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周六的第三次練習賽。林逸風像變了一個人。
駕駛依舊迅猛,但少了幾分之前的毛躁,多了一種行雲流水般的順滑。
無線電響起他的聲音,反饋精準:“馬庫斯,前束角可以嘗試增加一點,也許能讓車尾高速彎裡更穩定。另外,差速鎖止設置能不能調整一下,讓出彎牽引力更好?”
維修區屏幕前,馬庫斯·霍夫曼微怔。反饋具體,直指核心問題。這不像剛入f1的新秀,更像經驗豐富的老手對賽車動態做出的判斷。
“收到,ethan。我們會根據你的反饋和數據模擬,準備下次進站時調整。”霍夫曼聲音帶著興奮。
賽車再次駛上賽道。調整後,林逸風感覺不同。賽車通過s彎更加聽話,車身擺動幅度減小。挑戰130r這個全油門高速左彎,指尖輕柔撥動方向盤,腳下油門控製精準。賽車如軌行般穩穩切過彎心。
輪胎嘶鳴尖銳,傳遞到手心的震動卻穩定、可控。
就是這個感覺!
他不再是需要舒馬赫手把手教導走線的學徒,開始真正理解這台鋼鐵猛獸的呼吸和脈搏。
圈速刷新,林逸風的名字在計時屏幕快速攀升,最終定格第七位。
練習賽成績,以及賽道上展現的流暢和自信,讓索伯維修間響起壓抑的歡呼。
“難以置信。”霍夫曼看著遙測數據,特彆是輪胎溫度和磨損曲線,“他不僅快,對輪胎管理也提升一個檔次。高速彎的修正動作幾乎消失,一切恰到好處。”
技術瓶頸,似乎在舒馬赫深夜指導和林逸風自身悟性下,悄然打破。
排位賽硝煙很快彌漫。鈴鹿排位,每一千分之一秒都至關重要。
q1階段,林逸風輕鬆過關。
q2階段,競爭驟然激烈。中遊車隊廝殺白熱化,爭奪q3名額。所有車手毫無保留。
林逸風第一個計時圈乾淨利落,暫時排第八。但很快,其他車手做出更快圈速,他的位置掉到第十,淘汰邊緣。
“ethan,需要更快圈速。輪胎還有空間,賽道持續改善。”施密特聲音從無線電傳來。
林逸風沒有回應。他輕敲三下方向盤中心隊徽,閉眼。腦海中賽道記憶宮殿畫麵飛速閃過,刹車點、彎心、路肩清晰無比。舒馬赫幻影在意識角落靜靜矗立,沒有說話,隻是注視。
意識繃緊,再無旁騖。這次需要靠自己。
深吸一口氣,駕駛c34賽車衝出維修區,開始最後一次嘗試。
出場圈,小心翼翼將輪胎帶入最佳工作溫度。衝線,計時開始。
第一個計時段,綠色,略有提升。
第二個計時段,包含s彎和德格尼爾彎,紫色!全場最快!
索伯p房,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緊盯屏幕。
“他s彎處理得太完美了!”一位工程師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