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的第一聲啼哭,打破了實驗室清晨的寧靜。那聲音不像普通嬰兒的嘹亮,帶著種細碎的顫音,像露珠落在葉片上的輕響。陳硯看著繈褓中泛著淡淡粉白的皮膚,銀灰色瞳孔已褪成淺灰,隻有在陽光下才會折射出星芒——這是星種基因與地球環境融合的第一個信號。
“代謝率穩定在人類嬰幼兒水平。”小林的分析儀發出輕微的蜂鳴,屏幕上的基因鏈圖譜中,那條曾被加密的片段正緩緩展開,像朵在營養液中綻放的花,“激活的基因片段在表達膠原蛋白,你看它的手指,已經有了人類的紋路。”她突然指向圖譜角落,“但這段‘星核基因’很特彆,既不參與生理構建,也不影響發育,像段沉睡的記憶體。”
阿哲將星種人的影像數據與地球生物庫比對,發現了更驚人的關聯:“星種人的祖先,可能與地球古猿共享過一段演化史。”他調出兩者的顱骨掃描圖,眉骨與下頜的弧度幾乎重合,“這解釋了為什麼他們的基因能與人類兼容——五百年前他們選擇地球,或許不隻是環境適配,更是基因深處的‘尋根’。”
三個月後,嬰兒長出了第一顆乳牙。陳硯給它取名“星禾”,意為在星塵中生長的禾苗。星禾不再需要玻璃艙的營養凝膠,小米粥和蔬菜泥成了主食,但每次看到星空,它的瞳孔都會泛起銀灰,小手會無意識地劃出星軌狀的弧線,像在默寫刻在基因裡的坐標。
這天深夜,星禾突然從夢中驚醒,指著窗外的夜空咿呀作響。陳硯順著它的手指望去,獵戶座的參宿四正異常明亮——天文台剛發布預警,這顆紅超巨星可能在百年內爆發。星禾的小手在空氣中快速比劃,銀灰色的瞳孔裡浮現出複雜的星圖,其中一條紅色軌跡,恰好指向參宿四與地球之間的小行星帶。
“它在示警。”阿哲將星圖輸入模擬係統,結果令人心驚:參宿四爆發的高能粒子流,會讓小行星帶的隕石脫離軌道,形成密集的隕石雨,地球將首當其衝,“星種人的母星,就是毀於類似的超新星爆發。這段記憶被刻進了基因,星禾能感知到宇宙的危險信號。”
小林在星禾的基因序列中,找到了與預警相關的“星震感應基因”:“這是他們在遷徙中進化出的能力。星種人能通過瞳孔捕捉恒星的異常波動,就像地球生物感知地震前的次聲波。”她突然想到什麼,調出避難所機械人的最後訊息,“‘母星的坐標在基因裡’,或許不隻是位置,還有守護母星的方法。”
星禾的周歲宴上,它第一次獨立行走。當陳硯把一塊從遺忘穀帶回的鈦合金碎片放在它麵前,星禾的小手突然按住碎片上的蓮花徽章,銀灰色瞳孔瞬間亮起,一段完整的星圖投影在牆上——圖中標記著小行星帶的薄弱區域,旁邊用星軌文寫著“引力錨點”。
“他們當年就是用這個方法保護了主艦!”阿哲激動地放大星圖,“在隕石帶的關鍵位置設置引力裝置,改變隕石的軌道。星種人的飛船上,一定有這種‘引力錨’的技術參數。”
科考隊再次深入遺忘穀,在避難所的廢墟下找到了星種人的數據庫。當星禾的指尖觸碰到數據庫的接口,銀灰色瞳孔與設備產生共振,屏幕上湧出瀑布般的星軌文,翻譯器飛速運轉,最終在屏幕上顯示出“引力錨製造手冊”幾個字。
手冊裡的技術原理遠超地球現有水平,但星種人留下了“適配方案”——利用地球的地核磁場,將特製的超導材料發射至小行星帶,形成天然的引力屏障。“他們早就想到了。”陳硯看著手冊末尾的星種徽章,“五百年前就為地球準備了防護網,好像知道我們終有一天會需要。”
全球的科學家開始聯合攻關。星禾成了特殊的“翻譯官”,每當遇到技術瓶頸,它隻需盯著圖紙,瞳孔裡就會浮現出星種人的注解影像。在一次調試超導材料時,星禾突然指向熔爐,銀灰色瞳孔裡閃過星種飛船的引擎畫麵——原來材料的熔點需要精確到0.1攝氏度,這是人類儀器差點忽略的細節。
三年後,第一顆引力錨成功發射。當它進入預定軌道,小行星帶的隕石群果然改變了軌跡,像被無形的手輕輕推開。陳硯抱著星禾站在發射基地,看著屏幕上的隕石流繞開地球,星禾的小手在他掌心輕輕攥緊,銀灰色瞳孔裡映出人類與星種人共同的成果,第一次露出了清晰的笑容。
這天傍晚,星禾在院子裡種下一顆種子。那是從遺忘穀帶回的星種植物,外殼像塊小隕石。當星禾的指尖觸碰到土壤,種子突然裂開,冒出銀綠色的芽,芽尖上頂著顆露珠,露珠裡映出縮小版的地球。
“它在紮根。”小林輕聲說,“星種人把希望種在地球,現在,他們的孩子也在這裡種下新的希望。”
陳硯看著星禾蹲在地上,用小手給幼苗澆水,銀灰色瞳孔裡映著綠色的芽,像藏著整片星空的溫柔。遠處的天文台傳來消息,參宿四的異常活動正在減弱,仿佛也在為這顆藍星上的新生讓路。
夜幕降臨時,幼苗的葉片上泛起熒光,組成了星種人的徽章圖案。星禾指著徽章,對陳硯咿呀說著什麼,雖然不成句,但陳硯聽懂了——那是“家”的意思。
土壤裡的根須在悄悄蔓延,像星種人跨越五百年的思念,終於在這片名為地球的土地上,紮下了屬於自己的根。而那個銀灰色瞳孔的孩子,正站在星空下,用小小的身影,連接著兩個文明的過去與未來。
喜歡幽穀怨靈請大家收藏:()幽穀怨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