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郎中摸著阿牛的脈,驚歎道:“弦脈轉緩,滑脈轉清,此乃‘肝氣得疏,脾濕得化’之象。《幼科發揮》言‘疳皆脾胃病’,今瀉肝熱以治其標,健脾氣以治其本,真乃‘治病求本’的典範。”
苦娘取出竹管,收集荷葉上的朝露,露水落入裝有苦參的陶罐,竟發出“滋滋”聲,如熱鐵淬火。“朝露得荷葉之清,能增強苦參的燥濕之力。”她解釋道,“此乃‘以清引清’之法,正如以正氣壓倒邪氣。”
第六折·祭車神時話醫理
申時三刻,村落響起“祭車神”的鞭炮聲。百姓們給牛車的牛角掛上苦菜花環,給水車的軸頭塗抹麻油,車轅上貼著用苦菜汁書寫的“車行順利”符。苦娘趁機向眾人傳授“小滿養生訣”:“小滿者,‘滿而不溢’方為吉,飲食宜苦,起居宜涼,情緒宜緩——苦能瀉火,涼能清熱,緩能疏肝。”
她指著水車上的木軸:“木軸需潤滑方能轉動,人體肝經需柔潤方能疏泄。今用苦菜、龍膽草瀉其火,白術、茯苓潤其燥,正是‘剛柔相濟’。”
麥娘望著田間補種的綠豆苗,苗葉上的露珠折射出七彩光芒:“綠豆與苦菜同屬苦涼,可作夏日茶飲。此乃‘以苦入心,以涼製暑’,亦合‘心與肝相通’之理,清心即所以瀉肝。”
第七折·夜鶯啼處話玄機
酉時初刻,夜鶯在苦楝樹上啼鳴,聲音清苦如訴。苦娘望著西方天際的木星與土星,此時兩星呈“木克土”之象,卻有金星從中調和,形成“金克木,木克土,土生金”的循環。
“小滿者,‘小得盈滿’,非大滿也。”苦娘輕撫通靈根,根須上的青色與黃色紋路此刻如太極雙魚,“肝木不可無,亦不可過;脾土不可虛,亦不可壅。今用龍膽草‘小瀉’肝熱,白術‘小補’脾土,正是‘小滿’之道——滿而不溢,缺而不虧。”
芩兒點頭附和:“《素問·寶命全形論》雲‘土得木而達’,待這些苦菜長成,可在田邊種桑樹,以木疏土,以土養木,必能根治肝脾不和。”
貝母姑娘指著夜鶯棲息的苦楝樹:“苦楝皮亦是驅蟲良藥,其性苦寒,入肝經,可助苦娘一臂之力。此乃‘同氣相求’,亦合七情中‘相須’之理。”
正說著,丹頂鶴銜著青帝玉簡飛來,玉簡上刻著:“小滿治肝,需知‘木欲疏而不欲堵,土欲運而不欲滯’。”苦娘微笑道:“青帝此諭,道破‘治肝如治水,宜疏不宜堵’的玄機。正如這夜鶯啼鳴,看似苦切,實則是木氣條達的自然之聲。”
結語·小滿田塍尋草藥
小滿者,天道忌滿,人道忌全,滿而能溢,溢而能收,方得圓融。芩兒與苦娘以“小瀉小補、剛柔相濟”之法,調肝脾之樞機,化濕熱之膠結,正是“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至理演繹。看官須知,醫道如天道,需留有餘地,忌走極端,此回不過初嘗苦菜滋味,更精彩處,且看下回分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讚詩
《小滿·詠苦菜》
小滿風催苦菜長,苦娘采藥下溪塘。
青膏瀉儘肝中火,白術培來土氣康。
七情調和蟲積散,五行運轉暑濕攘。
最宜茶煮三更後,一枕清夢到瀟湘。
預告·第八回芒種·螳螂生時清暑毒反舌無聲養心陰
且說芩兒等彆過江南百姓,行至塞北草原,忽見牧草未盛先枯,牧民們麵赤煩渴,夜不能寐,更有孩童患“暑疔”,遍體瘡瘍,膿水腥臭。細查之下,方知今歲芒種節氣,少陽相火主氣,太陽寒水客氣,水火交爭,致“熱盛傷陰,毒瘀互結”。正焦慮間,忽聞草原深處傳來馬頭琴聲,一位身著白衣的老者騎馬而來,鬢邊插著金銀花,腰間懸掛的皮囊裡裝著連翹、板藍根,衣袂上繡著“清熱解毒”四字……
第七回完)
注:本回緊扣小滿“滿而不溢”的特性,融入五運六氣濕土主氣、木克土虛)、肝脾理論肝強脾弱、濕熱蟲積)、藥物配伍龍膽草與白術相畏、苦菜殺蟲),通過木神考驗、五行汁液等神話場景,闡釋“瀉肝補脾、清熱燥濕”的中醫思想。苦娘的形象對應苦菜的“苦寒瀉肝”特性,夜鶯、苦楝樹等元素強化其“入肝經、驅蟲積”的藥性。後續章節將圍繞芒種“暑毒盛”的特點,結合清熱解毒藥物如金銀花、連翹),展開“清熱養陰、解毒散瘀”的醫道傳奇。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