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05_夏天快來啦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827章 05(1 / 1)

巷口的裁縫鋪

老巷的入口處,總飄著一股淡淡的針線香。那香味來自張裁縫的鋪子——一間不足八平米的小木屋,木門上掛著塊褪色的藍布簾,簾上用白絲線繡著“張記裁縫”四個字,針腳細密,像極了張裁縫做事的模樣。從我記事起,這家裁縫鋪就守在巷口,陪著一代又一代巷裡人,縫補著歲月裡的褶皺,也織就了滿巷的溫情。

第一次走進裁縫鋪,是小學三年級的冬天。媽媽給我做的新棉襖太長,穿在身上像套了件小袍子,跑起來總絆腿。“去給張裁縫改改吧,她的手藝最細。”媽媽把棉襖疊好,塞到我手裡。我攥著棉襖,推開那扇吱呀作響的木門時,正看見張裁縫坐在縫紉機前,腳踩著踏板,“哢嗒哢嗒”的機器聲裡,一塊碎花布正慢慢變成袖口的花邊。

鋪子裡的陳設簡單卻整齊:靠裡牆擺著一張老式裁布台,台麵上鋪著洗得發白的藍印花布,上麵放著一把長尺、一盒彩色粉筆和幾卷不同顏色的線;牆角立著一個木質衣櫃,裡麵掛滿了待取的衣物,每件衣服上都彆著小布條,寫著主人的名字;縫紉機旁的小桌上,放著一筐針線,針插裡插滿了粗細不一的鋼針,線軸像五顏六色的小陀螺,整齊地排著隊。

“丫頭,是改衣服吧?”張裁縫停下手裡的活,摘下掛在脖子上的軟尺,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她的頭發已經有些花白,梳成一個利落的發髻,手指上戴著頂針,指腹因為常年握針,磨出了厚厚的繭子,卻依舊靈活。我點點頭,把棉襖遞過去。張裁縫接過棉襖,先在我身上比劃了兩下,又拿出軟尺,從肩膀量到袖口,從腰圍量到衣擺,每量一處,就用彩色粉筆在布上輕輕畫個小記號。“棉襖得改短五寸,袖口收兩指,這樣穿起來才合身,跑跳也方便。”她一邊說,一邊把尺寸記在小本子上,字跡清秀,和她的針腳一樣工整。

那天,我在鋪子裡待了一個下午。張裁縫坐在縫紉機前改棉襖,我就坐在旁邊的小凳子上,看她飛針走線。她踩縫紉機的節奏很穩,“哢嗒哢嗒”的聲音像在哼一首老曲子;遇到需要手工縫補的地方,她就戴上頂針,穿針引線的動作一氣嗬成,絲線在布上穿梭,很快就織出細密的針腳。“丫頭,你看這針腳,得走直線,間距要勻,這樣縫出來才結實,還好看。”她拿起改好的袖口給我看,針腳果然像用尺子量過一樣,整齊得讓人驚歎。

傍晚取衣服時,張裁縫把棉襖疊得整整齊齊,還在領口縫了個小小的布扣:“天冷,多個扣子能擋風。”我穿上改好的棉襖,不長不短正合身,跑起來也不絆腿了。媽媽要付錢,張裁縫卻擺了擺手:“就改個長短,不值當收錢,丫頭穿得舒服就好。”後來我才知道,張裁縫對巷裡的孩子都這樣,改衣服、縫扣子,很少收錢,總說“孩子長身體快,衣服換得勤,能幫就幫”。

從那以後,我成了裁縫鋪的常客。春天,媽媽會拿些碎花布,讓張裁縫給我做新襯衫;秋天,鄰居阿姨會把磨破的校服送來,讓她補個好看的補丁;就連巷尾的王爺爺,也常把舊中山裝拿來,讓她縫補鬆動的紐扣。張裁縫從不推辭,每次都仔細詢問大家的需求,哪怕是一個小小的補丁,也會問清楚“想補成圓形還是方形”“想用和衣服一樣的布,還是換個顏色”。

