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仙蹤:二十四節氣醫道傳奇》
第十七回霜降·
第一折·豺乃祭獸肝血虧
霜降前三日,關中平原籠罩在蒼黃色的霧霾中。終南山麓的豺狼群突然聚集,將捕獲的野兔、山雞陳列在巨石前,如祭祀般整齊排列,獸眼泛著琥珀色的幽光。四十五歲的農夫老陳扶著犁杖咳嗽,忽然眼前一黑,犁尖猛地紮進土中——他感到視物模糊,眼前仿佛蒙著一層黃紗,手指觸到犁柄竟如觸冰塊,指甲脆裂成片狀,露出底下淡白的甲床。
“爹,您又看不清了?”兒子虎娃扶住他,卻見老陳的眼球轉動遲緩,白睛上布滿細密的紅血絲,恰似蛛網蒙目。更奇的是,他耳後的“肝俞穴”處皮膚乾枯如樹皮,輕輕一刮竟落下皮屑,露出底下暗紅的肌膚,形如地圖。村西頭的王婆婆每到黃昏便視物不見,摸索著行走時常被門檻絆倒,口中喃喃:“老天爺罩了塊黑布……”此乃“雀盲症”,《諸病源候論》謂之“肝血虛,目中精氣不足”。
芩兒與茸翁、貝母姑娘沿著渭水河畔走來,腳下的落葉竟呈枯黃色,葉脈蜷縮如雞爪,踩上去發出“簌簌”的脆響。芩兒鬢邊的黃芩花此刻呈暗紅色,花瓣邊緣焦枯如紙,她伸手輕觸楓樹,樹皮上竟裂開血珠般的斑點,樹乾裡滲出的樹脂呈暗褐色,如凝固的血液。“陽明燥金主氣,厥陰風木客氣,燥風相搏,如刀削木。”她取出通靈根,根須上的青色紋路與白色紋路交織成裂紋狀,“肝屬木,藏血主筋;腎屬水,藏精主骨。今燥傷肝血,風動耗精,致‘木枯水涸,精血兩虛’,正如《醫學衷中參西錄》所言‘肝血虛,則目暗不明;腎精虧,則骨軟筋攣’。”
貝母姑娘的金鈴發出澀滯的“叮叮”聲,竟與遠處的鶴唳相和。她取出青銅鏡照向老陳,鏡中映出的脈象弦細而澀,關尺脈尤甚:“關脈屬肝,弦細主血虛;尺脈屬腎,澀主精虧。此乃‘肝腎陰虛,精血不足’之證,需‘滋補肝腎,益精明目’雙管齊下,非血肉有情之品與草木滋養之藥不可救。”
第二折·草木黃落遇杞娘
晨霧中,一位身著青綠色襦裙的女子負手從終南山走來。她的襦裙上繡著枸杞的枝條紋樣,每顆果實都呈鮮豔的紅色,如瑪瑙鑲嵌;頭戴竹冠,冠上插著三枝枸杞鮮果,果柄處還沾著晨露;腰間懸掛的竹簍裡,熟地如紫珊瑚堆疊,女貞子似黑珍珠沉底,簍底鋪著的桑葚乾泛著油潤的光澤,如墨玉鋪就。
“諸位可是來解精血之困?”女子開口,聲音溫潤如春日溪水,“我乃‘杞娘’,世居終南石泉,專司肝腎之職。今歲霜降,‘氣肅而凝,露結為霜’,本是天地斂藏之象,卻因燥風肆虐,致‘肝不藏血,腎不藏精’,如樹枯無葉,泉涸無波。”她輕拂衣袖,冠上的枸杞鮮果紛紛顫動,果汁滴落處,枯黃的草葉竟重新泛出綠意,如枯木逢春。
茸翁湊近細看,見枸杞果呈長卵形,果皮柔韌,果肉飽滿,果柄處有天然的“肝”字紋路。“枸杞甘平,入肝腎經,《本草綱目》言其‘滋腎,潤肺,明目’,能補腎益精,養肝明目,為平補肝腎之要藥。”他撚起一塊熟地,其質地柔潤如飴糖,斷麵油潤有光澤,“熟地甘微溫,入肝腎經,《珍珠囊》言其‘大補血虛不足,通血脈,益氣力’,與枸杞相須為用,可增強滋補之力,二藥合用,如陰陽相濟,共填精血。”
第三折·蟄蟲鹹俯辨虛實
杞娘話音未落,終南山中突然騰起青白色煙霧,聚成“燥風神”的身形。他身著蒼白色甲胄,手持風車狀兵器,每轉動一次,便有無數細小的風刃射出,將枸杞枝條切割得七零八落。“爾等以滋膩礙我風性,是欲讓草木腐壞,蟲豸滋生乎?”燥風神聲如裂竹,“風者,天之動能也,無風能不生,無風能不長,爾等安敢阻我?”
