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晝夜均平分,陰陽亂乾坤
秋分前十日,青蚨穀陷入詭異的混沌。白日裡,熾烈的陽光依舊高懸,灼烤著大地,空氣裡翻滾著殘留的暑氣;可一到夜晚,凜冽的寒氣便如潮水般湧來,帶著白露時節未儘的霜意,將整個山穀包裹在冰冷之中。天空中,太陽與月亮仿佛在進行一場無聲的拉鋸戰,白晝與黑夜的時長逐漸趨近,卻也讓天地間的陰陽之氣劇烈碰撞。決明子登上觀星台,隻見北鬥鬥柄直指酉位,鬥身被黑白二色的霧氣纏繞,宛如太極圖的陰陽魚在旋轉。翻開《太素經》推演,卦象顯示“陰陽逆亂,營衛失和”,他神色凝重地低語:“《素問》有雲‘陰陽者,天地之道也’,秋分晝夜均平,本應陰陽調和,如今卻亂象叢生,百姓恐將深受其苦。”
穀中的草木最先感知到這股異常。決明樹的葉片在一日之內竟呈現出兩種狀態:正午時,葉片蔫頭耷腦,邊緣被曬得焦黃,仿佛被抽乾了水分;到了深夜,葉片上又結滿白霜,變得脆硬易碎,輕輕一碰便簌簌掉落。池塘裡的荷花早已凋零,隻剩下枯敗的莖稈,白天在烈日下泛著枯褐色,夜晚則被寒氣浸染成青黑色,宛如一具具沉默的屍體。更令人心驚的是,往日裡清脆悅耳的蟲鳴消失殆儘,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低沉、壓抑的嗡嗡聲,仿佛天地都在發出痛苦的呻吟。
村民們的病症也如陰霾般蔓延開來。青壯年們普遍陷入失眠的困境,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即便好不容易入睡,也是噩夢連連,醒來後疲憊不堪,精神恍惚;婦人常常心悸怔忡,稍受驚嚇便心跳加速,胸口悶痛,仿佛有一塊巨石壓著;老者們則出現手足心熱的怪症,手心腳心滾燙,如同握著炭火,可身體其他部位卻畏寒怕冷,穿再多衣服也不覺得暖和;小兒們食欲不振,麵黃肌瘦,時常腹痛腹瀉,哭鬨不止。其中,布莊的周娘子病情最為危急,她連續多日失眠,精神萎靡,時而高熱不退,時而冷汗淋漓,舌紅少苔,脈象細數而亂,整個人虛弱得仿佛一陣風就能吹倒。
決明子趕到周家時,周娘子正蜷縮在床上,眼神空洞無神。他伸手為她把脈,指下脈象如同受驚的兔子,慌亂無序,忽快忽慢。再看她的舌頭,紅得如同燃燒的炭火,上麵布滿裂紋,卻幾乎沒有舌苔。“此乃‘陰陽失衡,虛火上炎’!”決明子神色嚴峻,立刻取來溫水為她擦拭身體,試圖緩解高熱。隨後,他又仔細觀察周娘子的痰液,痰液稀少且黏稠,呈淡黃色,這正是陰虛火旺、津液被灼的典型症狀。
二、蟄蟲坯戶探病機
秋分初候“雷始收聲”,青蚨穀中再也聽不到夏日裡震耳欲聾的雷聲,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詭異的寂靜。偶爾有陣陣涼風掠過,卷起地上的枯葉,發出沙沙的聲響,更增添了幾分蕭瑟。決明子注意到,平日裡活躍的昆蟲們紛紛開始尋找藏身之所,螞蟻們忙碌地搬運著食物,在洞穴入口築起高高的土堆;蚯蚓也鑽入深深的泥土中,不再輕易露麵。他特意挖開一處蟻穴,發現螞蟻們儲存的食物比往年多出許多,而且行動變得遲緩,仿佛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束縛住了。