有一次,鄰居李奶奶拿著一件舊毛衣來,紅著眼眶說:“張妹子,你幫我補補這件毛衣吧,這是我老伴生前最喜歡穿的,袖口磨破了,我舍不得扔。”張裁縫接過毛衣,摸了摸布料,輕聲說:“李姐,您放心,我一定補得看不出痕跡。”接下來的幾天,張裁縫特意去布料市場,找了塊顏色、質地幾乎一樣的毛線。補毛衣時,她沒用機器,而是坐在燈下,一針一線地手工織補,手指被毛線勒出了紅印,也沒停下。

三天後,李奶奶來取毛衣時,捧著衣服半天沒說話——磨破的袖口被織補得整整齊齊,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補過的痕跡。“張妹子,謝謝你,太謝謝你了。”李奶奶抹著眼淚,非要多給張裁縫錢。張裁縫卻隻收了買毛線的成本費:“李姐,這毛衣藏著您和老伴的情分,我能幫您留住它,比啥都強。”

張裁縫做衣服有個規矩:凡是老人的衣物、有特殊意義的舊衣服,她都格外用心,收費也隻收成本;遇到生活困難的人家,她更是分文不取。有人勸她:“張姐,現在成衣又便宜又好看,你這手藝費時費力,不如漲價多賺點。”張裁縫卻搖搖頭:“我做裁縫不是為了賺錢,是喜歡這門手藝,也舍不得巷裡的這些人。你看,一件衣服能穿很多年,縫縫補補間,都是過日子的念想啊。”

去年夏天,老巷要翻新,不少老店都搬了家。有人勸張裁縫:“去新城區開個大店吧,那邊人多,生意肯定好。”張裁縫卻拒絕了:“我在這巷口待了三十年,巷裡人的尺寸我都記在心裡,王爺爺的肩寬,李奶奶的腰圍,孩子們的成長速度,我閉著眼都能量準。我走了,他們找誰做合身的衣服呢?”最後,巷口翻新時,大家特意給裁縫鋪留了位置,還幫張裁縫把鋪子重新刷了漆,木門上的“張記裁縫”四個字,也換成了新的藍絲線繡製,在陽光下格外鮮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翻新後的老巷,多了不少新潮的小店,可張裁縫的鋪子依舊是老樣子:“哢嗒哢嗒”的縫紉機聲,淡淡的針線香,還有張裁縫溫和的笑。周末時,常有年輕人來做衣服,說“商場的成衣總不合身,還是手工做的舒服”;巷裡的老人們,依舊習慣把舊衣服拿來縫補,順便和張裁縫聊聊天,說說家裡的事。有一次,我看見張裁縫在教一個年輕姑娘用縫紉機,姑娘學得認真,張裁縫教得耐心,“哢嗒哢嗒”的機器聲裡,好像有新的希望在生長。

前幾天路過巷口,我又走進了裁縫鋪。張裁縫正給隔壁的小女孩做連衣裙,碎花布在她手裡慢慢變成裙擺,裙擺上還縫了圈小小的蕾絲花邊。“丫頭,你看這裙子,等做好了,妞妞穿去幼兒園,肯定是最漂亮的。”張裁縫笑著說,眼裡閃著光。我看著她專注的模樣,忽然明白,張裁縫守著的不隻是一間裁縫鋪,更是一門老手藝的傳承,一份鄰裡間的溫情。那些經她手縫補、製作的衣物,不僅合身舒適,更藏著歲月的溫度,裹著人間的暖意。

離開時,夕陽正照在巷口,裁縫鋪的藍布簾輕輕晃動,“張記裁縫”四個字在餘暉裡泛著柔和的光。我忽然想起,小時候張裁縫給我改棉襖時說的話:“衣服要合身,日子要順心,縫補好了褶皺,日子就能平平整整的。”原來,這巷口的裁縫鋪,縫補的不隻是衣物,更是歲月裡的小遺憾,織就的不隻是布料,更是滿巷的溫暖與安心。而張裁縫,就像巷口的一盞燈,用她的手藝與善意,照亮了老巷的歲月,也溫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房。