芩兒不慌不忙,取來陶甕,放入枸杞、熟地,再加入女貞子、桑葚。她輕吹一口氣,甕中竟升起兩股氣流:一股青色肝),一股黑色腎),在甕口交織成“肝腎同源”的卦象。“燥風神明知,此乃‘杞菊地黃丸’之意,枸杞、熟地補肝腎水木),女貞子、桑葚滋精血金水),合而用之,如雨露潤木,水涵木榮。”她指著煙霧中的“水生木,木生火”之象,“肝血需腎精滋養,腎精需肝血化源,此乃‘乙癸同源’之法。”
杞娘取出天平,左盤放枸杞五錢,右盤放熟地八錢、女貞子三錢,天平指針竟微微偏向熟地一側,卻有一縷枸杞的清潤之氣纏繞住女貞子,形成環狀。“此乃‘五補八滋三益’之製。枸杞補肝五),熟地滋腎八),女貞子益精三)。七情中‘相須’‘相使’並存,枸杞、熟地如梁柱,女貞子、桑葚如椽桷,共成滋補之廈。”
第四折·霜降鴻聲驗七情
燥風神凝視陶甕,忽然揮手招來一陣狂風與燥塵,狂風如利刃,燥塵似細沙,同時湧入甕中。奇妙的是,狂風與燥塵在甕中相遇,竟化作無數細小的木屑與石屑,落入桑葚汁中凝結成“虛燥”二字。杞娘輕笑,從竹簍中倒出“滋榮露”,露水中漂浮著枸杞鮮果與熟地碎屑,如紅雲浮溪。露水灑在“虛燥”二字上,字跡竟逐漸軟化,化作一灘瓊漿,漿中倒映著肝腎的虛影,相互滋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虛燥者,如朽木遇風,需以膏滋潤之,精血養之。”杞娘以手指蘸露,在甕壁畫出“滋”字,字跡竟化作藤蔓纏繞,“枸杞滋肝之陰,熟地補腎之精,此乃‘滋陰涵陽’之法。”
貝母姑娘輕搖金鈴,發出“角音”木音)與“羽音”水音)交替的節奏,甕中的青色與黑色煙霧竟隨著節奏旋轉,形成水木相生的漩渦。燥風神見狀,從袖中取出一枚“燥風珠”,投入甕中。甕中頓時騰起黃白色煙霧,卻見枸杞如春雨潤物,將燥氣得滋養,熟地如深淵蓄水,將風邪得潛藏,最終煙霧化作一縷青氣,散出“燥去潤生”四字。
“燥風珠得金木之氣,需以水木之性化之。”芩兒解釋道,“通靈根得乙木之味、癸水之性,可溝通水木,引燥風入肝腎,再以枸杞、熟地滋補,女貞子、桑葚清潤,此乃‘木水相生’的循環製化。”
第五折·秋收冬藏施妙劑
未時初刻,杞娘帶著眾人來到“肝腎穀”。這裡的穀地按“水木相生”方位種植著枸杞東,木)、熟地北,水)、女貞子西,金),中央的石台上擺放著太極圖,圖中陰陽魚的眼睛分彆嵌著枸杞果與熟地塊。她摘下五顆枸杞、八塊熟地,放入石磨中,加入女貞子、桑葚,以石泉水研磨成膏。磨盤轉動時,竟發出“嗡嗡”的震動聲,恰似人體肝腎的精血流動。
老陳服下膏方,片刻後感覺有一股暖流從“肝俞穴”滲入,逐漸蔓延至雙目,眼前的黃紗竟如晨霧般消散,指甲也泛起淡紅色。王婆婆連續三日服用“枸杞熟地粥”,黃昏時已能看清門檻,她驚喜地摸著門框說:“像是有人給眼睛點了燈……”更奇的是,她脫落的頭發竟重新長出絨毛,如初春的嫩草。
李郎中摸著王婆婆的脈,驚喜道:“弦細脈轉緩,澀脈轉滑,此乃‘肝腎陰複,精血得充’之象。《眼科龍木論》言‘肝受血而能視’,今用枸杞、熟地,真乃‘明目先治肝’的妙法。”
杞娘取出楓樹枝,蘸取膏方在樹乾繪製“滋肝符”,符咒遇風即化,化作無數細小的枸杞虛影,在樹枝間形成結界,散發出持久的清潤之氣。“此符借終南之靈,合藥物之性,可使燥風不得侵,肝腎得滋養。”她解釋道。
第六折·祭旗纛神話醫理
申時三刻,村落響起“霜降祭旗纛”的號角聲。百姓們在田間擺設祭壇,壇上供奉著用枸杞、熟地製成的“滋榮糕”,糕體上用女貞子汁書寫著“肝腎同源”四字。杞娘趁機向眾人傳授“霜降養生訣”:“霜降時節,宜‘滋補肝腎,填精養血’——晨起飲枸杞桑葚茶,午間用熟地膏貼肝俞,黃昏食女貞子粥,可保秋末無虞。”
