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神記·二十四節氣藥靈傳》
第十四回·白露·
一·鴻雁來時識燥傷
八月節,百草園內的鴻雁如期南飛,卻非往年的整齊從容,雁群低空盤旋時,竟有細小的血珠從雁喙滴落,沾在“手太陰肺經”的藥草上,貝母的鱗莖頓時出現褐色斑點,百合的花瓣邊緣泛起焦黑,如肺絡受傷之象。關茯神立於“露華台”上,見自己嗬出的氣竟化作赤色霧珠,腰間的“土德鈴”被露氣浸潤,鈴身布滿細小的血紋,鈴聲中竟夾雜著細微的咳嗽聲,正是“燥傷肺絡,血不循經”之征。
“白露三候,鴻雁來為初候,本應金氣收斂,”他喃喃自語,指尖輕觸雁血,血珠竟在皮膚上化作白色霜花,“今歲太角木運餘燥與燥金相合,遂成‘燥火刑金,肺絡破損’之局。”話音未落,雁群中忽然有鴻雁墜落,羽翼下的白色羽毛儘染赤色,如“咯血”之危象。
茯苓仙子匆匆趕來,廣袖中帶著腥甜的鐵鏽味:“尊長,東邊的阿膠井遭了燥劫!新熬的阿膠本應烏黑透亮,如今卻凝結著赤色絲縷,攪動時如血絲纏繞,如肺絡出血之象!”關茯神急行至阿膠井,見井中膠汁呈琥珀色,卻夾雜著赤色絮狀物,用“土德勺”舀起,絮狀物竟在勺中聚成“血”“燥”二字。
“此乃‘燥傷肺陰,血隨氣逆’之象,”他取出“潤肺止血散”,以白露朝露調和後灑入井中,藥粉遇血化作紫色煙霧,“阿膠甘平,能補血止血,滋陰潤肺;白及苦甘澀,能收斂止血,消腫生肌;合茯神之甘淡寧心,共成‘潤肺止血,寧心定咳’之功。”
話音未落,阿膠井中的赤色絮狀物漸漸沉澱,露出底下的烏黑色膠汁,絲縷狀的“血燥”二字化作清煙,散入空中。關茯神望著重新純淨的阿膠,見其表麵凝結著細小的露珠,恰似肺絡中的血絡重新閉合。
二·玄鳥歸辨肺絡傷
卯時初刻,“玄鳥歸”之候應時而來。關茯神在“肺絡辨證台”上蹙眉——本該敏捷的燕子,竟在空中劃出歪斜的弧線,偶爾俯衝啄食,卻從口中嘔出淡紅色黏液,黏液落地即化作透明的霜晶,如“肺絡損傷,津血同傷”之象。他以“鳥羽候氣法”檢測,燕羽上的金氣竟夾雜著赤色,顯示“金虛木乘,血溢脈外”。
“玄鳥屬木,應肝之氣,”他對身旁的白及仙子說道,後者身著白色長裙,裙擺上繡著白及花朵的紋路,發間插著一支玉簪,簪頭雕作白及塊莖形,“今歲燥金傷肺,木反侮金,遂使肝木動血,肺絡受損。看這黏液淡紅,如肝血妄行;霜晶透明,如肺津外泄。”
白及仙子輕揮衣袖,白及的澀香如深秋白果,那些嘔血的燕子嗅到香氣,竟紛紛落在她肩頭,口中的黏液漸止,尾羽的赤色退去,露出正常的青黑色。“白及苦澀微寒,入肺經,能收斂止血,消腫生肌,”她解釋道,“《本草綱目》言其‘治金瘡出血,癰疽瘡瘍’。今與阿膠相配,可增強止血生肌之效。”
說話間,一隻燕子忽然劇烈振翅,咳出數滴鮮血,血珠落在“肺絡徑”上,竟燃起青色火焰。關茯神急取“白及阿膠湯”化水灌之,白及研末如雪花,阿膠烊化如琥珀,二藥相合,竟在燕子體內形成“凝血膜”,如絲綢修補破損的窗紙,青色火焰漸漸熄滅,化作“絡通”二字。
燕子恢複活力時,尾羽上的“肺絡傷”三字化作“血寧”,隨振翅散入空中。關茯神望著重新矯健的燕群,見它們竟排成“金克木”之形,恰似肺金重新製約肝木的五行相克之象。
