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立夏秤人:甘平調衡定陰陽_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 > 第七回 立夏秤人:甘平調衡定陰陽

第七回 立夏秤人:甘平調衡定陰陽(1 / 1)

《甜菊仙蹤:二十四節氣神紀》

一、陽盛陰衰,熱氣熏蒸

立夏前十五日的辰時三刻,太行南麓的桑麻穀籠罩在赤金色的熱浪中:上層是灼灼烈日,中層是翻湧的熱霾,貼近地麵處則蒸騰著青紫色的火氣。甜葉菊仙子踏雲行至穀口,見東方七宿的虛、危二宿被赤雲裹成火團,星芒透過雲層時竟泛著血紅色——此乃《禮記·月令》所載"立夏之日,天地始交"的時節,卻因今歲乙木太過,木火相生致陽氣獨盛,陰津耗散,穀中彌漫著焦甜的火氣。

河穀的桑田裡,新抽的桑葉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卷曲,葉尖凝結著琥珀色的焦斑,隨熱風搖曳時紛紛脫落,在地麵積成紅毯。仙子蹲下身,以玉簪挑開一株甜葉菊的根係,見須根上附著的土壤已龜裂如蛛網,輕輕一撚便成粉塵,根毛因失水而蜷曲成螺旋狀。更驚人的是河畔的垂柳——往日低垂的枝條竟如燙過般僵直,葉片邊緣焦枯,偶有蟬蟲落在葉上,竟被熱氣灼傷,翅膀冒出青煙。

"北鬥搖光星紅光盈滿,卻被火氣蝕成赤芒,"仙子仰觀天象時,見搖光星的光芒在熱霾中扭曲,投映在地麵的竟是火焰爬行的痕跡,"《素問·生氣通天論》雲:"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今歲陽盛陰衰,木火刑金,恐成"壯火食氣"之厄。"她伸手觸碰焦土,指腹傳來灼燙的觸感,那土竟順著指甲縫滲入,在皮膚上留下蜿蜒的火形紅痕。

穀外的村落裡,農婦正對著曬穀場長籲短歎——三日前晾曬的甜葉菊乾葉,竟在一日內被烈日烤成焦炭,葉片脆如琉璃,一碰即碎,揚起的粉塵接觸皮膚便生出紅疹。她試圖用竹篩篩去焦屑,篩網卻被熱氣熏得變形,篩出的粉末竟在陽光下自燃,爆出細小的火星。仙子見狀,知這亢陽之氣已從天地滲入穀糧,需以甘平之法緊急調衡。

二、秤人衡懸,甘平調陽

仙子從袖中取出"秤人衡",這枚法器以甜葉菊萬株芯髓為胎,融合立夏寅時的晨露與黃昏的陰氣,經千日溫養而成。衡身呈溫潤的羊脂白色,半透明中流動著金紅色的脈絡,正麵刻著"陰陽平衡"的卦象,衡杆上鑲嵌著二十四片風乾的甜葉芯。她輕撥衡砣,發出的並非金屬聲,而是類似玉罄相擊的"泠泠"聲,音波所過之處,焦灼的空氣竟泛起漣漪,火焰狀的熱氣化作甜葉香霧。

行至焦枯的桑田,見秤人衡的光暈所及之處,卷曲的桑葉竟重新舒展,葉尖的焦斑化作細小的甜香氣泡逸散,龜裂的土地滲出甘潤的露珠。仙子將衡懸於桑田中央的老桑枝頭,衡身頓時泛起水波紋般的光帶,光帶如蛛網般撒入田間,地麵立刻濕潤起來,浮出的不再是焦土,而是裹著甜葉清香的黑色沃土,每粒土屑中央都凝著顆甘潤的露珠。那些被熱氣灼傷的蟬蟲接觸到光帶,翅膀上的焦痕竟化作甜葉結晶,口器中滲出的不再是青煙,而是透明的甜葉蜜。

