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熱傷氣,非辛不能清其熱,非甘不能補其氣,”黃連仙子結“氣陰印”,引導藥氣入氣陰分,“今以石膏之辛金)清氣,人參之甘土)補氣,知母之苦火)養陰,黃連之苦火)清熱,四藥相須,如‘四麵楚歌’。”但見邪陣在藥氣中層層崩解,露出其中裹著的“暑毒核”——那是被魔化的“暑火精”,精中刻著“午未”“火毒”等邪紋。
人參仙子趁機以補氣袋罩住暑毒核,袋中的人參皂苷竟與黃連的苦味共鳴,竟將火精煉化成正常的氣陰之氣,精中“火”字化作“水火既濟”的吉符。
第四節七情妙用·相須相使展奇功
瘟神見勢不妙,竟釋放出“暑毒龍”,龍身赤白相間,鱗片刻著“氣陰兩脫”字樣。黃連仙子急取“酸收瓶”烏梅、五味子煉汁)迎擊,酸液遇龍即化作冰鏈,將龍身困在“清暑益氣”陣中。
“暑為陽邪,其性升散,”她取出甘草三錢投入陣中,甘草之甘土)竟與黃連之苦火)形成“火生土”之勢,“今以石膏之辛金)、知母之苦火)、人參之甘土)、黃連之苦火),合為‘辛甘苦酸’之劑,正合《內經》‘熱者寒之,虛則補之’之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石膏仙子則以清氣幡震擊暑毒龍的“氣海穴”,幡上的“清”字與人參的“補”字相和,竟將龍身化作清陽之氣,滲入藥田的人參根部,竟使人參蘆頭浮現出“氣”“陰”“陽”的經絡圖。
第五節氣交變·五運六氣細推詳
戰後,人參仙子展開《暑氣傷氣論》:“大暑者,氣陰兩傷也。主氣太陰濕土,客氣少陽相火,濕熱交蒸,故見氣陰兩虛。”她指尖劃過“暑多夾濕”句,圖中浮現出黃連、石膏的配伍圖示,“治之需‘清熱不礙利濕,補氣不礙清熱’,此乃‘急則治標’的急救之法。”
黃連仙子取出五運六氣盤,盤中顯示:乙巳年太角木運,司天厥陰風木,在泉少陽相火,木火生土,土濕化熱,熱盛傷氣。“故以石膏清透金),人參補氣土),知母養陰水),黃連清熱火),”她在《黃蘖驗案》中寫道,“四藥合而用之,使‘氣能生津,津能載氣’,此乃‘五運相勝’的終極治則。”
阿烈望著重新凝結的石膏,忽然問道:“為何不用西洋參?”黃連仙子解釋:“西洋參偏於養陰,然今氣傷甚於陰傷,需人參大補元氣,此乃‘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之理。”
第六節驗奇功·暑熱傷氣一朝平
恰在此時,有山民抬來高熱神昏的壯漢,其症見高熱煩渴氣分熱)、汗出不止氣脫)、神疲少氣氣虛)、舌紅少津陰虛)、脈洪大而芤氣陰兩虛)。黃連仙子以清暑散少許吹鼻透熱),再以石膏一兩、人參五錢、知母三錢、黃連二錢、甘草二錢,煎“益氣飲”灌服。
藥汁入喉,患者腹中傳來“白虎”的共鳴聲,少頃熱勢漸退,汗出減少,神疲減輕,舌紅轉淡,脈轉和緩。阿烈觀察藥渣,發現石膏與知母竟自然貼合,形成“金生水”之狀,人參與黃連則如“土火相生”——此乃藥性相和的微觀印證。
“為何人參用量與石膏相當?”阿澧不解。黃連仙子解釋:“暑熱傷氣,需石膏大清氣分熱,人參大補元氣,二者並重,方能‘清熱益氣’。此乃‘邪正兼顧’之法,非重劑不能挽危局。”
第七節尾記·節氣悟理
是歲大暑,黃連仙子合四藥以益氣之事,被刻入藥王穀“氣德治要碑”。其文曰:“大暑者,暑熱熾盛也。治之當清熱益氣,養陰生津。石膏辛甘大寒,清泄氣分大熱;人參甘溫,大補元氣;知母甘寒,滋陰潤燥;黃連苦寒,清熱燥濕;甘草甘平,調和諸藥。五藥相伍,如‘清暑益氣’,共成‘清熱保津’之功。此乃‘暑為陽邪,益氣為急’之正治,亦五運六氣‘扶危定亂’的神聖演繹。”
第十二章完·全書終)
注:本回作為全書終章,深化中醫理論——
1.氣陰理論:係統闡釋“暑熱傷氣”病機及“清熱益氣養陰”治則,體現“氣陰互根”思想
2.配伍邏輯:構建“清熱—補氣—養陰—固脫”四維治則,解析石膏、人參、知母、黃連的協同
3.藥物特性:通過神話場景展現人參“大補元氣”、石膏“辛甘大寒”、知母“滋陰潤燥”的藥性特征
4.經典活化:化用《溫熱經緯》清暑益氣湯,賦予方劑神話起源,強化“扶正祛邪”的中醫智慧
5.治則總結:回顧二十四節氣治則,以“益氣固脫”收束,體現中醫“以人為本”的終極關懷
全書總評:
《黃蘖仙錄·黃連妙化》以黃連為主角,貫穿二十四節氣,將中醫理論與神話敘事深度融合,構建了“天人合一”的完整宇宙觀。從立春的“木鬱化火”到大暑的“暑熱傷氣”,通過黃連與諸藥的配伍,係統演繹了五運六氣、性味歸經、七情和合等理論,使中醫智慧具象化為可感知的神話場景。書中每個節氣的治則均有經典溯源與病機創新,最終以“氣德治要”收官,彰顯了中醫“治未病”與“陰陽平衡”的核心思想,為傳統醫學賦予了史詩般的文化表達與永恒生命力。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