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驍虎動作超快。
剛一離開嘀嘀出行,他就和鵝廠戰投的負責人取得了聯係。
雙方就推動嘀嘀出行C輪融資一事做了深入溝通,達成一致決定。
金沙疆創投和鵝廠戰投在創投圈聲名赫赫。
兩大機構共同看好的嘀嘀出行,一下子成了創投圈的香餑餑。
一個又一個投資機構通過各種渠道聯係上金沙疆創投和鵝廠戰投,表達了跟投意願。
還有一些投資機構,與嘀嘀出行的創始人團隊取得聯係,展現自身價值。
投資創業者與創業者接受投資,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
通常來講,到了A輪之後,資金已經不是創業者最看重的東西,能夠幫助公司發展的資源才是。
比如鵝廠戰投給嘀嘀出行帶來的就不止是4000萬美元的投資,還有鵝廠的一係列流量入口。
有金沙疆創投和鵝廠戰投保駕護航,程瑋非常放心地將C輪融資的主導權交了出去。
他唯一的要求,是嘀嘀出行的戰略發展不脫離創始人團隊的掌控。
當然了,創始人團隊的人數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可以靈活變動的。
好在鵝廠的投資策略不像四十大盜那麼霸道。
否則程瑋極有可能被踢出局。
四十大盜的投資風格,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拿來吧你。
同樣在推動C輪融資的快的打車就深受其擾。
塊的打車的創始人陳偉瑆,聯合創始人、CEO呂川威很想在C輪引入一家足以抗衡四十大盜資本的投資機構。
奈何四十大盜資本過於強勢,而塊的打車想要快速發展,離不開支付寶賦能。
因而鬨了一陣之後,以陳偉瑆、呂川威為核心的塊的打車創始人團隊選擇了妥協,接受四十大盜資本的進一步控股。
好在四十大盜資本的吃相暫時還沒那麼難看,塊的打車的管理與發展仍掌控在創始人團隊手裡,支付寶也敞開了賦能。
於是,市麵上出現了極其詭異的一幕。
當時間進入2013年,元旦過去還沒幾天。
一封戰鬥檄文引發網絡輿論軒然大波的星聯出行仍在全國範圍內招募全職網約車司機並加以培訓的時候。
嘀嘀出行和塊的打車迅速完成了各自的C輪融資,分彆獲得1億美元和1.2億美元的投資。
雙方在簽署融資協議的當天,就開始了瘋狂擴張。
而且擴張目標高度一致——華中六省一市。
尤其是湘省!
王詡幾乎是在一夜之間,看到街頭巷尾冒出了那麼多輛跑網約車的私家車。
“我們這是被偷家了呀!”
嗬嗬感慨一聲,王詡掏出手機,下載了嘀嘀出行和塊的打車的app。
隨後,他讓總裁助理吳偲韞給公司上下發了一封內部公開信。
號召所有員工在接下來的一周裡,使用嘀嘀出行和塊的打車上下班。
“王總這麼做,有什麼深意嗎?”群星科技高管QQ群裡,人力資源總監莫婷好奇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