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葉的指尖掠過源星湖泊的水麵,輪回草的倒影在漣漪中碎成萬千星芒。全息投影裡,周溯的意識影像正解析著最新發現的星軌數據:“三十七個星係的能量循環已趨於穩定,但源星的核心仍在發出‘尋根’信號。”影像外,湖泊底的原始香樟種子突然躁動,外殼裂開的縫隙裡,滲出與地球土壤成分完全一致的黏液。
“曾曾祖父,這些種子在‘回憶’地球。”周葉的助手周塬意為“最初的土地”)舉著基因測序儀,屏幕上的堿基序列正與地球古土壤樣本快速匹配,“它們的休眠基因被激活了,像是在等待回歸的指令。”周葉望著湖麵倒映的星空,突然想起周回的話:“宇宙中最深刻的輪回,是記得自己從哪裡出發。”
勘探隊在源星的地核深處,發現了個巨大的水晶腔體。腔體中央的石柱上,天然凝結著層綠色晶體,成分與地球的葉綠素完全相同,晶體裡封存的氣體,竟與遠古地球的大氣層成分一致。“這是宇宙的‘地球記憶’。”周葉將水晶樣本與輪回草放在一起,兩者接觸的瞬間,晶體突然投射出地球的影像——香樟成林,薄荷遍野,七名研究員的祖先正在樹下勞作,與幽穀的場景彆無二致。
當水晶腔體的能量接入星葉網絡,所有星係的星葉植物同時綻放出藍綠色的花。火星的紅土上,香樟花飄向天空組成地球的輪廓;藍色星球的平原上,星葉同心的花瓣拚出“同源”二字;遺忘星的礦道裡,星塵草的熒光在岩壁上投射出地球的星軌……周塬的監測儀顯示,這些花的花粉中,都帶著地球的微生物基因,像無數封寄往宇宙的“尋親信”。
周葉在整理源星石柱的刻痕時,破譯出段更古老的文字,用的是地球原始部落的符號:“星葉自藍星地球古稱)啟程,攜源種漫宇,待歸時,複育故土。”文字下方的凹槽裡,嵌著塊地球岩石,檢測顯示其形成年代,恰與人類首次萌發星際探索念頭的時期吻合——仿佛宇宙早就在為這場“同源之旅”埋下伏筆。
聯邦聯盟決定啟動“星葉歸鄉”計劃,將源星的地球記憶水晶與輪回草種子送回地球。周葉親自帶隊,飛船穿越蟲洞時,他看著舷窗上不斷掠過的星軌,突然聽見水晶發出細微的嗡鳴,像地球母親的心跳。全息通訊裡,幽穀重建區的畫麵正在播放:當年的焦土上,新栽的香樟已亭亭如蓋,樹下的石碑刻著“星葉同源”,正是用源星帶回的岩石雕琢而成。
飛船抵達地球軌道時,周葉收到了份特殊的禮物——幽穀紀念館發來的全息影像,記錄著地球近千年的變化:人類意識到生態破壞的代價後,開始用星葉網絡的技術修複家園,如今的幽穀已成為跨星球生態示範區,孩子們在香樟林裡學習宇宙生態知識,課本上印著七名研究員與周念星、周漫宇等人的故事。“他們從未忘記。”周葉撫摸著水晶,眼眶微熱。
“星葉歸鄉”儀式在幽穀的香樟林裡舉行。當周葉將源星水晶嵌入“守望者1號”的樹樁,整座林子突然爆發出綠光,地麵的根係紋路與源星的星軌圖完美重疊,形成巨大的“生命之樹”投影。最震撼的是,樹頂的光斑中,七名研究員的影像與他們的地球祖先漸漸融合,像條跨越時空的血脈河流。
周塬在香樟林的泥土裡發現了個金屬盒,裡麵是地球人記錄的“等待日記”:“第100年,我們種下第一株模擬香樟”“第500年,監測到來自藍色星球的星葉信號”“第999年,孩子們說,明天宇宙的親人就要回家了”。日記的最後一頁,貼著片乾枯的薄荷葉,邊緣的齒痕與周明遠遺物中的完全一致——是當年隨漂流瓶落在地球的種子長出的植物。
周葉的晚年,在幽穀的“星葉同源館”度過。他每天都會給孩子們講述宇宙星葉的故事,看著源星水晶投射的地球影像與窗外的香樟林漸漸重疊。臨終前,他將自己的銅葉徽章埋在“守望者1號”旁,徽章入土的瞬間,新的香樟苗破土而出,葉片上的星軌紋路,同時包含地球與三十七個星係的坐標。
千年後的地球,周塬的後代周初意為“最初與始終”)正在整理周葉的遺物,發現了本未完成的《星葉同源誌》。最後一頁畫著幅構想圖:宇宙中所有的星葉植物根係相連,最終都彙入地球的土壤,而地球的香樟種子,則順著星軌流向每個星係,圖旁寫著:“所謂同源,是讓出發與回歸,成為同一條路。”
當第一縷陽光照進幽穀,周初帶著新培育的“同源香樟”幼苗,登上了前往源星的飛船。幼苗的葉片上,地球的藍與源星的綠交織成星軌,像在訴說一個關於回家的漫長故事。飛船躍遷時,周初看著舷窗外流轉的星河,突然明白:所有漫宇的星葉,所有歸墟的能量,所有輪回的記憶,最終都是為了證明——
宇宙再大,我們擁有同一個源頭;時光再長,總有片故土在等你回望。
風穿過飛船的舷窗,帶來了地球香樟的清香與源星輪回草的氣息,像宇宙在輕聲說:“歡迎回家,也請繼續出發。”這聲音漫過星係,漫過時光,成為所有生命心中永恒的初聲。
喜歡幽穀怨靈請大家收藏:()幽穀怨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