為了更準確地判斷病情,決明子在穀中搭建了“陰陽驗病台”。台上放置著兩個巨大的容器,一個裝滿冰塊,象征陰寒之氣;另一個則燃燒著熊熊烈火,代表陽熱之邪。他讓患者將雙手分彆靠近兩個容器,感受不同的溫度。病情較輕的人還能勉強忍受,而病情嚴重者剛靠近冰塊,就渾身顫抖,牙齒打戰;靠近火焰時,又覺得燥熱難耐,皮膚發紅,仿佛要被灼傷。周娘子的丈夫上前嘗試,雙手剛接近容器,就痛苦地叫出聲來,他的雙手一個通紅,一個發紫,這直觀地展現出陰陽失衡在人體上的反應。
“秋分時節,陰陽各半,本應相互協調。”決明子召集弟子,展開古老的醫典,神情嚴肅地講解道,“可如今,寒與熱、陰與陽相互爭鬥,導致人體氣血紊亂。觀夫蟄蟲提前藏伏、草木一日數變、百姓病症怪異,皆是陰陽失和之象。治療之法,需滋陰補陽,調和氣血,讓陰陽重新達到平衡,就像在天平兩端放上等量的砝碼。”
說著,他取來一位失眠患者的尿液,倒入一個透明的玻璃容器中。隻見尿液顏色深黃,氣味刺鼻,放置片刻後,底部還沉澱出一些細小的雜質。這正是陽盛陰虛、內熱熾盛的表現,讓在場的眾人都深感震驚。
三、水始涸時製衡劑
秋分二候“水始涸”,穀中的溪流、池塘水位明顯下降,水流變得緩慢而渾濁。水麵上漂浮著枯枝敗葉,偶爾還能看到幾條翻著肚皮的死魚,散發著難聞的腥臭味。決明子望著乾涸的河床,深知調和陰陽刻不容緩。他潛心研究,反複斟酌,最終研製出“陰陽調和飲”:取生決明子甘苦微寒,清肝益腎)八兩、熟地黃甘溫,滋陰補血)五兩、肉桂辛甘大熱,補火助陽)二兩、黃連苦寒,清熱燥濕)三兩、炙甘草甘平,調和諸藥)三兩。“熟地黃滋陰養血,填補真陰;肉桂溫補腎陽,引火歸元;生決明子清肝益腎,調和陰陽;黃連清瀉心火,防止虛火上炎;炙甘草調和諸藥,共奏滋陰補陽、調和陰陽之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煎藥采用“水火共濟火”。灶下先以桑木生火,桑木燃燒時火焰呈青藍色,象征著水之精氣;待火勢穩定後,加入桃木,桃木燃燒時火焰轉為橙紅色,代表著火之陽氣。藥罐選用古樸的青花瓷罐,將藥材放入罐中,加入清晨采集的朝露和傍晚收取的井水,寓意陰陽融合。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慢煎三個時辰,期間需不時攪拌,如同調和太極,讓藥物的陰陽之氣充分交融。藥成之時,湯汁呈深褐色,散發著一股奇特的香氣,既有熟地黃的醇厚,又有肉桂的辛辣,還有決明子的清新。
周娘子服下首劑藥後,當天夜裡便感覺內心的煩躁減輕了許多,雖然仍未熟睡,但也進入了淺眠狀態。三劑過後,她的高熱退去,冷汗也不再頻繁冒出;七劑服完,心悸的症狀明顯緩解,手足心熱的情況也有所改善,舌苔開始變得薄白,脈象逐漸平穩。當最後一劑藥喝完,她竟能起身在院子裡散步,臉上重新有了血色。此時,穀中吹來一陣微風,輕柔而溫和,不再像之前那樣極端,池塘裡的水波也微微蕩漾,仿佛也在為陰陽調和而欣喜。
四、七情調衡通氣血
針對失眠多夢、精神恍惚的患者,決明子實施“七情調衡療法”,從多個維度調節患者的身心。
