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折·五行合化·陽通三陰
子時正,老者陳德安被抬入,他曾是漕運水手,常年在冰水中勞作,今歲小寒突發三陰寒證,腹痛、厥逆、嘔吐並作。仙子診其脈,寸關尺俱沉遲,如冰下流水,舌淡胖有齒痕,苔白滑如霜:“寒邪直中三陰,心脾腎陽氣俱衰,需心脾腎同治,通調三焦。”
她取“心俞”火)、“脾俞”土)、“腎俞”水)、“足三裡”土)四穴,行“五行連環針法”:先刺心俞,用“補法”九次火生土);再刺脾俞,用“補法”五次土生金);最後刺腎俞,用“補法”七次金生水),三穴針柄以紅繩相連,形成“火土金水”的能量閉環。竹青化作應龍,口銜三鍋混合湯汁,每滴湯汁都化作五行符號,沿任脈注入丹田。
“心為君火,脾為中土,腎為水火之宅,”仙子解釋,“今以火暖土,土製水,水濟火,如環無端,方能破三陰之寒。”陳德安服藥後,腹中寒氣如冰遇火,連續矢氣數十次,排出的濁氣夾著陳年水濕之氣,惡臭熏人。三日後,他能進食羊肉粥,舌上白滑苔退去,露出淡紅舌質,脈息轉為和緩有力。
此病例中,仙子特彆強調:“三陰寒證非獨腎寒,乃心脾陽氣俱虛。如漕運破冰,需多船協同,單靠一船難行。故以附子溫腎,乾薑溫心,甘草溫脾,三藥合璧,方得全功。”
第六折·虛中夾實·溫通兼施
醜時三刻,商賈趙公由八位壯漢抬入,他體胖如甕,腹痛拒按,瀉下赤白黏凍,氣味腐臭。“每日宴客,必食冰酪、海鮮,”他喘息著說,“昨夜痛得滿地打滾,竟拉出凍塊!”仙子觸其腹部,有硬塊如西瓜,舌苔白膩中夾著瘀斑,脈沉澀如刀刮竹席:“陽虛為本,寒積為標,需溫陽通滯,攻補兼施。”
她先以“溫通導滯湯”附子、乾薑、山楂、神曲)灌服,再以“三棱針”點刺“中脘”“天樞”“足三裡”,放出紫黑血,血中夾著未消化的魚膾、冰酪殘渣。竹青化作穿山甲,用前爪在其腹部“痞塊”處畫圈,每圈皆發出“哢嚓”冰裂聲,如寒積破碎。趙公服藥後,連續泄瀉五次,初為黑凍,漸轉黃稀,最後竟排出一條長尺許的“寒積”,狀如冰柱,表麵裹著黏液。
“此寒積非一日所成,”仙子展示寒積,“附子溫陽以化冰,保和導滯以除積,如春日融雪,溪流自通。”趙公康複後,改食溫補之品,每日清晨練習“通陽導引術”,半年後,體重減輕三十斤,腹痛未再發作,舌苔轉為淡紅,脈息充盛。
第七折·順時養生·冬令通陽
寅時初,東方既白,附子林旁的草廬內,百姓圍坐火盆,聽仙子講解“小寒養生”。她手持“陽氣運行圖”,圖中陽氣如春日溪流,貫通三陰:“小寒養生,需‘通陽於內,散寒於外’。飲食當以溫陽為主,起居需避寒就暖。”
她演示“附子生薑粥”的熬製:“附子先煎兩時辰,去其毒性,加生薑五片、粳米二兩,粥成後加少許紅糖。辰時胃經當令時服用,可溫胃散寒,啟動陽氣。”又傳授“扶陽七式”,每式對應一條陽經,如“乾卦托天”壯督脈,“坤卦蹲坐”暖任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竹青化作藥童,分發“小寒通陽散”,內有附子、肉桂、砂仁、陳皮,外包以薑黃紙:“每日一錢,溫水送服,可預防寒邪。若有濕熱,加茯苓、黃柏各三分,先清後補。”一位老者問:“老朽有眼疾,能服附子嗎?”仙子答道:“眼疾屬‘寒證’者,附子配細辛,可溫通目絡;屬‘熱證’者,需配生地、菊花,寒熱並用。”
結語·陽通三陰
卯時正,仙子一行踏上歸程,樵夫張三送來曬乾的附子葉,李娘子抱著嬰兒送來繡有“回陽救逆”的錦旗,老牧民王公則牽來一隻馴鹿,鹿角上掛著附子花環。
回望州府,扶陽堂的屋簷下掛著七串附子,在晨光中如七盞明燈,驅散寒霧。阿楠摸著腰間的“通陽袋”,問:“師父,為何附子能治如此多症?”仙子停在“陽通三陰”石旁,石上的冰紋竟化作“陽”字:“附子如將,能斬關奪隘,通行十二經。然用之需謹慎,如良將用兵,知其能亦知其險,方得萬全。下一站,大寒養正,當以人參固脫,善其後也。”
讚詩
小寒陰盛鎖三關,附子回陽破冷顏。
九蒸去毒存真火,七法通陽化寒頑。
針藥合和調五行,陰陽燮理定坤乾。
若問扶陽終極義,一團真火暖人間。
預告·第二十四回·大寒養正·人參粥補氣固脫
卻說羅漢果仙子歸山後,見附子林的新芽已長成寸許,瑞獸白澤口銜人參踏雪而來,人參蘆頭的冰晶化作珍珠,滾落雪地。忽聞山下村落傳來“虛勞喘促”之聲,百姓聲低氣弱,動則汗出如漿,舌淡苔白,脈細如絲。時值大寒,陽氣衰微至極,需補氣固脫,培元固本。欲知仙子如何以人參粥配伍羅漢果,補氣固脫、養正除邪,且看下回分解。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