙古軍隊,即便每人吐口唾沫也能淹沒他們這支五萬人的小部隊。
他轉向邊軍將領道:“該退了,否則會被拖住,到時候想脫身都難。"見將領點頭同意,柳芳一聲令下:“撤!”
刹那間,大乾騎兵向遠方撤離。
蒙古指揮官眼見己方傷亡慘重,怎會讓柳芳等人輕易逃脫,立即帶領追兵緊隨其後。
柳芳等人行進約三十裡後,見到李泰正率部嚴陣以待。
柳芳示意部隊分散至兩側,將通道留給了李泰。
遠處的蒙古軍隊發現了大乾軍陣,蒙古將領立即下令停止前進。"南朝人果然狡猾,我們速回,向大汗彙報此事,日後必當給予他們沉重打擊!”
……
李泰望著撤退的敵人,笑著問柳芳二人:“兩位辛苦了,此戰成果如何?”
柳芳答道:“大帥,此次夜襲大獲全勝,殲敵近兩萬,我方僅損失兩千餘人。
因敵眾我寡,為避免陷入苦戰,屬下提前下令撤回。"
李泰聽後十分高興,擊潰蒙古軍隊才是他所期望的,削弱開國一脈的勢力隻是順便而已。
於是說道:“二位將軍功不可沒,先回去休整,我即刻安排犒賞全軍!待返回神京,定會如實上報陛下你們的功績。"
柳芳二人相視一笑,向李泰抱拳致謝,隨後返回營地休息。
接連幾場大戰確實令人疲憊不堪。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營中。
王雲撫摸著左臂的繃帶,眺望遠方的神京,心想憑借此番功績,回去至少能升任從四品,甚至正四品也並非遙不可及。
父母,請放心,孩兒絕不會讓王家蒙羞。
王雲自幼受王子騰親自教導,耳聞目睹之下明白,父親之所以有今日地位,全賴賈家扶持。
表麵風光無限,實則根基薄弱,猶如浮萍。
當年開國時期四王八公十二侯皆為世襲貴族,唯獨王家僅為一縣伯,後因聯姻賈家,才成為賈王史薛金陵四大家族之一。
然而,王家無世襲資格,常遭人背後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