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根脈通脾肺津液化神機
申時正,山茱萸根部忽然發出黃光,根係在土中延伸出足太陰脾經與手太陰肺經的絡脈。青黛以“經絡鏡”觀之,見左株根係從“公孫穴”脾經彆絡)起始,沿小腿內側至“三陰交穴”脾、肝、腎交會穴),再經“大包穴”布於全身,與涎液相連;右株根須從“列缺穴”肺經絡穴)出發,沿上肢內側至“太淵穴”肺原穴),再經“雲門穴”上達鼻竅,與涕水相通,中間以“中脘穴”胃募穴)為樞紐,如轉轆轤。
“《靈樞·經脈》雲:‘脾足太陰之脈,屬脾,絡胃,上膈,挾咽。肺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青黛默誦經文,對照根係走向,分毫不差。更奇者,脾肺經交彙處的“中脘穴”位置,生出一枚“金土果”,半黃半白,如脾肺共濟——黃色部分有白紋纏繞土生金),白色部分有黃脈流轉金涵土),正是“脾為肺母,子病及母”的具象化。
滌痰仙子湊近觀察,忽然驚呼:“看那金土果!黃屬脾,白屬肺,中間竟有青線貫通,分明是‘木疏土,金製木’的五行製約!青線又分兩股,一入肝木),一入腎水),正是‘肝脾肺腎,連環相生’的全息縮影。”通竅仙子亦點頭讚歎:“果中隱隱有鐘鼓之聲,似是脾肺之氣升降的節奏,真是‘土金相生,津液化機’的實證。”
七·性味歸經土金生六氣
酉時三刻,青黛取兩半株樣本驗其性味。左株涎液嘗之辛溫微苦,舌尖有厚膩感:辛溫為土之味,入脾、胃經;微苦為火之味,入心、小腸經;厚膩為土之性,主運化,對應“脾濕生痰,心火煉液”的病理機製。右株涕水嗅之辛涼微酸,舌根有清透感:辛涼為金之味,入肺、大腸經;微酸為木之味,入肝、膽經;清透為金之性,主宣降,對應“肺燥致涕,肝木侮金”的生理平衡。
“《本草新編》雲:‘半夏辛溫,能祛痰濕,然多服則燥傷陰;蒼耳辛散,能通鼻竅,然過用則散氣。’”青黛以銀針蘸取涎液與涕水,滴入五行盤:涎液土火)遇水盤腎)化白霧,如“土克水,火暖水”;涕水金木)遇火盤心)生青煙,似“金克木,火克金”。二者合滴金盤,竟化作甘霖,正是“土金生水,水火既濟”的具象化。
玄素真人忽然現身,補充道:“左株氣厚而濁,其性屬陽,可治濕痰內阻之咳嗽、痞滿,取‘塞因塞用’之意;右株氣薄而清,其性屬陰,能療肺竅不通之鼻塞、頭痛,合‘通因通用’之法。然必合而用之,方能‘陰陽互濟,痰涕同治’,此乃小暑‘中見之氣’的用藥精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八·節氣收官土金得康泰
戌時初,小暑的最後一絲暑濕之氣融入草木。山茱萸的涎液與涕水重新聚合成陰陽魚果實,卻比之前多了幾分澄澈:涎色黃中透白土金相生),涕色白裡泛黃金土相涵),正是“脾濕得化,肺竅得通”的五行調和之象。果實表麵浮現出“土金康泰”四字,字體如秦隸,暗合“脾肺調和,萬病不生”的治療願景。
青黛取出“痰濕測量儀”,見左株濕痰指數與右株燥涕指數呈55比例——此乃“脾肺平衡,燥濕相得”的最佳狀態,恰合《醫宗金鑒》“脾無濕不生痰,肺無瘀不流涕”之論。她又以舌嘗新果,初感辛溫入脾,如飲二陳湯;後覺辛涼清肺,似服蒼耳散,正是“溫燥不傷陰,辛散不耗氣”的藥性彰顯。
“《丹溪心法·咳嗽》雲:‘咳嗽者,必兼痰兼火。’”青黛在竹簡上記下,“小暑治草,當知‘除濕非獨燥脾,需兼宣肺;通竅非獨散邪,需兼化痰’。此草得痰涕同治之正,可應‘濕痰阻肺’之二陳湯證,亦能療‘鼻淵鼻塞’之蒼耳散證,全在‘以土金為綱,兼顧木火’。”
結語·痰消竅通
戌時末,盛夏的暑濕漸淡,山茱萸的陰陽魚果實散發出淡淡的草木清香,如脾濕消、肺竅通後的清爽自在。香氣所過之處,藥田中的半夏舒展葉片,蒼耳子垂下花序,竟似脾肺調和後的生機盎然。青黛望著這株靈草,忽覺“中脘穴”有暖氣流轉,一股清透之氣從“豐隆穴”升至“迎香穴”——此氣從脾經來,經肺經行,至肝經散,正是“脾肺同治,土金相生”的切身體悟。
此回書,說儘小暑“燥濕化痰”之奧,解明“脾肺共濟”之理,更演中醫“百病多由痰作祟”之智。正是:
小暑暑濕蒸作涎,脾肺同病兩相牽。
丹溪妙法調土金,青黛靈膏化濁淵。
根連豐隆通迎香,果映金土會中脘。
欲知大暑清熱事,且看水火煉真鉛。
下章預告·第十二回大暑清熱水火煉真鉛
卻說青黛仙子在小暑時節悟得山茱萸“土金同治”之性,待至大暑,懸壺穀中陽氣極盛,暑熱炎炎,正應“大暑乃夏之極,火土合德”“心屬火,脾屬土”之理。山茱萸得大暑“清熱”之氣,陰陽魚果實竟分化出“火”“土”二象:火象如熔爐烈焰,土象似焦土乾裂。
此時,掌管火藥的太炎真君攜“白虎湯”而至,主張以石膏、知母大清氣分實熱;掌管土藥的厚土真人持“理中湯”前來,要求用乾薑、白術溫運脾土。二仙爭執不下之際,山茱萸果實忽然噴出熔岩與焦土,正應“火盛土燥,土燥火炎”的陰陽格拒。
恰逢王清任仙師駕臨,以《醫林改錯》“氣血理論”點化眾人,指出山茱萸需在大暑時節培育“清熱健脾”之性。話音未落,熔岩與焦土交融,化作“清熱理中金丹”,果實表麵浮現出“熱傷氣陰,土燥傷血”的金字,正是《素問·舉痛論》“熱氣留連,濁氣蓄積”的病機顯化。
欲知青黛如何以“白虎湯”合“理中湯”煉製清熱之劑,山茱萸又將展現何種“水火既濟,土金調和”的神奇,且看下回分解。
注:本回每部分深入融合濕痰致病、二陳湯、蒼耳散、朱丹溪痰飲理論等中醫知識。新增“性味歸經土金生六氣”部分,細化性味與臟腑、五行的關聯;在“二陳蒼耳煉劑”中詳細描述藥材炮製與五行方位對應;通過朱丹溪引用《丹溪心法》理論,深化“痰飲同源”思想。場景描寫上,融入滌痰十二陣、通竅二十四將等意象,增強神話的儀式感與理論的立體感,確保中醫經典理論與文學敘事的深度融合。)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