爺爺的竹編筐

老家後院的牆角,堆著十幾個大大小小的竹編筐。有的用來裝稻穀,有的用來盛蔬菜,還有一個小巧的竹籃,是爺爺特意給我編的,用來裝山野裡的野草莓。這些竹筐泛著淺棕色的光澤,竹條間的縫隙均勻整齊,摸起來光滑不紮手,每一道紋路裡,都藏著爺爺的溫度,也藏著我童年最鮮活的記憶。

爺爺編竹筐的手藝,在村裡是出了名的。從我記事起,每當農閒時節,爺爺就會搬著小板凳,坐在院子裡的老槐樹下編竹筐。他總說:“竹子是有靈性的,你對它用心,它就會給你編出結實又好看的筐。”第一次看爺爺編竹筐,是我五歲那年的春天。那時後院的竹林剛冒新芽,爺爺卻要去砍那些生長了三年的老竹。“新竹太嫩,編出來的筐不結實,隻有老竹才有韌勁。”爺爺扛著斧頭,帶我走進竹林,陽光透過竹葉的縫隙,灑在他布滿皺紋的臉上,也灑在那些挺拔的竹子上。

砍竹是個力氣活,也是個技術活。爺爺先圍著竹子轉一圈,看看竹子的長勢,然後找準角度,一斧頭下去,竹子“哢嚓”一聲就倒了下來,卻一點都沒傷到旁邊的新竹。“砍竹要找竹節的位置,這樣既省力,又能保證竹條的完整。”爺爺一邊說,一邊把砍好的竹子扛出竹林,竹梢上的竹葉掃過他的肩膀,留下淡淡的竹香。

接下來是破竹。爺爺把竹子放在平整的石板上,用一把特製的竹刀,從竹根處輕輕一劈,竹子就順著紋路裂開一道縫隙。然後他把竹刀插進縫隙裡,雙手握住竹條,慢慢往兩邊掰,“吱呀——”的聲音裡,一根完整的竹子就被分成了十幾根細細的竹條。“破竹要順著竹子的紋路來,不能用蠻力,不然竹條會斷。”爺爺手裡的竹刀像有魔法一樣,每一根竹條都分得均勻,粗細幾乎一模一樣。我也想試試,可剛握住竹刀,就被竹條劃破了手指,爺爺趕緊用嘴給我吹了吹,然後把我的小手放在他的掌心:“丫頭還小,等長大了,爺爺再教你。”

破好的竹條要放在水裡浸泡三天,爺爺說這樣能讓竹條變得更柔軟,編的時候不容易斷,也能防止蟲蛀。泡好的竹條撈出來,要放在陽光下晾曬,直到竹條泛出淺棕色的光澤。這時,爺爺就會搬來小板凳,開始編竹筐。他先把幾根粗竹條固定成筐底的骨架,然後拿起細竹條,在骨架間來回穿梭。他的手指粗糙卻靈活,竹條在他手裡像聽話的孩子,一會兒向上翻,一會兒向下繞,很快,筐底的圓形就慢慢顯現出來。

我最喜歡坐在爺爺旁邊,看他編竹筐。陽光照在爺爺的手上,也照在竹條上,竹條泛著淡淡的光澤,爺爺的手指在竹條間翻動,像在跳一支古老的舞蹈。偶爾有竹條不聽話,爺爺就會停下來,用手輕輕捋一捋竹條,嘴裡念叨著:“彆急,慢慢來,編筐和過日子一樣,得一步一步來,不能急。”有時候,我會給爺爺遞竹條,爺爺就會笑著說:“丫頭真是爺爺的好幫手。”

