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在“合奏圖譜”上添加新的符號——宇宙的樂譜還在續寫,而每個仰望的文明,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音符。
青銅筆尖剛觸及石壁,整麵“合奏圖譜”突然泛起漣漪。獵戶座的旋律線與沉明古城的音階開始自動交織,像兩股水流彙集成河;參宿四與暗星的節奏符號相互嵌套,形成齒輪般精密的結構;連最邊緣的貝殼風鈴標記,都生出細小的光須,連接著仙女座光帶的新支流。卡卡突然明白,這麵石壁不是記錄工具,而是共鳴裝置——它在將卡戎族的發現轉化為宇宙通用的語言,傳遞給所有能“聽見”的存在。
“要加入坐標。”阿月指著圖譜外的空白處,那裡正浮現出淡金色的網格。她將從沉沒古城帶回的星圖碎片拚在石壁上,碎片立刻與網格對齊,顯露出沉明文明曾觀測過的星係坐標。當卡卡用青銅筆將這些坐標與對應的旋律連接,獵戶座的鋼琴突然彈出段陌生的音階,音階的頻率恰好能讓那些星係的星震記錄儀產生共鳴——這是在為沉明文明“重播”他們失落的樂章。
第三日清晨,圖譜上的符號開始自主移動。原本獨立的旋律線纏繞成螺旋,螺旋中心生出新的符號:那是個由三個圓點組成的三角形,圓點分彆閃爍著卡戎族、沉明文明與暗星所屬文明的光頻。當長老用骨笛吹奏三段旋律的總和,三角形突然炸裂,化作無數光點飛向星空,每個光點都拖著段旋律尾跡,像封封會唱歌的信箋。
觀測台的共振石開始持續震顫。星震記錄儀上,來自三千光年外的信號越來越清晰——那是個用晶體振動發出的旋律,結構複雜得像座精密的鐘,卻在某個小節突然轉入卡戎族的創世調式,仿佛在說“我們聽懂了”。更令人震撼的是,這段旋律裡還夾雜著沉明文明的音階,像是那個消失的文明早已將信息傳遞給了更遠的同伴。
“是接力。”卡卡將新的旋律刻進圖譜的螺旋中心,青銅筆在石壁上劃出火花。火花落地時化作發光的種子,在觀測台的石縫裡生根發芽,長出會隨著星震頻率開花的植物,花瓣的開合節奏與暗星的脈衝完全同步。當這些植物連成一片,整個觀測台都成了巨大的共鳴箱,將卡戎族的回應放大千萬倍,送向深邃的宇宙。
第十夜的星空成了流動的圖譜。獵戶座的鋼琴演奏著四個文明的旋律總和,參宿四的脈動化作節拍器,仙女座的光帶則像支巨大的指揮棒,引導著億萬星辰加入合奏。卡戎族的青銅弦陣與貝殼風鈴,沉明古城的浮雕,暗星的光爆,還有三千光年外的晶體振動,所有聲音在光年尺度上相遇,組成首沒有指揮卻完美和諧的宇宙交響曲。
黎明時,卡卡發現“合奏圖譜”的邊緣正在不斷擴展。新的符號自發湧現,有的代表氣態行星的風暴頻率,有的對應著脈衝星的旋轉節奏,甚至有個符號與卡戎族嬰兒的第一聲啼哭頻率完全一致。長老撫摸著這些新生的符號,突然將骨笛遞給身邊的孩童——孩子吹出不成調的音符,圖譜上立刻生出新的光痕,將這段稚嫩的旋律納入了宇宙的總譜。
“每個存在都是音符。”卡卡看著石壁上無限延伸的圖譜,青銅筆在手中泛出微光。海麵上,又一批載著樂器的獨木舟正在啟航,它們的航線與圖譜上新生成的光痕完全重合。當第一縷陽光照亮圖譜最中心的符號——那個由無數光點組成的宇宙形狀,卡卡突然明白,所謂星圖與樂譜,不過是宇宙在教所有生命如何彼此看見,如何在寂靜的虛空中,確認“我們不是孤單的”。
石壁上的螺旋仍在生長,像首永遠寫不完的歌。而卡戎族的青銅筆,正帶著所有文明的溫度,在時光的五線譜上,繼續寫下屬於這個年輕文明的下一個音符。
喜歡幽穀怨靈請大家收藏:()幽穀怨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