她指著祭壇上的“滋榮糕”:“糕體需以露火蒸製,正如人體需以肝血露)與腎精火)相蒸化。然蒸製需辰時露火,正如滋補需溫和有序,不可過膩。”
茸翁望著穀地中補種的杜仲苗,苗葉上的露珠折射出七彩光芒:“杜仲與熟地同屬溫補,可作秋日食療。此乃‘以形補形’,亦合‘肝腎同源’之理,補腎即所以養肝。”
第七折·陰陽凝斂話玄機
酉時初刻,夕陽將終南山染成紫金色,山麓的豺狼群已悄然散去,草木的黃落呈現出溫潤的金褐色,如天地間的一幅水墨畫。杞娘望著西方天際的木星與水星,此時兩星呈“水生木”之象,卻有金星居中調和,形成“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的循環。
“霜降者,‘氣肅而凝’,如肝血收斂,腎精封藏,共成冬藏之基。”杞娘輕撫通靈根,根須上的青色與黑色紋路此刻如藤蔓纏樹,“肝需養,腎需藏,今用枸杞、熟地養肝血,女貞子、桑葚滋腎陰,正是‘養藏結合,水木相生’,如深秋之樹,雖葉黃落,卻根深固。”
芩兒點頭附和:“《黃帝內經》雲‘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今治腎而兼顧肝木,乃‘乙癸同源’之要。肝血充則腎精足,腎精足則肝木榮,此乃‘治未病’的上工之術。”
貝母姑娘指著星空中的“房星”主東方):“房星明,則木氣盛。此乃提示我們,補肝需兼疏肝,當以辛潤之品佐之,如枸杞配柴胡,正合‘木鬱達之’的治則。”
正說著,丹頂鶴銜著青帝玉簡飛來,玉簡上刻著:“霜降補肝腎,需知‘補非壅補,滋非膩滋,肝非獨肝,腎非獨腎’。”杞娘微笑道:“青帝此諭,道破‘滋補需流通’的玄機。正如這終南清泉,雖深潭靜碧,卻暗流湧動,全在一個‘活’字。”
結語·霜降碧天靜
霜降者,天地凝斂,草木歸藏,如肝腎精血之默默充養,不事張揚。芩兒與杞娘以“滋補肝腎、水木相生”之法,填肝血之虛,滋腎陰之涸,正是“虛則補之,損則益之”的醫道精髓。看官須知,補肝腎如培古樹,需沃土深根,緩灌慢養,此回不過初培根本,更精彩處,且看下回分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讚詩
《霜降·詠枸杞》
霜降風高草木荒,杞娘踏露采瓊漿。
紅珠潤得肝血虛,黑葚滋來腎水長。
七製膏方凝日月,五行生克化風霜。
最宜坐看雲起處,半盞清茗半盞陽。
預告·第十八回立冬·水始冰時固腎元地始凍處補脾陽
且說芩兒等彆過關中百姓,行至塞北漠北,忽見河水初凝如玉,大地凍裂如龜,牧民們畏寒蜷臥,五更泄瀉,更有婦人患“五更腎泄”,腹痛即瀉,瀉後痛減。細查之下,方知今歲立冬節氣,太陽寒水主氣,太陰濕土客氣,寒濕困脾,致“脾腎陽虛,火不暖土”。正憂慮間,忽聞草原深處傳來號角聲,一位身著皮衣的老者騎馬而來,鬢邊插著肉蓯蓉,腰間懸掛的皮囊裡裝著附子、乾薑,衣袂上繡著“溫腎暖脾”四字……
第十七回完)
注:本回緊扣霜降“燥風傷肝”的特性,融入五運六氣燥金風木相搏、肝腎同病)、臟腑理論肝血不足、腎精虧虛)、藥物配伍枸杞與熟地相須、女貞子相使),通過燥風神考驗、肝腎穀等神話場景,闡釋“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中醫思想。杞娘的形象對應枸杞的“甘平滋補”特性,終南山、石泉水等元素強化其“入肝腎經、明目烏發”的藥性。後續章節將圍繞立冬“寒濕困脾”的特點,結合溫腎暖脾藥物如肉蓯蓉、附子),展開“溫腎暖脾、固腸止瀉”的醫道傳奇。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