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嬰室的體溫計在清晨顯示異常。新生兒的體溫穩定在37.2c,這個數值恰好是藍色晶體的共振溫度,也是1943年觀測員記錄的獵戶座β星表麵溫度。保溫箱的濕度計指針,與天文台的超新星倒計時形成奇妙的比例,每減少一天,濕度就增加0.1,像某種無形的契約正在被濕潤的空氣浸潤。
老槐樹的汁液在試管裡凝成細絲。細絲的抗拉力強度,與新生兒的握力測試數據完全同步,當護士用玩具測試嬰兒的抓握時,試管裡的細絲突然繃緊,拉出與超新星光變曲線一致的弧度。樹洞裡的記錄本第五頁,自動浮現出公式:“f=星光強度x血脈濃度”,公式旁的批注,是新生兒的小腳印,與1943年觀測員在日誌上按的手印,組成對稱的圖案。
祖父實驗室的光譜儀在子夜發出蜂鳴。屏幕上的超新星模擬光譜,突然與新生兒的指甲光譜重疊,最亮的氫線位置,恰好是指甲半月痕的弧度。我用鑷子取下片指甲屑,放在載物台上,顯微鏡下竟顯出與1943年星圖相同的星點分布,其中超新星的坐標處,有個細小的藍色晶體微粒,正隨光譜儀的蜂鳴輕微顫動。
天文台的廢棄穹頂在滿月夜投下光斑。光斑在地麵組成圓形,半徑每天增加0.5厘米,與新生兒的頭圍增長速度完全一致。光斑中心的溫度始終保持在73.9c,與暗物質監測儀的核心溫度對應,當我把掌心貼在光斑上,左腕的胎記突然發燙,與新生兒左鬢角的淡紅印記形成隔空的呼應,像兩顆遙遠的恒星在完成引力耦合。
育嬰室的喂奶時間突然與星圖同步。每天淩晨三點十七分,新生兒必定醒來,吮吸的節奏與射電望遠鏡捕捉的信號脈衝完全一致,每吞咽三次,信號就出現一個峰值。護士記錄的喂奶量數據,在圖表上連成的曲線,與超新星的亮度演化預測圖重合,其中最陡峭的上升段,對應著嬰兒體重增長最快的時期。
老槐樹的根係在暴雨後露出新的結節。每個結節裡都嵌著細小的藍色晶體,晶體的排列方式與新生兒的乳牙生長順序對應。我挖出結節數到第20個時,發現裡麵的晶體組成微型的望遠鏡,鏡筒指向的角度,與天文台望遠鏡的當前仰角完全相同。樹洞裡的記錄本自動翻到第五頁末尾,用根係的汁液寫著:“牙齒刺破牙齦的疼痛,是星光穿透血脈的信號。”
祖父的懷表在實驗室自動報時。當指針指向11點17分,表蓋突然彈開,露出內側新刻的星圖,其中超新星的位置被紅色晶體標記,標記的亮度與新生兒的體溫變化同步。懷表的齒輪咬合聲裡,混著四種重疊的心跳:1943年觀測員的、祖父的、十年前我的、此刻新生兒的,四種聲音在某個頻率點彙合,形成與超新星爆發前的引力波相同的波形。
天文台的饋源艙在黎明積滿露水。露水凝成的水珠裡,映出未來的場景:2025年11月17日的夜晚,我抱著新生兒站在廢棄穹頂下,他左鬢角的印記在星光下發亮,與望遠鏡的目鏡完全對齊。水珠墜落的軌跡畫出細小的拋物線,與超新星拋出的物質軌跡對應,落點處的塵埃突然跳起,組成與新生兒掌紋相同的圖案。
育嬰室的玻璃窗在正午出現霜花。霜花的紋路是縮小的超新星遺跡,其中最亮的區域,形狀像祖父實驗室的輪廓。當陽光照在霜花上,反射的光斑在地麵組成密碼,破譯後是行地址:“廢棄天文台地下三層”。我按地址找到那裡,發現間密室,牆壁的磚縫裡嵌著藍色晶體,組成與新生兒血管相同的網絡,網絡的中心,是個與保溫箱相同的凹槽。
當第一片落葉飄進育嬰室,所有異常突然進入穩定態。新生兒的呼吸與超新星倒計時的秒數完全同步,老槐樹的汁液停止生長,祖父的懷表準時報時,隻有天文台密室的晶體網絡仍在微微發亮。我把記錄本放在凹槽裡,封麵的螺旋圖案突然與晶體網絡重合,最後一頁自動出現結語:“契約的溫度,是血脈與星光的共同體溫。”遠處的天文台傳來齒輪轉動的聲響,像時間在為最後的觀測,上好發條。
喜歡幽穀怨靈請大家收藏:()幽穀怨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