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又轉動渾天儀的陰陽魚,指向木土相交之處:"寒熱錯雜之痞,病在中焦,如天地之氣不交。重樓根莖橫走屬土),花莖直上屬木),正合木土相交之象,其味先苦後辛先降後升),其氣先涼後溫先陰後陽),能導天氣下降清上熱),引地氣上升溫下寒),使中焦如樞軸運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有位抱著疳積孩童的村婦擠到前排:"小囡吃得多卻不長肉,白天潮熱盜汗,夜裡腸鳴腹痛,醫館說"寒熱夾雜"。"仙子輕撫孩童腹部,感覺上熱下寒如冰火兩重天:"此為典型的"木旺乘土"。治需重用重樓陰陽金丹一厘,佐以黃芩一錢清上熱)、肉桂一分溫下寒)、雞內金二錢消積滯),此乃"調和肝脾"。記住,服藥需在春分日卯時57點)與酉時1719點),借木氣升發與金氣肅降之時,助藥力運行。"
她折下陰陽亭前的半楓荷枝,在地麵畫出脾胃經穴圖:"胃經屬陽,多氣多血,病則燥熱;脾經屬陰,多氣少血,病則寒濕。重樓陰陽之氣入脾胃經,能如春分調整晝夜般平衡氣血——胃經得寒則熱清,脾經得溫則寒散,你看患者服藥後,胃區先涼後溫,脾區先溫後涼,正是陰陽自和之兆。"
第六部分春分百卉成藥圃,食藥同源調中宮
午後日中,陽光正好平分陰陽亭,百花仙子帶著村民在亭後開辟藥圃。她將重樓種子拌入按五運六氣調配的"陰陽土"——三份朝陽坡土屬陽)、三份背陰坡土屬陰)、一份灶心土屬火)、一份井底土屬水)、一份蚯蚓糞屬土),拌合時土中竟冒出半紅半白的霧氣,形成"中"字。"此草喜半陰半陽之地,需種在東西向的壟上,上午見三時辰陽光取陽),下午見四時辰陰涼取陰)。"仙子指點村民挖坑,坑底要鋪上半片生薑屬陽)和半片黃連屬陰),"薑連為引,能導重樓入脾胃,此乃"陰陽相須"。"
村姑們提著雙色陶甕接取春分日的朝露與午陽水,仙子笑道:"這不是普通的水,是"陰陽水",朝露屬陰取月之精),午陽水屬陽取日之華),合而澆灌,可助重樓平衡寒熱。記住每月朔望日初一、十五),要在藥圃四角插半紅半青的綢旗,紅屬火應胃陽),青屬木應肝陰),木火通明則脾胃調和。"她取過一瓢陰陽水澆在剛種下的幼苗旁,隻見幼苗的七片小葉瞬間分為兩半,東三葉泛著紅光,西四葉透著青氣,葉麵上浮現出脾胃經的俞穴圖。
有位老婆婆端來新煮的重樓薑連粥,粥色半青半黃,飄著紅棗與吳茱萸的混合香氣:"仙子嘗嘗,按您說的加了半片生薑、半分黃連。"仙子舀了一勺,見粥中重樓嫩葉一半舒展如陽葉,一半卷曲如陰芽,入口先感黃連的清苦降胃熱),後覺生薑的辛溫溫脾寒),更有紅棗的甘潤調和其間:"好個食療方!重樓調寒熱,薑連分陰陽,紅棗和脾胃,此粥如春分日,不寒不熱,正合"飲食有節"的古訓。記住煮的時候要先下黃連取其苦降),後下生薑取其辛升),此乃"治胃以降為順,治脾以升為健"。"
她又取出曬乾的重樓根莖切片,展示給村民:"此草曬乾後,可用陰陽水炒製,稱為"陰陽重樓"。以一半童便屬陰)、一半黃酒屬陽)浸泡,文火炒至半黑半黃。每日取三片,配半枚陳皮溫)、半片竹茹涼),用紫砂壺衝泡,可預防春分時節的脾胃不和。尤其適合嗜酒之人,喝此茶後,能讓胃中鬱熱得清,脾中寒濕得散。"
