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熱熾盛傷津氣_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_线上阅读小说网 

暑熱熾盛傷津氣(1 / 2)

《岐黃天寶·小暑卷:》

節氣楔子

“小暑六月節,溫風至,蟋蟀居壁,鷹始摯。此時天地如蒸,暑熱酷烈,驕陽似火,蒸騰人體津液。暑為陽邪,其性升散,最易耗氣傷津;津氣隨汗外泄,則高熱煩渴、神昏抽搐;若救治不及,更可致氣脫亡陰,命懸一線。治當清熱生津以解其標,益氣固脫以救其本,忌用辛燥劫陰之品。”

——《溫病條辨·暑溫》《景嶽全書·暑證》《醫林改錯·氣血論》

第一章暑熱燎原·津氣暴傷的病機探微

一、溫風灼地:暑邪肆虐的自然隱喻

小暑前三日,未時三刻,烈日高懸,岐黃醫館門前的石板路被曬得發燙,空氣裡彌漫著灼人的熱浪。後院的蟋蟀躲在牆縫中,翅膀微顫卻不再鳴叫,仿佛被暑氣蒸得失去了活力。岐黃手持竹杖,指著蜷縮枯萎的向日葵,對阿遠歎道:“《月令七十二候》言‘溫風至’,此風非和煦之風,乃裹挾暑熱之邪,如烈火焚原。你看這向日葵,本應向陽而生,如今卻因暑熱傷津而蔫萎,恰似人體津氣被暑邪耗散。”

阿遠蹲下身,觀察牆角龜裂的泥土,縫隙中殘存的幾滴水珠瞬間被蒸發殆儘。“師父,這泥土乾涸如涸轍之魚,與人體汗出過多、津液枯竭何其相似!”阿遠皺眉道。岐黃點頭:“正是!暑熱傷津,氣隨津脫,就像這土地失了水汽,便寸草難生。更可怕的是,暑邪常兼夾濕濁,如油入麵,纏綿難愈。”

話音未落,遠處傳來急促的呼救聲。隻見一位壯漢背著昏迷的老農用儘全力奔跑,老農麵色潮紅,口唇乾裂,身上的粗布衣衫被汗水浸透——此乃暑熱熾盛,津氣兩竭之危象。

二、醫理玄機:暑熱與津氣的生死博弈

申時初刻,醫館內蒸騰著一股濃烈的藥香,岐黃正在調配生脈散合白虎湯。他迅速取出西洋參、麥冬、五味子、石膏、知母,沉聲道:“西洋參益氣生津,麥冬滋陰潤燥,五味子斂汗固脫,此為生脈散‘救欲絕之陰,複將散之陽’;石膏、知母大清氣分實熱,白虎湯為‘清熱保津之重劑’,二方合用,方能對抗這如虎狼般的暑熱。”

阿遠見方中還有西瓜翠衣和粳米,疑惑道:“西瓜翠衣清熱尚可理解,粳米在此有何作用?”岐黃將粳米倒入藥罐,解釋道:“粳米能益胃護津,防大寒之劑損傷脾胃。暑熱傷津,脾胃亦虛,需時時顧護後天之本。正如《溫熱經緯》所言,‘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但更要不忘益氣救陰。”

說罷,岐黃翻開《千金方》,指著“中暑”篇:“孫思邈雲‘夏月炎熱,人感之者,名曰中暑’。去年小暑,曾有商隊多人中暑,高熱昏迷、大汗淋漓,我以生脈散合白虎湯加藿香、佩蘭,重用西洋參至30g,才將眾人從鬼門關拉回,此乃清熱、生津、益氣三法合用之效。”

第二章暑熱急症·從昏厥到脫證的生死時速

一、老農中暑:烈日下的津氣暴脫

申時正,老農被平放在竹榻上,呼吸急促,喉間痰鳴,四肢卻逐漸發涼。岐黃迅速辨證為暑熱內閉,氣陰兩竭,當務之急是開竅醒神、益氣固脫。他立即命阿遠取來安宮牛黃丸,用溫開水化開,撬開老農牙關緩緩灌入;同時,以西洋參30g、麥冬20g、五味子10g急煎濃汁,頻頻喂服。

“快!取三棱針!”岐黃神色嚴峻。阿遠迅速遞上三棱針,隻見岐黃熟練地在老農的十宣穴、曲澤穴、委中穴點刺,擠出紫黑血液。“十宣穴開竅醒神,曲澤、委中為血郤之穴,刺絡放血可使暑熱隨血而泄!”岐黃解釋道。

經過一番搶救,老農終於緩緩睜開雙眼,虛弱地呻吟著。岐黃又改用清暑益氣湯加減繼續調理:西洋參15g、石斛12g、麥冬12g、黃連6g、竹葉9g、西瓜翠衣30g、生甘草6g。並叮囑壯漢:“讓他多飲淡鹽水,待清醒後,可煮些綠豆粥,切勿操之過急。”