"陽者,衛外而為固也;甜葉者,甘平而和陽也,"仙子以指尖輕點秤人衡的卦象,見"陰陽平衡"的爻象漸漸被甜葉的甘氣浸潤,化作溫潤的玉色光芒,"《景嶽全書》言"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今以甜葉之甘平調陽,以其涼潤養陰,正如《醫學源流論》所雲:"陽亢者,非亢也,陰虧而陽無所製也。""

說罷,她走向焦碎的曬穀場,見場中甜葉菊乾已碳化過半,便將秤人衡置於場中央,衡砣自動滑至"甘平"刻度,衡杆兩端頓時湧出甘潤的霧氣。霧氣所到之處,焦碎的葉片竟重新聚合,露出下麵青綠的葉肉,碳化的粉末化作甜葉芽,芽尖凝結著晶瑩的蜜露——這是陰陽得衡而重生的征兆。仙子又取過甜葉噴壺,將甘潤霧噴灑在曬穀場四周,被熱氣熏變形的竹篩竟恢複原狀,篩網上還印著細小的甜葉紋。

三、五行相濟,甘和陰陽

仙子登上穀中最高的觀星台,見歲星已行至危宿六度,星芒中夾雜著熾烈的火氣,而北鬥"搖光"星的紅光被玉色的雲翳包裹。她取出二十四節甜葉籌,按五運六氣之法在石台上排列:"乙年木運不及,然卯年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今立夏陽氣獨盛,當以甜葉之甘入脾土,土旺則能生金,金旺則能製火,火平則陰陽自和。"

說罷,她以秤人衡為陣眼,布下"甘平調衡大衍陣":東方震位植三株頂生銀蕊的甜葉菊,取"木能疏土"之意;南方離位焚五爐甜葉香,以甘火濟君火;西方兌位懸七盞甜葉琉璃燈,借金氣收浮陽;北方坎位注九缸甜葉玉露,以真水製亢火;中央戊己位設二十四節甜葉時辰盤,盤心嵌著立夏寅時采集的"衡心芯"。

陣法一成,天空中翻湧的赤雲被時辰盤吸引,化作金紅色的光雨落入桑田,每滴光雨觸及桑樹,便有一條玉色的小龍虛影浮現,龍身纏繞著甜葉藤蔓,口吐甘霧。此時再觀天象,虛、危二宿的赤雲已化作甜葉藤蔓,纏繞著歲星緩緩轉動,天地間的亢陽之氣如抽絲般消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河穀深處的岩洞前,住著一位修行百年的赤狐,此刻正因陽盛陰衰而焦躁不安——它的皮毛失去光澤,每根狐毛都帶著火星,眼中射出赤光,洞內囤積的甜葉乾竟被體溫烤焦。仙子攜秤人衡入洞,見赤狐的爪墊已被火氣灼傷,踏處生煙,便以甜葉露塗抹其爪,火星遇露竟化作甜葉蜜,焦枯的狐毛重新變得油亮。"陽密乃固,陰平陽秘,"仙子取甜葉芯塞入赤狐口中,"今以甜葉之甘平調和陰陽,待陰陽平衡,火氣自消。"

四、四氣五味,甘平退熱

桑麻穀西側的草廬裡,住著一位製糖的老匠人,此刻正對著熬糖鍋長籲短歎——他熬製的甜葉糖膏被亢陽之氣蒸成焦糖,鍋壁結著黑色的糖垢,散發著焦苦氣。仙子踏入草廬時,見老匠人雙目赤紅,舌麵龜裂如田壟,左手虎口處生著火瘡,瘡口流著赤液,此乃"陽盛陰虛,壯火食氣"之候。

"立夏陽升,您又久處熱灶,陽氣獨盛矣,"仙子從袖中取出一片蟬翼甜葉——此葉采自立夏前七日的寅時,得陰陽交替之時所生,葉片薄如蟬翼,葉脈間流淌著水晶般的甘液,"此葉名"衡陽甜葉",味甘性平,入心、肺二經,能退虛火,和陰陽。《本草便讀》雲:"甘能緩急,平能去偏,故可調和陰陽。""