三·群鳥養羞察咳逆
辰時三刻,“群鳥養羞”之候降臨。關茯神站在“咳逆辨治台”上,見群鳥忙碌儲備食物,卻頻繁發出短促的咳嗽聲,如“燥邪犯肺,肺氣上逆”之象。他望向百草園的“肺咳圃”,見紫菀植株矮小,款冬花過早凋謝,百部的藤蔓上掛著黏性分泌物,恰似“燥痰阻肺,咳逆不止”之征。
“群鳥養羞者,收藏以備冬也,”他對身旁的款冬花仙子說道,後者身著淡紫色長裙,裙擺上繡著款冬花苞的紋路,發間插著一支珊瑚簪,“今歲燥盛於秋,遂使‘肺失清肅,氣逆作咳’。看這鳥聲短促,如燥咳無痰;藥草萎黃,如肺陰不足。”
款冬花仙子頷首,輕拂衣袖,款冬花的辛潤之氣如晨霧漫江,那些咳嗽的鳥兒嗅到香氣,竟紛紛止嗽,開始有序地銜食儲糧,分泌物化作清露,落入“肺咳圃”中。“款冬花辛溫,入肺經,能潤肺下氣,止咳化痰,”她輕聲道,“《本經》言其‘主咳逆上氣,善喘’。今與紫菀相配,可增強潤肺止咳之效。”
說話間,一株百部忽然劇烈抖動,藤蔓上的黏性分泌物凝結成塊,如“燥痰結肺”之象。關茯神急取“紫菀款冬湯”化水澆灌,紫菀、款冬花、百部等藥靈化作潤肺之氣,紫菀如清風散燥,款冬花如細雨潤痰,百部如利劍破結,最終在百部藤蔓內形成“痰化咳止”之陣,黏性分泌物隨氣化解,化作“潤肺降逆”四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百部恢複生機時,藤蔓上的分泌物化作露珠,折射出七彩光芒,恰似肺中燥痰被清潤之劑化解。關茯神望著重新潤澤的藥草,見它們的葉片上凝結著“咳逆平”的光暈,隨微風輕輕晃動。
四·四診合參探血證
巳時正刻,“土德診室”迎來一位咳血患者——人形的“燥傷肺絡”,其乾咳少痰,痰中帶血,血色鮮紅,胸痛隱隱,午後潮熱,盜汗顴紅,舌紅少苔,脈細數,正是“肺陰虧虛,虛火灼絡”之證。
關茯神望其麵色:兩顴潮紅如塗丹,皮膚乾燥如鱗,如肺陰不足;聞其聲:咳嗽頻作,聲音嘶啞,如肺失清肅;問其症:“口燥咽乾,心煩失眠,便乾溲赤。”切其脈:寸脈細數,尺脈弱,如“陰虛火旺,血隨火動”之象。
“此乃‘燥傷肺絡,陰虛火旺’之證,”他對圍聚的藥靈們說道,“《血證論》雲:‘咳嗽出血,由於肺經陰虛。’今需用‘滋陰潤肺,涼血止血’之法,以阿膠、白及止血生肌,以沙參、麥冬養陰潤燥,再合茯神、五味子養心斂肺,使‘陰複火降,血自歸經’。”
阿膠仙子取陳年阿膠塊,敲碎後以蛤粉炒成珠,其色淡黃,其質酥脆,能滋陰潤肺,止血安胎;白及仙子將白及研成極細粉,其色雪白,其質黏膩,能收斂止血,消腫生肌;關茯神親自加入沙參、麥冬、茯神、五味子,共製“潤肺止血膏”。膏體成時,滋陰的清潤之氣與止血的收斂之氣竟在碗中形成陰陽魚圖案,清潤之氣為白,收斂之氣為黑。
患者服下膏體,自覺咽喉清涼,咳嗽漸緩,三日後,痰中血色漸淡,最終消失,潮熱盜汗儘退,舌紅轉淡,苔漸生。關茯神望著患者漸潤的舌苔:“看這舌苔由光剝轉薄白,正是‘肺陰漸複,虛火漸降’之兆。咳血之治,需‘止血不留瘀,滋陰不戀邪’,方為上策。”
五·收斂止血施潤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