二、孩童抽搐:庭院中的暑熱動風

酉時三刻,一位婦人抱著抽搐的孩童哭喊著衝進醫館。孩子高熱不退,體溫達40c,雙目上翻,牙關緊閉,四肢痙攣,麵色潮紅,舌紅絳,苔黃燥,脈弦數。其稚嫩的小手緊緊攥著半塊融化的綠豆糕,糖水順著指縫滴落。

岐黃仔細查看後,辨證為暑熱熾盛,引動肝風。治當清熱涼肝、熄風止痙。他迅速開出羚角鉤藤湯合白虎湯加減:羚羊角粉1g衝服)、鉤藤15g後下)、桑葉12g、菊花12g、生地15g、白芍15g、石膏30g先煎)、知母12g。

“羚羊角粉、鉤藤涼肝熄風,桑葉、菊花清肝明目,生地、白芍養血滋陰,石膏、知母大清氣分熱。”岐黃向阿遠講解道。同時,他用溫水浸濕的毛巾為孩子擦拭身體,重點擦拭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處,並在百會、大椎、曲池等穴位施以刮痧療法,以清熱透邪。

經過緊急救治,孩子抽搐逐漸停止,熱勢也有所下降。岐黃又叮囑婦人:“小暑時節,不可讓孩子貪涼飲冷,更要避免在烈日下玩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三、孕婦氣脫:閨房中的暑熱危局

戌時初,李秀才麵色慘白,背著昏迷的妻子跌跌撞撞地闖入醫館。婦人妊娠七月,午後貪涼飲下冰鎮酸梅湯,隨後突然冷汗淋漓,麵色蒼白,四肢厥冷,呼吸微弱,脈微欲絕。

“內子本就體弱,如今這般模樣,求先生救救她!”李秀才泣不成聲。岐黃迅速判斷為暑熱傷津,氣隨津脫,且有胎動不安之象。他當機立斷,以參附湯合生脈散急救:紅參30g另煎)、製附子10g先煎)、麥冬15g、五味子10g,同時用艾條灸神闕、關元、氣海三穴。

“參附湯回陽救逆,生脈散益氣固脫,二者合用,方能挽此危局。艾灸神闕等穴,可溫陽固脫,保住胎兒。”岐黃一邊煎藥,一邊解釋。

經過緊張的救治,婦人終於轉危為安,胎動也逐漸恢複正常。岐黃又改用歸脾湯加減調理,以補養心脾、益氣養血,並嚴厲告誡:“孕期不可貪涼,小暑之季,宜飲溫茶,少食生冷!”

第三章暑熱論治·清補兼施的平衡之道

一、核心治則:清暑熱、生津液、固元氣

亥時正,岐黃在醫案上鄭重寫下“治小暑三法:清、滋、固”六字,案頭整齊擺放著三組藥對:石膏與知母,清熱瀉火;麥冬與石斛,滋陰生津;人參與黃芪,益氣固脫。

“小暑之病,多因暑熱暴傷津氣。清熱需防傷陽,滋陰要避滋膩,益氣勿使壅滯。”岐黃語重心長地對阿遠說道,“石膏配知母,辛寒清熱,透邪外出;麥冬配石斛,甘寒生津,滋養肺胃;人參配黃芪,大補元氣,固脫防亡。此乃清補兼施、標本同治之妙。”

阿遠見方中常配藿香、佩蘭,便問道:“此二藥芳香化濕,莫非是因暑熱常兼夾濕邪?”岐黃欣慰地點點頭:“正是!暑多夾濕,藿香、佩蘭能芳香醒脾,化濕和中,使氣機通暢,濕濁得化。如此,清熱、生津、益氣之藥方能更好發揮作用。”

二、經典方劑的時令化裁

子時三刻,岐黃在古籍中夾入新整理的醫方,重點對生脈散、白虎湯、清暑益氣湯三方進行標注和修改。

1.生脈散氣陰兩虛,汗多神疲)

基礎方:人參、麥冬、五味子

小暑化裁:若汗出過多,加山茱萸15g、煆龍骨30g先煎),增強斂汗固脫之力;津傷嚴重,加石斛15g、玉竹12g,滋陰生津;兼見濕濁,加藿香12g、荷葉9g,化濕解暑。

2.白虎湯氣分熱盛,高熱煩渴)

基礎方: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小暑化裁:若熱盛傷津,加天花粉15g、蘆根30g,清熱生津;便秘者,加大黃6g後下)、芒硝9g衝服),通腑泄熱;氣陰兩虛,合生脈散,清補兼施。

3.清暑益氣湯暑熱傷氣,津氣兩傷)

基礎方:西洋參、石斛、麥冬、黃連、竹葉、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


最新小说: 永光紀 錦衣無雙 開局煉氣一萬層,我徒弟個個逆天 鎧甲:我老婆是飛影鎧甲召喚人! 快穿:滅世反派是舔狗 快穿年代文之林軟軟的任務人生 天宇守護神醫 當過明星嗎,你就寫文娛? 風雨殺胡令 天災降臨:我的破樓進化末世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