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易微微挑眉,此時的他依舊一臉淡然,身上衣衫尋常,但卻顯得十分銳利,十足的一副狂士之姿。
“不可以嗎?”
隻是淡淡的一句“不可以嗎?”讓在場的三個人臉上的神色全都變了,而站在他身後的公孫隴則是悄然挑眉,心中暗自慶幸。
幸虧他“認輸”的早。
若是此時他是那三個人中的一個,隻怕是要將臉麵丟儘了。
畢竟.....
以一打三,輸了是雖敗猶榮,但若是贏了,那可是名耀千古的——甚至以一打三的這個三是當世最顯著的三個學說!
儒家!道家!墨家!
誰人能夠說自己可以用自己的思想學說以一打三?
開玩笑呢!
這對於陳易來說是一件隻有好處沒有壞處的事情,可對於李默等人來說,可就不是如此了——畢竟他們哪怕是贏了也不會有什麼好名聲,說不定還要落得一個以多欺少的黑名,若是輸了....那就真的丟人丟大發了。
可這個時候他們能夠不應戰嗎?
輸的概率很小,即便是輸了也可以狡辯,可如今若是不應戰,一個“害怕了”的名頭當即就能夠叩在他們的身上。
董仲舒輕笑一聲:“自然可以。”
他上前一步,神色肅穆:“董某閉關數年,於杏園之中悟道,領悟出大儒學,為天人感應,君權神授之說,天地之間的權柄乃是上蒼賜予皇帝陛下的,所以當有三綱五常,君當為臣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陳先生以為如何?”
其實董仲舒的思想不僅僅是這一點,但這一點卻是最致命的——他想知道陳易如何反駁?
反駁君權神授,便等同於是否認皇帝!
須知,如今陳氏的榮光,雖然大多數出自於陳氏自身的努力,但卻與皇帝的寵愛離不開關係,不是嗎?
陳易淡淡一笑,隻是開口道:“荀子言,天行有道,不以堯存,不以桀亡,董先生說君權神授,那麼桀紂是否在此範圍之內?若是在,他們又為何會被推翻?”
“在陳某看來,天行有道,為亙古不變之理,此之理不變,則人可以用之,而皇帝陛下用之,則以之牧萬民,君賢則理善。”
“皇帝的權力從來就不是出自於所謂的神、所謂的天,而是出自於他自身。”
敬明緩緩上前,神色寡淡:“所以先生認可應當選取賢名的人為君主?以此來治理天下?”
陳易看向敬明:“因為皇帝的權力出身自己,所以成為皇帝的人是因為他們本身便是皇帝——或者說他們有成為皇帝的能力。”
“所以不存在選取這一個說法。”
“若是什麼的東西都要選取而定,那麼便由大概率不會選擇出賢名的君主——因為黔首從來都是愚蠢而又無知的,他們會被人所裹挾。”
“而可以完成“選取”這個節點事情的,隻有權勢,所以你所謂的選取賢明的人為君主是不存在的,因為權勢會選擇對他們最好的人為君主——這樣子的君主往往並不是賢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