她將甜葉放入熬糖鍋,以秤人衡中的甘潤霧為引,糖鍋頓時升起玉色的煙霧,煙霧中浮現出"衡"字的篆體符文。老匠人吸入煙霧,頓覺胸膈清涼,虎口的火瘡竟結出甜葉狀的白痂。仙子又取過甜葉膏,塗抹在老匠人胸前的"膻中穴"上:"此為八會穴之氣會,能調和諸氣。今以甜葉膏敷之,可引甘平之氣入裡,化內盛之亢陽。"

膏體觸及皮膚時,老匠人隻覺一股清涼的甘氣滲入,原本焦灼的血液竟在血管中發出細微的"叮咚"聲。與此同時,村東頭的繡娘正為刺繡發愁——她繡製的甜葉菊紋樣被陽氣烤得焦脆,絲線斷裂處竟冒出火星,繡繃上的綢緞也泛起焦痕。仙子聞訊前往,取甜葉露噴灑繡品,絲線遇露竟變得柔韌,繡出的甜葉菊紋樣上還凝著細小的露珠,在陽光下閃爍著七彩光芒。

五、七情和合,陰陽俱平

穀外的牧場上,牧童正對著牛群長籲短歎——三百頭牛中,有三分之一出現"陽厥"之症,牛目赤紅,狂躁不安,不斷用頭撞向石牆,口中噴出的氣息帶著焦甜味,啃食甜葉時,葉片在口中竟化作火星。仙子走近牛群,見幾隻公牛的鼻孔中滲出赤液,蹄下的土地被熱氣烤得龜裂,此乃"陽氣獨盛,陰氣衰竭"之危候。

"此乃"陽盛則陰病,七情失和"之症,"仙子從秤人衡上摘下七片不同形態的甜葉,分彆為柳葉形、掌形、針形、扇形、心形、圓形、鋸齒形,"甜葉七形,對應七情,柳葉緩怒,掌形解鬱,針形定神,扇形散憂,心形和喜,圓形除恐,鋸齒平驚。"她將七葉按北鬥七星之位排列在牛圈中央,每片葉子下都壓著對應時辰的甜葉露。

七葉剛一落地,牛群便安靜下來,原本狂躁的公牛竟主動走到心形甜葉前,低頭舔食葉上的露滴。仙子以甜葉枝輕掃牛背,口中念道:"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今以甜葉之甘平調和陰陽,以七形調七情,使"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片刻後,牛隻們的呼吸變得均勻,眼中的赤光褪去,反芻時竟吐出帶著甜葉香的草團,蹄下的土地也滲出甘潤的露珠。

與此同時,河穀上遊的樵夫因久處烈日,患上"陽暑"——高熱煩渴,神昏譫語,肌膚灼熱如炭,舌絳而乾。仙子取甜葉芯與麥冬、生地調和成湯,灌服後樵夫頓覺身涼神清,便中排出的竟是裹著甜葉黏液的火氣。三日後,樵夫康複,肌膚上留下的甜葉紋印記,成了陰陽平衡的標誌。

六、立夏秤人,甘護太和

立夏日的卯時整,東方天際傳來清脆的鳥鳴,隻見上百隻戴勝鳥銜著甜葉枝飛過桑麻穀,翅膀上閃爍著玉色的光芒。仙子見戴勝鳥群中領頭的鳥兒,其尾羽竟由甜葉的芯髓組成,每振翅一次,便有甜葉露滴落在田間地頭。她知道,這是陰陽平衡的征兆,遂引戴勝鳥群在甜葉菊種植區盤旋三匝,鳥兒落下的甜葉枝竟在泥土中生根發芽,長成葉片通透的甜葉幼苗,每片葉中央都有一道陰陽分界線。

山腳下的農夫們正準備立夏"秤人",卻見秤杆被陽氣烤得變形,秤砣也失去平衡,稱出的體重竟比常日輕了十斤。仙子取過秤杆,用秤人衡的甘平之氣熏蒸:"今歲陽盛陰衰,秤人需先調衡。"說罷將秤砣移至甜葉紋刻度,農夫站上秤盤時,秤杆竟自動平衡,稱出的體重分毫不差。