藥圃旁的溪流中,幾條錦鯉銜著重樓的落花順流而下,花瓣入水即化作半紅半青的玉片,將水中的陰陽魚圖案切割成兩半,又自動拚合。仙子望著隨波而去的玉片,對村民道:"草木與人體,皆賴陰陽之氣生存。就像這重樓,得春分而寒熱平,人食之則脾胃和。所謂"藥食同源",不過是取草木之偏性,補人體之失衡,順天時以養生。你們看這春分節氣,天地以陰陽平分示人生之道,草木便給人調和之藥,這就是"天人合一"。"
第七部分陰陽相濟中宮和,重樓濟世晝夜昌
暮色蒼茫時,嶺南的陰陽亭上亮起了半紅半青的燈籠,那是康複的村民們手持用重樓葉片和陰陽竹紮成的"調和燈",在亭前舉行"謝中"儀式。老醫者在新立的石碑上刻下《春分重樓銘》:"晝夜均分際,重樓判濁清。寒溫雙調燮,脾胃自和寧。配伍薑連妙,調和參夏靈。從今知節令,食養保安平。"刻完最後一筆,碑石竟滲出半溫半涼的水珠,在"和"字周圍聚成七對陰陽魚,每對魚眼中都映著村民飲食如常的笑臉。
昆侖山上,七葉一枝花的葉片在月光下泛著半金半玉的光澤,葉心的露珠吸收了春分的陰陽之氣,化作一枚刻著"胃和"二字的玉衡,玉衡邊緣刻著二十四節氣的晝夜線,唯獨春分處的線分為寒熱兩色。句芒神取過玉衡,對藥童道:"你看這靈草,在春分節氣顯陰陽雙調之象,恰合"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的天地對應。陰陽相濟,則升降有序;脾胃調和,則五臟安和,此乃人體小天地的春分平衡,與大天地的節氣同頻共振。"
藥童指著靈草花莖上新生的半環紋:"神尊,為何花莖上長出半陰半陽的環紋?"句芒神望向北鬥七星,見玉衡星正分為兩半,左半陽右半陰:"花莖屬木,環紋屬土,木土相交則環生。重樓以此示世人:脾胃如環無端,需陰陽相濟,不可偏廢。你看那環紋的七道棱線,對應著脾胃經的七處樞紐穴,正是陰陽之氣貫通中焦的明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此時嶺南的西江江麵上,數十艘漁船首尾相連,船頭都插著重樓陰陽令旗,令旗在晚風中一半飄紅一半蕩青,發出半暖半涼的聲響。百花仙子站在雲頭,見那些曾患痞滿的孩童已能在船頭大快朵頤,他們的笑聲驚起一群白鷺,翅膀掠過水麵時,劃出的水痕竟自動排列成重樓陰陽太極圖。她知曉,這靈草的陰陽之德,已隨著春分的光痕,在人間脾胃中種下了調和的生機,而二十四節氣的流轉,也將伴著重樓的神異,繼續演繹陰陽相濟、脾胃和調的生命韻律。當最後一盞調和燈沉入江底時,東方天際已泛起清明的微光,預示著下一個節氣的故事即將開始。
結語
春分時節,陰陽相半,重樓以陰陽雙調之性,斡旋中焦,使寒熱錯雜得解,脾胃升降複常。此回借靈草化解嶺南痞滿之疾,演五行生克、脾胃為樞之理,可見天地陰陽之衡、草木調和之德,皆與人身中宮相應。順時而調,借藥之偏,可使清陽上升,濁陰下降,正如春分晝夜均分,不偏不倚,恰合"致中和"之道。
讚詩
《春分詠重樓》
陰陽相半晝宵平,重樓含光判濁清。
辛開苦降和中府,熱清寒溫暢胃經。
薑連佐使調龍虎,參夏臣使斡地天。
最是天人相應處,一莖七葉配玉衡。
預告
下一回,當講清明節氣。此時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天地間濕氣漸盛,易生濕濁蒙蔽清竅之證,常見頭重如裹、神識昏蒙等濕溫病症。且看七葉一枝花如何以苦溫燥濕之性,升清降濁,化解濕濁上蒙之疾,且聽《清明·氣清景明濕濁泛苦溫燥濕清竅開》分解。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