視覺調衡:太極陰陽圖:在病房牆壁繪製巨大的《太極陰陽圖》,畫麵中,黑白兩色的魚形圖案相互環繞,界限分明卻又彼此交融。顏料選用決明子汁混合墨汁和朱砂,使整幅畫散發著神秘而和諧的氣息。患者凝視畫作時,仿佛能感受到陰陽二氣在體內流動,內心逐漸平靜下來。一位多日未眠的書生,盯著太極圖看了一會兒,便不自覺地打了個哈欠,隨後安然入睡,醒來後驚歎道:“這幅畫仿佛有魔力,讓我心裡的煩躁一下子就消失了。”
嗅覺調衡:香藥安神囊:為心悸怔忡的婦人特製“香藥安神囊”,囊內裝入沉香、檀香、遠誌、合歡花、決明子花等香料。這些香料經過精心炮製,研磨成粉後,用絲綢縫製而成。婦人將香囊佩戴在身邊,不時輕嗅。淡雅的香氣通過鼻腔進入體內,安撫心神,緩解焦慮。錢娘子自從佩戴香囊後,心悸的次數明顯減少,還笑著說:“聞著這香味,就像躺在溫暖的懷抱裡,特彆安心。”
情誌調衡:喜樂團圓宴:對於手足心熱、畏寒怕冷的老者,決明子安排其家人舉辦喜樂團圓宴。兒女們圍坐在老人身邊,講述著生活中的趣事,表演一些小品、相聲,逗老人開心。“喜則氣和誌達”,通過歡樂的氛圍,調節老人的情緒,促進氣血運行。孫大爺在家人的陪伴下,笑得合不攏嘴,原本滾燙的手心腳心也漸漸變得溫暖而正常。
聽覺調衡:宮商角徵羽:針對食欲不振、腹痛腹瀉的小兒,決明子讓人演奏以五音宮、商、角、徵、羽)為主的樂曲。悠揚的樂聲如潺潺流水,傳入小兒耳中,調節臟腑功能。同時,在演奏樂曲時,將決明子煮成的藥水灑在房間四周,藥香彌漫。小兒們聽著樂聲,嗅著藥香,漸漸恢複了食欲,腹痛腹瀉的症狀也逐漸消失。
五、性味歸經煉衡丹
為了從根本上治愈“陰陽失衡”之症,決明子決定煉製“陰陽衡丹”,此丹藥凝聚著天地間的陰陽精華,製作過程極為繁瑣且講究。
精選生決明子甘苦微寒,歸肝、腎、大腸經)十斤,於秋分前七日,在晝夜交替之時采摘。將其放置在陰陽交彙之處的青石台上,白天接受陽光照射,夜晚承受月光洗禮,如此七日七夜,讓種子充分吸收日月精華。每日卯時57點)和酉時1719點),以玉杵輕輕翻動,直至種子表麵呈現出黑白相間的紋路,仿佛蘊含著太極之象。
選取龜甲鹹甘寒,歸肝、腎、心經)、鹿茸甘鹹溫,歸腎、肝經)各五斤,龜甲需挑選百年老龜的甲殼,質地堅硬;鹿茸則取梅花鹿剛生長的幼角,鮮嫩多汁。用山泉水洗淨後,與決明子一同放入特製的八卦蒸籠,以荷葉和艾葉為墊,蒸九次,曬九次。每次蒸時,在蒸籠頂部懸掛天然的水晶和琥珀,借水晶的陰寒之氣與琥珀的溫熱之力,調和藥物的陰陽屬性。蒸曬完畢,藥物散發出一股奇特的氣息,既有龜甲的清冷,又有鹿茸的溫熱。
加入人參甘微苦微溫,歸脾、肺、心、腎經)、阿膠甘平,歸肺、肝、腎經)各三兩,將它們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如同煙霧般輕盈。再取上等的蜂蜜、鹿血各適量,與藥粉一同倒入銅鍋,文火慢熬。熬製過程中,需嚴格按照時辰添加藥物,子時231點)添龜甲粉,午時1113點)加鹿茸粉,如同配合陰陽的消長。直至藥汁濃稠如飴,滴入水中成珠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