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找上了集團戰略投資與並購部的副總監齊楠,客氣問道:“齊總監,集團對兆馳股份和熊貓電子的收購行動進行得怎麼樣了?”
兆馳股份是國內最大的電視/機頂盒ODM廠商,年產能800萬台以上,單台製造成本低於行業15%,市值50~60億。
極其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股權較為分散,第一大股東持股僅29.8%,無需複雜私有化。
群星科技戰略投資與並購部通過多種手段,已在二級市場拿到11%的股權,正展開下一步行動。
麵對李雲瑞的詢問,齊楠如實回道:
“我們和兆馳股份的第一大股東顧威和第二大股東鵬城創新投的談判進行得非常順利。
顧威拒絕了溢價25%收購其全部股份的方案A,選擇了保留其10%股權+董事會席位、轉讓19.8%股權的方案B。
考慮到收購後的兆馳股份也需要一個掌門人,而顧威各方麵的能力都非常出色,胡總便批準了方案B的執行。
鵬城創新投那邊,非常爽快地將8.2%的股權作價5.3億賣給了我們。
現在,集團已經達成49%的控製權,正式向兆馳股份發出收購要約,另擬通過定向增發的手段拿下另外18%的股權。
如此,集團就能實現對兆馳股份的67%絕對控股!”
是的,從一開始,李雲瑞就沒想著走純代工路線,而是代工生產與自產自銷兩條路並行。
隻不過他認為自建工廠的速度實在太慢,不如先吃現成的。
於是,他早就製定了針對姑蘇高創電子、新岸線科技、康冠科技、兆馳股份、熊貓電子的收購計劃。
這其中,熊貓電子的身份頗為特殊。
它是金陵中電係旗下的老牌國企,經營不善,體製僵化,負債率超70%。
但它自有六代線的液晶麵板廠,還擁有覆蓋三線以下城市的3000+網點。
六代線僅能生產32~46寸麵板的限製,在群星科技這裡並不算缺點。
經過適當的技術改造與升級,正好擁在39寸的“星輝”X1的生產上。
最為關鍵的是,它是國內僅有的兩家掌握IGZO背板技術的企業之一。
雖說良率隻有82%,低於行業平均90%。
但是對於設有星火研究院的群星科技集團來講,不就是安排一次突擊科研任務和技術升級項目的事嗎?
簡單!
真正的難點,則是收購與重組。
畢竟是老牌國企,既需要剝離不良資產,還需要安置近萬名職工,又得剔除戰鬥力極其低下、作風甚是不良的管理層,麻煩事忒多。
齊楠回答完兆馳股份的部分之後,沉吟了一會兒,方才繼續回道:
“熊貓電子這邊有些麻煩。
金陵市政府、金陵國資委和金陵中電集團倒是非常樂意配合我們對熊貓電子的收購與重組。
政府甚至願意主動將4500名冗餘員工和200名管理層轉崗至關聯企業,給我們減負。
不過也提出了一個條件,說要參照集團對津門飛鴿的收購方案,保留金陵國資委15%~20%的股份。
他們也承諾,保留股份之後,會像津門國資委一樣,絕不插手熊貓電子後續的管理與經營。
並承諾在集團要對熊貓電子進行產業升級、產能提升的時候,等比例追加投資。
我們正在考慮,是否答應這個條件。”
李雲瑞一聽,立即斬釘截鐵地表態:“我個人及星光孵化中心認為可以答應。當然,收購談判由你們戰投部負責,肯定也由你們決定。”
在他的計劃裡,針對五家企業的收購全部完成之後,
新岸線專研電視SOC芯片設計,配合【臻影畫質引擎】項目小組,拔高“星輝”智能電視的性能上限;
姑蘇高創電子專精於高端麵板的研發與生產;
金陵熊貓電子專精於中低端麵板的研發與生產;
兆馳控股確保“星輝”智能電視H1、X1,以及後續更多型號的產能;
康冠科技為“星輝”智能電視乃至“群星智家”智能家居整體出海做準備。
這是一個非常夢幻的商業布局。
若是能夠順利實現,首席創新官的職務不能提,職級總能往上提一提吧?
當然了,這個前提是總裁不追究他李雲瑞借著整合供應鏈的名頭,收購並重組五家企業,花出去預計140億的責任。
而王總會追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