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輪測試,林逸風驗證著新的設定。圈速沒有再大幅度躍升,穩定性顯著提高,長距離平均速度相當可觀。索伯車庫裡彌漫著樂觀的情緒。
林逸風的最快單圈時間,與梅賽德斯、法拉利、紅牛三大豪門在同等輪胎、相似油量下的時間相比,差距明顯縮小了。不再是過去動輒兩三秒、令人絕望的天塹,而是縮小到一秒以內。這仍然是不小的差距,但在f1錙銖必較的世界裡,這是一個極其鼓舞人心的信號。
索伯c35在設計上可能抓住了關鍵點,林逸風的駕駛能力將賽車潛力壓榨了出來。
“索伯的‘黑馬’潛質?”
“華夏新星林逸風驚豔巴塞羅那!”
“新讚助商的投入初見成效?”
一些敏銳的賽車媒體將目光投向這個過去幾個賽季默默無聞的中遊車隊。圍場裡的竊竊私語多了起來,其他車隊的工程師、偵察人員更頻繁出現在索伯車庫附近,試圖從c35駛過時揚起的塵埃中窺探空氣動力學秘密。
然而,測試並非一帆風順。下午,車隊嘗試一套更激進的空力套件和不同懸掛設定。林逸風感覺賽車難以駕馭,尤其連續快速變向時,車尾動態難以預測。圈速陷入瓶頸,幾次嘗試無法突破上午最佳成績,甚至幾次險些失控。
他將賽車開回維修區,摘下頭盔,眉頭微蹙。他指向屏幕上的數據曲線,語速略快地向工程師描述車尾的異樣感受。數據支持了他的判斷,賽車在特定彎角的穩定性確實下降了。團隊陷入短暫困惑,新設定似乎沒有達到預期,反而破壞了原有平衡。
林逸風盯著數據屏幕。一個熟悉而沉穩的聲音在他意識深處響起。舒馬赫的幻影出現在他身旁,目光掃過屏幕數據流,仿佛透過林逸風的眼睛觀察賽道回放。
“問題不在空力套件本身,”舒馬赫的聲音帶著篤定,“是你對這套設定下的賽車極限還不夠了解。注意看5號彎出彎線路,你太保守了,刹車點可以再晚零點一秒,更充分利用賽道寬度,甚至可以稍微騎上路肩,那裡的抓地力比你想象的要好。”
林逸風指尖輕微顫動了一下。舒馬赫的視角總是能看到他忽略的細節。
“還有,”舒馬赫繼續說,“告訴你的工程師,這套空力設定下,重心稍微後移了,後懸掛需要更強的支撐來抑製側傾。讓他們把後懸掛硬度再增加一格試試看。彆擔心穩定性,隻要你敢相信輪胎極限,它就能撐住。”
林逸風深吸一口氣,看向馬庫斯·霍夫曼。
“馬庫斯,我想再試一圈。5號彎出彎,我覺得可以更激進一點。另外,後懸掛能不能再調硬一格?我感覺需要更強的支撐。”
馬庫斯·霍夫曼和工程師們對視一眼。雖然有些意外,但基於對林逸風精準反饋的信任,他們迅速對賽車進行了調整。
發動機再次轟鳴,輪胎觸地,他殺回賽道。接近5號彎,他將刹車點稍稍延後。賽車以更快速度切入彎心,車尾傳來輕微的不安分感。他強迫自己相信舒馬赫的判斷,穩住方向盤,右腳精準控製油門。出彎時,他大膽將賽車甩向外側路肩,輪胎壓上紅白相間的路肩石,車身傳來一陣劇烈顛簸。但抓地力依然存在。賽車穩穩衝出彎道,速度明顯快了一截。更硬的後懸掛在連續變向時提供了更好支撐,賽車姿態更加穩定,讓他敢於做出更快轉向。
他衝過終點線,計時器上的數字定格在—1分20秒7!比上午最快圈速提升了零點二秒!
索伯的維修間裡爆發出巨大的歡呼聲!工程師們互相擊掌,數據屏幕前擠滿了人。他們不僅找到了正確的調校方向,更看到了這台賽車和這位年輕車手身上蘊藏的巨大潛力!
林逸風將賽車駛回維修區,臉上看不出太多表情,嘴角微微上揚。他在無線電裡平靜地說:“感覺好多了,阿克塞爾。這個方向是對的。”
“乾得漂亮,ethan!太棒了!”比賽工程師阿克塞爾·施密特的聲音透過無線電傳來,充滿興奮。
測試仍在繼續,索伯車庫裡的氣氛完全不同。一種樂觀、充滿期待的情緒在蔓延。林逸風的表現像一針強心劑,注入了這支渴望證明自己的隊伍。然而,數據分析師低聲向馬庫斯彙報:“單圈速度驚人,但右後胎的磨損超出預期。”
圍場某個角落,陳艾莉放下了長焦鏡頭,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她剛剛捕捉到林逸風在維修區與工程師交流時,眼中那一閃而過的、與他冷靜外表截然不同的銳利光芒。
“有意思的小子……”她低聲自語,聲音裡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興趣,“看來這個賽季,不會無聊了。”
喜歡f1:開局車王教我開賽車請大家收藏:()f1:開局車王教我開賽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