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淵閣,乃是大齊朝廷所立,集數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頂級詩文之處,但凡能夠入選其中,其名自可以在曆史長河中流傳千古。
它幾乎被大齊文人們視為畢生所學的至高榮耀!
李牧聞言笑了笑。
他自然知道這首春江花月夜的水準有多高,無論在哪個時代,都足以被稱為文學史上的一顆明珠。
但麵對蕭公子入選文淵閣的稱讚,他卻並不在意,隻是淡然問道:“進了文淵閣又有何用?”
“那自然可以青史留名!”
“哈哈……”李牧搖頭大笑,良久之後才極為認真的說道:“青史留名又有何用?死後之名是好是歹,都已經對我無什麼影響,那些所謂的文人榮譽也都是些毫無作用的虛名罷了。”
“詩詞歌賦,永遠都隻是盛世的點綴、錦上添花!生逢亂世,縱然有滿腹經綸、才氣橫秋,也不抵一餐飽飯,不抵幾畝薄田來的實惠。”
聽聞此言,蕭公子似乎有些不樂意:“李兄此言未免有些太過片麵,書生亦可治國,大齊朝堂之上亦不乏文人出身的一品大員。”
“更何況如今我大齊正值春秋鼎盛,你怎可亂言是亂世?”
夜風吹來,李牧略感寒意,有些醉意的頭腦也清醒了些許。
他看著眼前這位貴公子,默默歎了口氣。
對方似乎從小便是生活在錦衣玉食的家境中,被保護的太好,導致對如今的天下形勢、民間苦難了解不深。
如今的大齊內憂外患,早已千瘡百孔處於風雨飄搖的狀態,何來春秋鼎盛?
“我沒說書生不可治國,我隻說詩詞歌賦無用。”李牧斟酌片刻,選擇了一種更加通俗易懂的方法來和對方爭辯:“詩文寫的再好,能讓邊境的突厥和蠻人退兵?能讓大齊的軍隊多打造幾幅戰甲?能讓百姓們不必再餓肚子?”
昔日剛剛穿越而來時,李牧也曾經想過學習小說中的主角一樣,依靠前世積累下來的詩文來出人頭地。
但結果呢?
底層百姓們連飯都吃不飽,誰會有心情來欣賞文學?
那些達官貴人,他們更喜歡的是錢財權勢,美人佳肴。
而科舉……就更沒戲了。
如今大齊朝堂實行的是舉薦製,能夠入朝為官者都是些豪門大族,亦或者祖輩就是官宦世家的子弟。
階級森嚴,難以跨越。
百姓就是百姓,官員就是官員,代代傳承。
蕭公子聞言無言以對。
他確實不知該如何反駁,但內心深處卻隻覺得極為可惜。
像李牧這般有才華之人,在如今的時代居然隻能依靠與人好勇鬥狠、釀酒販物來謀求生存,這讓他有種明珠蒙塵的感覺。
“莫非這天下,真的已經糟糕到了這種地步……”
蕭公子喃喃自語:“難道我昔日讀過的聖人書,都是些無用之物嗎?”
李牧端起酒杯一飲而儘,並未回應。
聖人書自然不是廢物。
隻是不適合如今的時代。
亂世之中,能夠依仗的唯有弓馬劍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