她又指點村民們製作"立夏甜葉羹":"以甜葉粉、銀耳、百合為料,燉煮時需用甜葉露為水。"當羹湯熬成時,呈現出通透的玉色,散發著甜葉與百合混合的香氣,村民們食後,多年的陽盛之症竟都有所改善。更有產婦因產後陽盛陰虛,煩躁失眠,仙子教其飲用甜葉百合飲,三日後便能安睡,乳汁中還帶著甜葉的甘香,嬰兒食後竟不再煩熱啼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七、陰陽相衡,甘護太和

巳時三刻,秤人衡突然發出柔和的金光,衡身的"陰陽平衡"卦象化作實體,懸浮在桑麻穀上空。仙子見卦象的玉色光芒所至之處,赤熱的陽氣化作甜葉蜜;乾燥的空氣變得溫潤如玉。整個河穀的植物同時舒展出通透的葉片,葉尖凝著的不再是焦斑,而是晶瑩的甜葉露,形成罕見的"陰陽平衡"之景。

遠處的觀星台上,老匠人帶著家人前來朝拜,他的火瘡已大為好轉,雙手靈活;牧場的牧童趕著牛群經過,牛隻們的毛色光亮,反芻時帶著甜香;就連空中的戴勝鳥群,也在飛行時組成了巨大的甜葉"衡"字符,翅膀扇動間灑下的不是火星,而是帶著甜香的玉色光暈。

"立夏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仙子望著懸浮的卦象,衣袂上的甜葉紋章與天象共鳴,"今歲得甜葉之甘平調和,使"陽氣固密,陰氣內守"。"她抬手輕拂,秤人衡化作點點甜葉光蝶,飛入河穀的每一個角落,光蝶所過之處,亢陽陰衰儘數消弭,取而代之的是陰陽平衡的太和之氣。

結語:甘平調衡

立夏這一日,甜葉菊仙子以甘平為劍,破亢陽之困;以七情為盾,和陰陽之偏。她深知"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故始終以甜葉之性合天地之道——以甘緩急,以平去偏,以和致中。看著戴勝歡鳴、農夫秤人、甜葉衡陰陽的景象,她默念《黃帝內經》:"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唯有以甘平之德調和陰陽,方能使天地之氣常順,萬物生機永續。

讚詩曰:

搖光星赤火盈天,陽盛陰衰萬物煎。

甜靈展動秤人衡,甘平玉光定暑炎。

四氣入營調寒熱,七情和衛定坤乾。

且看桑麻甘雨過,陰陽相衡樂豐年。

預告:小滿苦菜

且說甜葉菊仙子調和立夏陰陽後,正於桑麻穀收整秤人衡,忽感天際陽氣充盛,陰氣始生,空氣中彌漫著甜苦交織的氣息。她仰觀天象,見北鬥"天樞"星黃光盈滿,東方七宿的營、壁二宿布雲如錦——原來十五日後便是小滿節氣,屆時"物至於此小得盈滿",但今歲木氣過旺,恐陽滿而溢,陰不製陽。仙子遂取過以甜葉菊蕊與小滿苦菜煉製的"盈滿盞",盞身刻著"滿而不溢"卦象,往苦菜初生的田野而去,欲以甜葉之甘苦,調盈滿之偏,正應了那句:

小滿意味物盈滿,甜靈恐滿溢成患。

欲知如何調盈虛,且看下回小滿篇。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九零:斷親絕愛後,我直接暴富 在高武世界擺攤,一碗抄手饞哭女武神! 手握種田係統,我竟然飛升了 大國軍工:重生1950,為國鑄劍 奪回家產,我帶著團寵崽崽去隨軍 開局替嫁,王妃她屠了滿山野獸致富 八零家屬院:退婚後被軍少寵上天 鷹醬嫌我科技差,反手肝出六代機 彈幕護體!修真界大佬爭著強寵她! 海軍殺人狂?我隻是在用力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