芩兒輕撫通靈根,隻覺指尖傳來五行輪轉的溫熱感,忽有所悟:“所謂‘必先五勝,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原是要順其性而製其偏。今歲木運太過,當瀉肝之實,補脾之虛,兼滋腎水以防木火過旺,清金氣以製木氣橫逆——此乃‘治未病’之要旨也。”
青帝頷首,化作一道青光衝天而去,臨行前留下一句偈語:“東風不與周郎便,五行生克自天然。”此時東方既白,藥廬後的百草園中,所有草木竟都朝著黃芩的方向微微傾斜,恰似群臣朝見君主。
第六折·萬戶曈曈貼藥符
卯時三刻,第一縷朝陽掠過杏林村的屋脊。芩兒背著藥簍穿行街巷,簍中裝著曬乾的黃芩葉、柴胡苗、人參須和甘草段。她每經過一戶人家,便取出一張青紙,用柳枝蘸著藥汁寫下藥方,輕輕貼在門框上。那青紙遇風即化,化作無形藥氣滲入門戶,唯有細心之人方能看見紙角隱約的“春安”二字。
“李嬸,您家虎娃去歲冬天總踢被子,此乃腎水不足、肝木偏旺之象。”芩兒停在村西頭茅屋前,從簍中取出一包藥,“這方子裡,黃芩清肝火,柴胡疏肝氣,人參補脾氣,甘草和諸藥,用青桐水煎服,每日辰時一杯,可保春不生熱。”李嬸捏著粗布圍裙,欲言又止:“可……這苦藥,虎娃怕是不肯喝。”芩兒輕笑,從鬢邊取下紫花,在藥包上輕點三下,頓時藥香中混進一絲清甜,宛如春日初綻的槐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行至村東頭,忽有位白胡子老者拄拐攔路:“小娘子說的這些五行生克,老朽也曾在《難經》裡讀過,隻是這‘相須相使’之法,能否說得明白些?”芩兒駐足行禮,從簍中取出柴胡與黃芩,並列在手心中:“此二藥便是相須為用。柴胡輕清升散,能引諸藥入肝膽經;黃芩苦寒沉降,善清肝膽實火。一升一降,一散一清,如琴瑟和鳴,共奏調和木氣之功。”說罷,她將兩味藥輕輕揉搓,竟冒出一縷青煙,煙中隱約可見兩氣相纏如太極圖。
李郎中遠遠望著,心中感慨萬千。他回到藥廬翻開《神農本草經》,在“黃芩”條下忽見新的批注:“與柴胡同用,能除少陽寒熱;與人參同用,能培土禦木;與甘草同用,能緩急止痛。”旁邊還有一行小字:“惡蔥實者,金克木也;畏丹砂者,火克金也——此乃七情之理,不可不察。”
第七折·柳煙深處話前緣
巳時三刻,最後一位病人服下湯藥,村頭老柳樹上的布穀鳥恰好發出第一聲啼鳴。芩兒站在柳樹下,望著遠處青要山巔的積雪,指尖輕輕摩挲著鬢邊紫花——那花竟是黃芩的花序,花瓣上的露珠凝結成“青要”二字,晶瑩剔透。
“姑娘何時再來?”三個孩童拽著她的襦裙,仰著紅撲撲的小臉追問。芩兒彎腰摘下三片柳葉,放在掌心嗬了口氣,柳葉瞬間卷成哨子,吹出清亮的音調。奇妙的是,笛聲所到之處,荒地中竟冒出星星點點的紫芽,轉眼間長成齊腰高的黃芩,每株頂端都開著七朵淡紫色小花,恰似北鬥垂落人間。
“待雨水節氣,東風解凍,散而為雨時,我自會再來。”芩兒笑著指向天空,此時木星已移至室女座,與北鬥七星遙相呼應,“你們看那歲星,每年行三十度,十二年一周天,此乃‘木德周行’之象。人間草木的榮枯,皆與天星相應,正如《靈樞》所言:‘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
話音未落,她的身影漸漸虛化,化作一片青雲升至半空。青雲中灑下無數紫色花雨,每片花瓣飄落時都旋轉著,映出四季更迭的幻象:春時花開,夏時葉茂,秋時籽結,冬時根藏。村民們俯身拾取花瓣,發現花瓣上的“春生”二字竟會隨體溫變化:觸之則顯,離手則隱,放在鼻端輕嗅,清苦的藥香中竟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甜,恰似人生先苦後甜的滋味。
李郎中望著漫天花雨,忽然想起二十年前的夢境:一位仙人踏雲而來,手中捧著黃芩植株,言“青要靈根,逢甲而下,二十四氣,醫道昌明”。此刻他終於明白,眼前的芩兒正是那株得天地精華的黃芩化身,肩負著調和五運六氣、護佑蒼生的使命。
當最後一片花瓣落在老柳樹下,芩兒的聲音從雲端傳來:“記住,草木皆有靈,天地本為醫。順時而動,逆之則殃,此乃至簡至深之理也。”話音漸散,青雲化作一道青虹,朝著青要山方向飛去,留下天際一道淡淡的藥香,與初升的朝陽融在一起,為杏林村鍍上一層溫潤的金光……
結語·一元複始話春生
立春者,天地間一團生氣破凍而出,如幼犢撞扉,如蟄龍振鱗。芩兒以黃芩之身,行木德之職,非是伐木,而是導木之偏、全木之性,恰如良相佐君,不使其為虐,而使其為民造福。此中深意,正如《道德經》所言:“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看官須知,醫道之妙,不在攻伐,而在調和,此回不過初露端倪,更精彩處,且看下回分解——
讚詩
《立春·詠黃芩》
青帝旄頭指艮方,芩娘踏碎九冬霜。
根含丙火消淤熱,葉展甲木散鬱陽。
七氣調和通脈絡,五行流轉護膏肓。
東風未解蒼生苦,先遣靈芽映草堂。
預告·第二回雨水·甘露潤根消濁火金鈴振響化寒痰
且說芩兒彆過杏林村,沿黃河西岸而行,忽見渡口兩岸百姓麵色浮腫,咳喘連聲,咳出痰液竟如米泔水,落地凝結如膠。細查之下,方知今歲雨水節氣,厥陰風木與太陰濕土相搏,寒水之氣未退,濕痰伏於肺絡,兼之去歲冬令少雪,民之腎水不足,難製脾土之濕。正思忖間,忽聞河麵傳來金鈴之聲,隻見一位身著白衣的女子踏浪而來,衣袂上繡著川貝母的紋樣,腰間藥囊隨步伐輕晃,發出悅耳的叮咚聲……
第一回完,全文約字)
注:本回融入更多中醫典籍原文如《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藥性論》等),通過環境描寫、人物對話、神話元素的交織,深化“天人合一”“五行生克”的醫道理念。每個部分增加了感官描寫視覺、聽覺、嗅覺)、器物細節藥罐、天平、玉笛等)、理論闡釋七情配伍、治未病思想),使故事兼具文學性與專業性。後續章節將繼續圍繞節氣特點,結合不同藥物特性展開敘事,構建完整的中醫神話體係。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