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底,巴塞羅那。空氣殘留冬末涼意,加泰羅尼亞賽道上空已彌漫新賽季滾燙硝煙。f1季前測試大幕在清冷晨光中拉開。巨大運輸卡車如鋼鐵巨獸占據圍場後方,梅賽德斯三叉星徽、法拉利躍馬、紅牛奔牛,頂級車隊龐大陣仗無聲宣告統治力與雄厚資本。
索伯車隊區域緊湊務實,全新白色塗裝和醒目“騰躍科技”、“赤龍汽車”標誌透著不甘平凡的銳氣。林逸風身穿嶄新索伯賽車服,站在車庫門口。目光掃過那些象征圍場最高戰力的徽章,心臟不自覺加速。遠處維修通道儘頭傳來引擎低沉咆哮。一切撥動他靈魂深處最敏感那根弦。
“嘿,ethan!”車隊經理莫妮莎·卡滕伯恩拍上他肩膀,臉上職業化笑容。她問:“感覺怎麼樣?準備好馴服這頭新野獸了嗎?”
林逸風轉身,咧嘴笑開,瞬間切換到“圍場音爆小子”模式。他揚聲說:“當然!迫不及待讓c35在賽道留下我的簽名!讓那些大家夥們看看,我們不是來湊數的!”他做了個誇張的揮手動作。
按照車隊計劃,為期四天的第一輪冬季測試,他和隊友馬庫斯·埃裡克森各負責兩天。埃裡克森經驗豐富,率先承擔前兩天的任務。他主要驗證賽車基礎設置,進行長距離穩定性測試。瑞典人表現中規中矩,圈速穩定,反饋符合工程師們對新車的初步預期——一台可靠、有潛力在中遊集團攪局的潛力股。圈速穩定在“地球組”中遊偏上,意料之中。索伯這種表現甚至讓習慣他們掙紮的媒體覺得有些“無聊”。
第三天,輪到林逸風上陣。他戴上與新車塗裝相得益彰的頭盔,鑽進c35狹窄駕駛艙,係緊六點式安全帶。世界瞬間安靜。引擎啟動轟鳴穿透耳塞和頭盔,化作低沉有力震動,直抵胸腔。
“無線電檢查,ethan。”工程師聲音在耳機響起。
“收到,聲音清晰。賽車感覺……很棒。”林逸風聲音平靜,這是“計算器”模式。
駛出維修通道,加泰羅尼亞賽道熟悉布局眼前展開。係統檢查圈、空力數據收集圈……他按部就班執行車隊測試計劃。與埃裡克森不同,林逸風“賽道記憶宮殿”天賦火力全開。每一個彎角弧度、刹車點參照物、路肩高度、瀝青表麵細微顆粒變化,在他腦海中以驚人速度被讀取、分析、儲存。僅僅幾圈,他對c35脾性有了初步掌握。這台賽車比去年c34更穩定,尾部循跡性好很多。他敢於在彎中更早給油。
“ethan,可以嘗試推進了,注意輪胎溫度。”
“明白。”
下一圈,他速度明顯提升。通過1號彎,切彎平穩精準。緊接著長長3號彎,他在極限邊緣遊走,輪胎發出輕微嘶鳴。進入節奏緊湊4、5號彎組合,他動作行雲流水,沒有絲毫多餘修正。
維修間內,數據屏幕上圈速數字不斷刷新,每一圈都比前一圈更快。工程師團隊表情從平靜轉為驚訝,然後是掩飾不住的興奮。
“我的天……”年輕數據工程師低呼,“他這一圈比馬庫斯昨天的最快圈快零點三秒!”
首席工程師馬庫斯·霍夫曼緊盯屏幕,眼神發亮。他喃喃:“這才剛開始跑了幾圈推進圈!”
林逸風沒有理會外界喧囂。他的世界隻有賽道、賽車和不斷流動數據。每一次過彎、刹車、加速,他在腦海中高速運算,尋找零點零幾秒提升空間。他感覺自己像個精密儀器,與c35融為一體,共同解讀賽道密碼。
油量減少,輪胎進入最佳工作窗口,圈速持續提升。1分21秒8,1分21秒5,1分21秒2……一個1分20秒9圈速出現在計時屏幕上。索伯維修間爆發一陣小小的歡呼。這個成績穩穩占據當天測試“地球組”頭名,甚至開始逼近一些一線車隊尾巴!這僅僅是測試第三天。索伯通常在這個階段為可靠性掙紮,而不是圈速榜出風頭。
阿克塞爾·施密特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激動。他問:“ethan,感覺如何?賽車平衡呢?”
林逸風聲音冷靜:“整體不錯。高速彎很穩定,但低速彎出彎時,後輪還是有點掙紮。動力銜接可以更順暢。5號彎出彎尤其明顯,有點轉向過度傾向,限製了出彎速度。”他不僅給出感受,還精準指出問題所在彎角和具體現象。
“收到,我們分析數據。”工程師們立刻忙碌。他們調取遙測數據,與林逸風反饋比對。
林逸風透過車庫攝像頭,看到工程師們指著屏幕激烈討論。一位負責懸掛調校的工程師感歎:“他對賽車感覺太敏銳了。他描述現象和數據完全吻合,甚至比數據更早捕捉到細微動態變化。”這種高效精準溝通讓調校事半功倍。工程師們根據他反饋,對差速器鎖止率、後懸掛幾何等進行微調。
“轉向過度傾向……在那個彎角……不僅僅是差速器的問題……”霍夫曼低語,手指在屏幕上劃過一道曲線。他看向其他工程師,眼神中閃過一絲複雜,既有發現潛力時的興奮,也有觸及更深層挑戰時的凝重。
林逸風看著屏幕上變動的參數,嘴角微不可察地勾起。
喜歡f1:開局車王教我開賽車請大家收藏:()f1:開局車王教我開賽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