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芥仙緣傳》第八章
第一回秋分客至暑光微,荊芥香中雁陣飛
且說白露已過,時序更迭至秋分。花仙穀中,青兒晨起開軒,忽見簷角掛著一串晶瑩的露珠,在晨光中折射出七彩光暈,宛如仙人綴下的珠簾。遠處楓林儘染丹砂,山澗溪水潺潺,卻帶著幾分“空山新雨後”的清寂。荊芥草靈抱著一捆曬乾的荊芥穗走過,發間插著一支godenrod秋麒麟草),輕聲道:“姐姐可聞得風中的焦糊味?人間怕是有樞機之亂。”
二人至望仙台俯瞰,隻見中原大地稻穀金黃,玉米咧齒,好一派豐收景象。然在那豐收的表象下,卻有一股微妙的失衡之氣在蔓延——本該在秋分時節“陰陽相半”的荊芥田,此刻竟呈現出詭異的割裂:東邊植株蒼翠如夏,西邊卻已枯黃似冬,中間更有一道無形的分界線,將田地切割得整整齊齊。田間勞作的百姓亦現異常,有人穿著單衣揮汗如雨,有人卻裹著棉襖瑟瑟發抖,彼此擦肩而過卻互不察覺,恍若身處不同季節。
青兒指尖凝聚靈力探向人間,收回時竟有寒熱兩股氣息在掌心纏鬥:“是‘陰陽樞機’被人動了手腳。秋分者,陰陽相半,晝夜均長,若樞機失衡,人間將陷入四季錯亂。”荊芥草靈取出神農玉簡,玉簡上赫然浮現出裂紋狀的符文:“秋分者,金氣收肅,木氣潛藏,樞機不正,水火相煎。”她望著人間的割裂景象,目中泛起憂慮:“須得找到那擅動樞機之人,否則荊芥將因陰陽紊亂而枯死,百姓亦會寒熱交加而染重疾。”
第二回霧隱山村尋異相,槐安國裡探奇蹤
青兒與荊芥草靈駕雲至失衡最烈處,卻見一座山村被濃霧籠罩,村頭古槐樹下坐著個身著五彩衣的老者,正用一根荊芥莖稈撥弄著地上的陰陽魚圖案。每撥弄一次,村中便有一半房屋籠罩在烈日下,另一半則被月光籠罩,犬吠與蟬鳴同時響起,說不出的詭異。
“何方高人,竟敢擾亂秋分樞機?”青兒朗聲喝問。老者抬頭,眼中竟有日月雙瞳,微微一笑:“吾乃‘四季判官’,見人間不知敬畏節氣,濫伐林木,亂改河道,致使陰陽失衡,故以荊芥為樞,重定四季秩序。”荊芥草靈見他腳下散落著無數折斷的荊芥莖稈,莖稈上還纏著寫有“改歲”“易時”的符紙,心中大痛:“樞機者,調和之本,非強權之術。你若以蠻力割裂陰陽,隻會讓人間更亂!”
四季判官卻不答話,揮手擲出一片楓葉,楓葉瞬間化作一把金鐮,割向荊芥田的分界線。但見金鐮過處,東邊的荊芥瞬間開花結果,西邊的卻連根腐爛,陰陽失衡之氣更盛。青兒忙施展“花影護田”仙法,隻見萬千花瓣化作籬笆,將割裂的田地護住:“你看這荊芥,本具調和之性,若順其本性,自能平衡陰陽,何須強作分割?”
第三回辛香入陣通樞機,陰陽歸一化紛爭
四季判官冷笑道:“順應?人間何時順應過天道?春砍桑麻,夏填湖澤,秋焚秸稈,冬掘地脈,我不過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言罷,雙手結印,地上的陰陽魚竟活了過來,化作兩條巨龍,一條噴火,一條吐水,朝著青兒與荊芥草靈撲來。
荊芥草靈見勢危急,取出神農氏所賜的“五德扇”,扇麵上繪著荊芥與五穀,輕輕一扇,便有辛香之氣化作無數絲線,將兩條巨龍纏繞。青兒則引動秋分時刻的正陽之氣,以仙露瓶接取陽光,化作一道金色橋梁,橫跨在陰陽分界線上:“陰陽本是互生,非是對立。你看這荊芥,春日生葉,夏日繁茂,秋日結果,冬日歸根,哪一刻不是順應天時?”
四季判官望著在陰陽二氣中搖曳的荊芥,眼中雙瞳漸漸融合,化作尋常人的黑眸:“我執迷於‘糾正’人間,卻忘了天道本就圓融。當年神農氏嘗百草時,曾以荊芥為引,調和諸藥,原來這靈草的真諦,不在割裂,而在調和……”話音未落,他手中的金鐮竟化作一支荊芥毛筆,筆尖飽蘸陰陽二氣,在虛空中寫下一個“和”字。
第四回秋分祭月祈豐稔,荊芥為燈照夜台
“和”字落地,陰陽二龍瞬間消散,化作漫天星鬥。青兒與荊芥草靈趁機施展“樞機重定”之術,以荊芥根係為針,以月光為線,將割裂的田地重新縫合。那些本已枯黃的荊芥植株,竟在縫合處重新長出新芽,葉片一半翠綠,一半金黃,恰似陰陽魚的紋路。
四季判官看著新生的荊芥,長歎一聲,從懷中取出一枚青銅樞機,置於田中央:“此乃上古秋分樞機,我錯用它來割裂陰陽,今以荊芥為引,還其調和之本。”話音未落,青銅樞機緩緩沉入地下,田間頓時升起一片薄霧,霧氣中隱約可見春種、夏長、秋收、冬藏的幻影,彼此交織,竟成一幅四季和諧圖。
百姓們從迷霧中醒來,望著重新完整的荊芥田,紛紛跪下叩謝。青兒扶起一位老婦,見她腕間戴著荊芥穗編成的手環,便微笑道:“秋分祭月,當以荊芥為燈,取其‘調和陰陽’之意。”百姓們聞言,紛紛采摘荊芥穗,紮成燈籠,掛在田間地頭。是夜,明月東升,千萬盞荊芥燈同時點亮,辛香與月光交織,竟將整個山村映照得如同白晝。
第五回晝夜均平天地寬,芥香一縷貫千秋
秋分祭月儀式上,青兒與荊芥草靈手持荊芥花燈,帶領百姓們唱起古老的節氣歌:“秋分至,陰陽平,荊芥一盞照前庭,稻滿倉,瓜滿架,人間處處得安寧。”歌聲中,四季判官化作一道清風,拂過每一株荊芥,所過之處,葉片上的陰陽紋路漸漸隱去,隻留下清新的綠意。
荊芥草靈望著漫天星鬥,輕聲道:“原來真正的樞機,不在外物,而在人心。若人人都能順應天時,何須勞煩神明定奪?”青兒點頭,取出花仙穀的“節氣箋”,將今日之事刻於箋上,隨手拋向銀河。箋紙化作流星,劃過天際,在秋夜留下一道璀璨的軌跡。
從此,每逢秋分,人們便會在田間地頭豎起“陰陽柱”,柱上纏繞荊芥藤,頂端掛著寫有“和”字的燈籠。夜裡點起荊芥燈,既是祭月祈福,亦是警醒世人:天地本寬,唯和能久。而那株長在樞機處的荊芥,從此成了“調和之草”,葉片兼具春秋二色,香氣融合寒暑二氣,成了人間難得的靈物。正是:秋分晝夜兩均平,荊芥調和萬物寧,一盞心燈照今古,人間從此少紛爭。欲知寒露時節又有何奇遇,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