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第三日的太陽落在眾人的頭頂,周亞夫已然被太醫令下了死亡通知書。
武帝十七年的冬日,十一月十三,一個很尋常的日子。
大漢丞相、條侯周亞夫病逝長安城。
享年七十又三歲。
........
也正是這一年,陳慶在回到了長安城中後,便直接告老,皇帝接二連三的挽留,他都沒有答應,直接乾脆的辭官回到了官渡。
而在陳慶、周亞夫相繼離開朝堂後,這朝堂便顯得有些空蕩蕩起來了。
這是武帝登基的第十六年,整個朝堂上往昔的“老貴族”權臣已經全部騰空了,他們為武帝留下來了一個乾淨而又帶著勃勃生機的大漢。
同年,在無法阻攔陳慶告老還鄉後,武帝加封陳卿為“司空”,在這個還沒有“司空”的時代,這是武帝為了給陳慶殊榮,而特彆獨創出來的一個官職,並且宣告這個官職乃是“三公”位列之一。
至於為什麼三公有四個......
三公有四個很正常對吧?
而周亞夫病逝、陳慶告老之後,三公中最重要的兩個官位“丞相”以及“太尉”便有了空缺。
武帝並沒有選擇任命一些宗室,或者說找一些需要背鍋的人來當丞相,以此來開展屬於他的權利爭鬥——畢竟如今這個時間線中,武帝並不需要政治鬥爭。
但整個朝堂依舊是他的一言堂。
於是,大批的新貴族、新功臣便直接替補上位。
武帝十七年的臘月三十,這一年的最後一日,武帝宣布了三公職位的人選,以及“功臣”們的封賞。
郎中令陳瑞接替了周亞夫的“丞相”之位,而衛青則是接替了陳慶的太尉之位,而後,霍去病接任了空缺已久的軍司馬之位,至於陳定?武帝為他專門扒拉史書,從曆史的塵埃中找出來了一個官職,叫做“大司馬”,並且再次強調,“大司馬”歸屬於三公之列。
嗯,三公有五個,這很合理。
於是.....
如今的朝堂,便徹底的成了“皇後太子外戚勢力集團”以及“陳氏集團”兩個龐大勢力的一言堂。
其成員如下!
陳氏:
三公之列:官渡侯、丞相陳瑞;大司馬、臨安侯陳定、故丞相、慶侯、現司徒陳慶。
九卿之列:郎中令、文侯陳煜
外戚:
三公之列:太尉、長信侯衛青;
九卿之列:軍司馬、冠軍侯霍去病
勢力的太平似乎不太平衡——在某些人的眼裡看來,所以有些人悄然的有了新的動作。
正所謂,外患既平,內憂則起。
外戰外行,內戰內行的一部分蛀蟲,開始蠢蠢欲動了。
PS:Cg視角大概還有個七八章左右?馬上就要開始回歸視角以及主角的第三次降臨了,這次降臨的時間點是.....老登味十足的漢武末年!開啟漢武大逃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