爺爺編的竹筐,不僅結實,還特彆好看。他會在筐沿編上一圈花紋,有的像波浪,有的像梅花,還有的時候,他會編一個小小的竹扣,方便拎取。有一次,我吵著要一個裝野草莓的小竹籃,爺爺就放下手裡的大竹筐,專門給我編小籃子。他用最細的竹條,編出小巧的籃身,還在籃柄上編了一朵小小的竹花。“這樣丫頭去摘野草莓,就不會把草莓壓壞了。”爺爺把小竹籃遞給我時,眼裡滿是笑意。那天下午,我提著小竹籃,在山野裡摘了滿滿一籃野草莓,竹籃的縫隙裡滲出草莓的汁液,留下淡淡的甜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爺爺編的竹筐,不僅家裡用,還會送給鄰居。村裡的王奶奶家沒有竹筐裝蔬菜,爺爺就編了一個大大的竹筐送過去;李叔叔家要裝稻穀,爺爺就編了兩個結實的竹筐給他。鄰居們要給錢,爺爺卻擺擺手:“都是鄉裡鄉親的,一個竹筐不值錢,能幫上忙就好。”有時候,鄰居們會送些自家種的蔬菜、水果給爺爺,爺爺就會把它們放進竹筐裡,說:“你看,這竹筐還能裝下鄉親們的情分呢。”

有一年夏天,村裡發洪水,家裡的糧食都被淹了。爺爺急得睡不著覺,第二天一早就拿著竹筐,去河邊撈被洪水衝散的稻穀。他站在齊腰深的水裡,用竹筐一次次撈起水裡的稻穀,竹筐的縫隙濾掉了泥水,留下金黃的稻穀。那天,爺爺從早到晚都在河邊,直到把家裡的幾個竹筐都裝滿了稻穀,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還好有這些竹筐,不然家裡的糧食就全沒了。”爺爺看著滿院的竹筐,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後來我上學了,不能經常回老家。每次打電話,爺爺都會說:“丫頭,爺爺又給你編了一個竹筐,等你回來拿。”我知道,爺爺是想我了,那些竹筐,是他對我最深的牽掛。去年暑假,我回老家,發現爺爺的腰彎得更厲害了,雙手也不如以前靈活,可他還是堅持編竹筐。“爺爺老了,編不動大筐了,隻能編些小籃子給你玩。”爺爺把一個小巧的竹籃遞給我,竹籃的紋路依舊整齊,卻比以前的竹籃多了幾分笨拙。我接過竹籃,眼淚忍不住掉了下來:“爺爺,我不要竹籃,我隻要您好好的。”

現在,爺爺雖然很少編竹筐了,但後院的牆角依舊堆著那些他編的竹筐。每次回老家,我都會把竹筐一個個拿出來,擦乾淨上麵的灰塵,然後放在院子裡晾曬。陽光照在竹筐上,泛著溫暖的光澤,仿佛又看到爺爺坐在老槐樹下,編著竹筐,嘴裡念叨著:“竹子是有靈性的,你對它用心,它就會給你編出結實又好看的筐。”

那些竹編筐,是爺爺用雙手編織的歲月,也是他用愛編織的親情。它們不像商店裡買的塑料筐那樣光鮮亮麗,卻有著塑料筐沒有的溫度與韌性。每當我看到這些竹編筐,就會想起爺爺的笑容,想起他編竹筐時的專注,想起童年裡那些充滿竹香的日子。爺爺的竹編筐,不僅裝下了糧食與蔬菜,更裝下了我對老家的思念,裝下了那份最樸素、最真摯的親情。

未來的日子裡,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會帶著爺爺編的竹筐,也會帶著爺爺的叮囑:做人要像竹子一樣,有韌勁,不彎腰;做事要像編竹筐一樣,用心、踏實,一步一個腳印。因為我知道,那些竹編筐裡裝著的,不僅是爺爺的手藝,更是爺爺對我最深的愛與期盼。

喜歡夏天快來啦請大家收藏:()夏天快來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長生修魔:從折紙人開始 同時穿越,但是反派科學家 讓他生!讓他生! 直播買股:給五個大佬當金絲雀 冰封末世:我打造完美領地 在遠古和大虎一起長大 誤圓房後,冷麵軍官寵她入骨 神奇留子在紐約擺攤算命[千禧年] 全民樹屋求生:開局匹配青梅竹馬 不可名狀的路人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