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時間結束,林逸風摘下頭盔。額頭布滿細密的汗珠。他看向控製台後的施密特。後者正盯著屏幕上的數據,眉頭緊鎖。
“怎麼樣?”林逸風問。他儘量讓語氣聽起來輕鬆。
施密特抬起頭,推了推眼鏡。鏡片後的目光銳利。
“數據很有趣。”施密特說。
這個評價讓林逸風心裡一沉。“有趣”在嚴謹的工程師口中通常不是好詞。
“你的學習曲線很快,後半段的圈速穩定性和一致性有顯著提升。”施密特的聲音毫無波瀾。“但基礎圈速偏慢。刹車輸入不夠穩定,對輪胎溫度的管理缺乏經驗。最關鍵的是,你對ers的理解還停留在理論階段。”
林逸風皺眉。舒馬赫的指導側重駕駛技巧,ers這種複雜係統,舒馬赫提供的幫助有限。更多需要他自己摸索。
“我還在適應。”林逸風說。
“適應是你的工作。”施密特打斷他,語氣帶著不容置疑的權威。“更有趣的是你剛才提出的幾個關於調校的建議。”
模擬器測試中,林逸風結合舒馬赫的提示和駕駛感受,向施密特提了幾個想法,比如調整差速鎖改善彎中轉向,或者增加前翼角度提升車頭指向性。
“那些建議有什麼問題嗎?”林逸風問。
施密特嘴角似乎向上彎了一下,更像是譏諷。
“問題在於,它們過於理想化了。林,你或許在f2、f3習慣讓賽車完全服務於你的駕駛風格。但在f1,尤其在索伯,我們首先考慮賽車的整體平衡性和穩定性。你提出的調整方案,理論上或許能提升單圈速度,但可能導致輪胎衰竭過快,或者讓賽車在長距離比賽中難以控製。”施密特頓了頓,目光落在林逸風臉上。“你現在最需要做的,是儘快適應這輛賽車,而不是試圖讓賽車適應你。把那些天才想法先收一收,專注於基礎。我們會給你一個穩定的平台,你需要做的,就是把它開快。”
這番話像一盆冷水,澆滅了林逸風因舒馬赫指導燃起的一點信心。他感覺到施密特話語中隱藏的輕視。一個沒經驗的菜鳥,剛摸到方向盤就想指手畫腳?林逸風的“冰人”麵具差點沒繃住。一股火氣噌地一下湧上來。
他強行把話咽了回去。想起舒馬赫的提醒,想起自己尷尬的處境。索伯接納他,看中他的速度潛力,但也對他這個“刺頭”充滿疑慮。現在頂撞工程師,絕不明智。
“我明白了。”林逸風回答,聲音平靜。“我會專注於適應賽車。”
施密特似乎對他的順從有些意外。他點了點頭。
“很好。明天早上九點,繼續模擬器訓練。希望看到你的進步。”他說完,轉身投入數據分析,不再理會林逸風。
林逸風站在原地,看著施密特忙碌的背影和屏幕上複雜的曲線。一股無名火在胸中鬱結。他拿到f1的門票,卻發現這扇門後麵,是比想象中更冰冷、更嚴苛的世界。那個德國工程師眼中的輕視和不信任,像針一樣紮人。他知道,光靠舒馬赫的“靈魂附體”不夠。他必須用實打實的表現,贏得這些人的尊重。
“小子,感覺到了嗎?”舒馬赫的聲音再次響起,帶著玩味。“這就是f1圍場。速度是硬通貨,但信任和話語權,需要你自己去爭取。那個工程師,他不是針對你,他是在用f1的方式考驗你。”
林逸風默默攥緊拳頭。考驗?那就來吧。他轉身離開模擬器室。腳步比來時沉重許多,眼神卻更加堅定。
欣維爾的空氣帶著阿爾卑斯山特有的清冽,驅不散林逸風胸腔裡那股無名火。阿克塞爾·施密特工程師的背影,像一堵無形的牆,擋在他和這輛索伯c34賽車之間。信任?話語權?f1的硬通貨果然不止是速度。考驗?他喜歡這個詞。從f3的吊車尾到f2的積分榜首,他哪一步不是在考驗中走過來的?隻是這一次,舞台更大,對手更強,連自己車隊裡的工程師,都成了需要攻克的堡壘。
他走出車隊大樓。拿出手機。屏幕亮起,經紀人傑克·哈裡森發來信息:“ethan,下午三點,官方媒體見麵會。準備好迎接‘驚喜’了嗎?;d”
林逸風看著那個擠眼表情,嘴角不自覺地勾起一抹弧度。帶著點圍場音爆小子式的狡黠和挑釁。驚喜?或許吧。也是時候讓這個圍場,見識一下冰人ethan和圍場音爆小子合體,能掀起多大的風浪了。
他收起手機,眼睛眯起。就從……給那些等著看他笑話的人,一點小小的震撼開始。
喜歡f1:開局車王教我開賽車請大家收藏:()f1:開局車王教我開賽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