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0章 光陰根側的蟬蛻與棉絮_幽穀怨靈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遊戲競技 > 幽穀怨靈 > 第2270章 光陰根側的蟬蛻與棉絮

第2270章 光陰根側的蟬蛻與棉絮(1 / 1)

大暑的蟬鳴裹著熱浪鑽進窗欞,張阿姨正把曬透的棉絮塞進藍布被套。去年的蟬蛻在竹籃裡泛著琥珀色,是小侄女撿來串成簾的,掛在門楣上,風過時發出細碎的響,像無數隻蟬在輕輕振翅。藍布被套上的銀線針腳被陽光曬得發燙,恍惚間竟分不清是布的溫度,還是記憶裡父親熨燙衣物時的熱度。

父親的銀線盒裡添了團老棉絮。是從老宅樟木箱底翻出的,民國年間的棉花還帶著淡淡的樟腦香,張阿姨用藍布把它輕輕裹住,說"得讓新銀線也聞聞老時光的味道"。小侄女在棉絮旁放了顯微鏡照片,能看清百年前棉花纖維的紋路,說"這些纖維裡藏著當年的氣候密碼"。有位紡織專家來看過,說這團棉絮"與銀線的搭配是天然的標本,因為它們都是時光的纖維"。

藍布棉鞋成了老人們的心頭好。穿慣了皮鞋的老人說這布鞋"比氣墊鞋舒服,因為棉絮會跟著腳型變,像給腳找了個貼心的家"。小侄女在鞋麵上繡了銀線雲紋,說"讓雲托著腳走路"。張阿姨納鞋底時,總用"千層底"的老法子,說"布得一層層粘,線得一針針紮,才經得起歲月磨"。有位老教師說,穿上這棉鞋"走在青石板路上,像回到了小時候,母親納的鞋也是這藍布麵,這紮實的底"。

體驗店的"棉絮課"總在秋冬開講。張阿姨教大家用藍布和棉絮做過冬物件:棉背心、棉手套、棉坐墊,每件都透著實在的暖意。有位年輕人來學做棉背心,說"要給北方的奶奶寄去,讓她知道南京的藍布能擋住寒風"。孩子們最愛做的是棉沙包,用藍布縫的,裡麵裝著曬乾的藍草籽,說"這沙包扔出去,能帶著草木香飛"。

"阿婆,能把蟬蛻繡在藍布上嗎?"生物老師來定製教具,想把蟬的生長過程用銀線表現出來。張阿姨找出父親收藏的昆蟲標本,用銀線在布上勾勒:"幼蟲得胖些,蟬蛻得透明些,成蟲得展翅,就像生命在藍布上成長"。她們合作的"蟬生藍布"被學校收藏,旁邊擺著真實的蟬蛻標本,學生說"銀線繡的比標本多了些動態,像蟬正在蛻皮"。

父親的舊棉襖被改造成了藍布靠墊。是1970年代的勞動布棉襖,棉花已經板結,張阿姨把棉絮拆出來重新彈鬆,用藍布做了新外套,說"讓老棉花換件新衣裳"。小侄女在靠墊上繡了父親的工作證編號,說"這樣爺爺就永遠陪著我們看電視"。有位老人來看過,摸著靠墊上的棉絮說:"這手感跟我當年的勞保棉襖一模一樣,隻是你家的多了銀線的亮"。

小雪的清晨,藍布上的棉絮透著陽光。體驗店組織"暖冬"活動,大家用銀線在藍布上繡下對冬天的期待,張阿姨繡的是"棉絮鬆軟,蟬蛻平安"。有人繡"暖氣熱乎",有人繡"家人團聚",有人繡"藍草在暖房裡發芽"。這些藍布被拚在一起,做成"冬暖長卷",小侄女說"這卷布上的針腳和棉絮,是南京人對抗寒冷的溫柔武器"。

父親的銀線盒裡多了塊藍布棉墊。是張阿姨特意做的,墊在盒底,說"讓銀線也能靠著軟和的東西"。棉墊裡的棉花來自各地:有新疆棉農寄的長絨棉,有本地老棉被拆的舊棉絮,有孩子們收集的新棉朵,說"這是把各地的溫暖都聚在一起"。小侄女說這棉墊"比泡沫墊有良心,因為棉花會呼吸,能讓銀線保持最好的狀態"。

冬至的午後,張阿姨在藍布上繡新的棉絮紋路。針腳穿過布麵時,遠處傳來賣炒貨的吆喝聲,與棉絮在布間翻動的聲響重合,像時光在暖房裡打盹。院角的藍草在暖棚裡泛著青,葉片上的絨毛沾著水汽,像"給寒冷的日子抹了點綠"。陽光透過棉絮照在藍布上,銀線的反光在布麵流動,像蟬蛻在時光裡閃光,又像棉絮在歲月裡堆積,最終在光陰的根上,鋪成一片既柔軟又紮實的溫床。

張阿姨放下銀針,看著布上的棉絮與蟬蛻,突然明白光陰根的質地——它不是堅硬的石頭,也不是流動的水,而是像棉絮一樣,柔軟卻有力量;像蟬蛻一樣,脆弱卻藏著新生。就像這藍布上的銀線,一頭連著夏日的蟬鳴,一頭連著冬日的棉暖,在時光的土壤裡,長成了讓人安心依靠的模樣。

喜歡幽穀怨靈請大家收藏:()幽穀怨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重生1983:回到被陷害前 開局九叔大弟子,鬼怪見我繞道走 重生2007:財運亨通 易經智慧:開啟人生新境界 神魂天帝 招惹反派少年後被纏上了 A爆!黑白兩道真千金又掉馬了 楚小姐,弄丟我的這六年怎麼罰 被逐出豪門後,我靠算命成首富 修羅場日記INFP也要當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