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態的熱帶、亞熱帶海邊通常都長有,我到過不同地方的海邊遊玩,偶爾能見到有矮小的常綠灌木一叢叢一簇簇地散布在海潮間的灘塗上,這些灌木應該就是了。當走進壩光鹽灶保護區時,我便直接走到海邊,驚訝地發現海邊除了少許沙灘和礁石外,幾乎沒見到幾棵紅樹。回過頭來,看到在海岸高處長著不少高大的喬木,近前細看樹上掛的牌子才知道,這裡的紅樹主要是這種銀葉樹。
根據資料,銀葉樹植株高大,樹高可達十幾米,板根係發達,因樹葉背麵呈銀灰色而得名,多生長於高潮線附近的海灘和大潮或特大潮水才能淹及的灘地,屬典型的水陸兩棲的半紅樹植物。銀葉樹的果實成熟後能漂浮海麵,隨海漂流傳播,不同於其他紅樹的“胎生”,但半紅樹與紅樹對海岸生態有著相同的作用。
通常說的,就是分布於熱帶海岸潮澗帶的木本植物群落。它們生長在海洋與陸地相擁的交界處,具有防風消浪、固岸護堤、促淤造陸、淨化海水、為海洋動物提供棲息環境等多方麵的作用。不過,隨著人類的經濟活動的深化和擴展,破壞了海岸的生態環境,麵積已經大幅度減少了。
有報道說,1980年以來,全球約五分之一的已經消失,消失的速度比普通陸生森林要高出四倍。大幅度減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為砍伐,例如圍墾建農田、鹽田、養殖塘或港口、城市用地等,同時由於工業和養殖業的汙染,也造成成片退化、枯萎直至完全消失。
在大亞灣邊的這個小漁村旁,還能保留一片原生態的,這要歸因於此地的偏遠僻靜。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這裡的古銀葉樹被專家發現了,並認為這是目前全國乃至全世界發現最完整、樹齡最長的天然古銀葉樹群落,當時共有27棵古銀葉樹。這片銀葉樹樹齡都在百歲以上,大部分超過三百歲,最老的有五百歲了。
然而,這一發現帶給古銀葉樹的卻是災難。前來觀賞和旅遊的人眾多,影樓也領著新郎新娘到這裡取景。遊客任意的踩踏銀葉樹裸露的樹根和幼苗,有的攀爬樹乾和采摘撿拾種子,樹下甚至修建海景小餐館、燒烤爐,人為破壞非常嚴重。在熱心人士的一再呼籲下,現在這裡建了一條棧道供遊人行走,這一小片區域算是保護起來了。
我們沿著樹林裡曲折回環的木棧道漫步遊覽,很快來到這片沿海而生的茂密樹林的深處,迎麵見到的就是那棵五百歲的最老的銀葉樹。這棵樹樹身粗壯,巨大的傘狀樹冠依然枝葉繁茂、濃陰蔽日。最有特色最讓人稱奇的是裸露在地麵上的成板狀的根部,高出地麵有一兩米,像盤龍般扭轉盤錯,猶如浮雕工藝雕出的大型雕塑造型,而粗糙的表麵更使得板根顯得異常壯碩虯勁,讓人不禁感歎自然造化在厚重粗獷和雄渾蒼勁中的巧妙神奇。
環顧四周,在這片不大的濕地上分布著多棵高大的古銀葉樹,同時四周還有許多較矮小的其他種類的紅樹。低頭細看,樹根旁鋪滿落葉雜草的地麵上,零零星星地長出一些小樹,也許就是小銀葉樹吧?而在濕地中央一條小溝渠的淤泥上,倒伏著腐朽黴爛的枯木,淺水中隱約還有一些小生物在蠕動,整個環境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濕地生態係統。
我站在古樹旁的棧道上,靜靜地觀賞這幅難得一見的潮濕陰暗的原始濕地圖景,內心深處卻感到好像是在動物園觀看籠子裡失去自由的野生動物一樣。這樣一片曾經是海洋與大陸間最普通常見的濕地,如今已成為最後的保護地,而且極可能行將永遠消失。
古附近的各個小漁村都早已整體搬遷了,很多民居已被拆除,形成一片荒涼頹敗、雜草叢生的殘垣斷壁;不遠處山前的一塊填海造地的工地像傷疤般裸露著黃土,稍有風吹便塵土飛揚。據說,這周邊很大一塊地曾規劃建一片精細化工區,在各界不斷質疑之後,不得已而猛然刹車,但要建成工業園是確定的了。
地球上的生物進化和生態環境,在人類出現之後,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人類自認為是萬物之靈,是這個星球的主宰,儼然以規則的製定者自居,打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旗號,從上到下都為了自身的利益爭相大肆掠奪各種自然資源,已經嚴重破壞其自身誕生於斯、成長於斯的生態環境,已經嚴重阻礙了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發展。實際上,人類的破壞完全可以說是一種“過河拆橋”的行為。對於像這樣的重要的生態植物來說,即使能迅速進化出抵抗利斧的枝乾來,也無法抵抗推土機和隨處排放的汙染物的強大威力。對於地球生態係統來說,人的出現不知是否是一種失誤?如果冥冥之中有某種力量的話,也許終會為此震怒而發威。人類,除非有所敬畏、把貪婪的欲望關進籠子裡,終會自食其果。
眼前的這一小塊濕地籠罩在一片凝重靜默的氛圍中,偶爾一陣海風吹過,老樹上的樹葉發出陣陣沙沙聲,此起彼伏。它們究竟是在為被保護起來感到慶幸而欣喜歡笑?還是在為家園的未來而憂心歎息?甚或是在為四周滿目瘡痍的廢墟景象而啜泣嗚咽?也許,唯有天知道!
喜歡夏天快來啦請大家收藏:()夏天快來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