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春生卷:紫金山下靈根現(3)_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 > 第一卷 春生卷:紫金山下靈根現(3)

第一卷 春生卷:紫金山下靈根現(3)(1 / 1)

第六回本草筆記錄奇珍天人感應悟至理

夜漏三更,客店西廂房的窗紙上映著李時珍研墨的身影。鬆煙墨在古硯中化開時,水麵竟浮起細小的草木紋路,恍若太子參的根須在墨汁裡舒展。他提筆欲書,忽覺筆尖一沉,硯台裡的墨汁自行聚成五行文字——"木"字如草莖挺秀,"火"字似藥香升騰,"土"字若封土敦實,"金"字類根皮瑩潤,"水"字像汁液欲滴,這異象令他想起白日裡山神所言"草木得五行之氣而生"的真諦。

宣紙鋪開時,邊角的雲紋竟化作真實的雲霧,將"太子參"三字托起。李時珍剛寫下"生金陵紫金山太子陵墓旁",紙麵上的字跡便滲出微光,透過紙張在窗欞上投下根須狀的影子,與窗外老梅的枝椏交錯成《易經》中的"地天泰"卦象。更奇的是,當寫到"味甘,性微溫"時,硯台裡的墨汁忽然變得甘甜可飲,舌尖輕觸筆毫,竟嘗到與太子參identica的清潤之氣,這分明是藥物性味透過文字顯化的天人感應。

"其根呈紡錘形,如小兒指掌,此乃稟少陽初生之氣..."他寫到此處,手中狼毫突然自行運筆,在旁側畫出幅經絡圖——太子參的主根對應任脈,側根連著手太陰肺經與足太陰脾經,須根則如浮絡般遍布全身。此時窗外紫金山方向騰起紫霞,透過窗紙在圖譜上形成光點,恰是人體三百六十五個穴位的位置,原來這草的形態竟暗合人體經絡係統,此乃"人身小宇宙,草木大天地"的實證。

寫到五運六氣時,硯台裡的墨汁突然分成六股,分彆呈現青、赤、黃、白、黑、紫六色。李時珍以指蘸墨,在紙側畫出本年氣運圖:"大運木,司天厥陰風木,在泉少陽相火",字跡剛落,紙上的木火二色便交融成焰,而太子參的圖譜竟隨之變換——根色轉青為木運所化,斷麵泛黃是土氣承之,這恰如《運氣學說》中"木火刑金,土氣承之"的製化之理。他忽然明白,為何今年采的太子參溫性更顯,原是天地氣運在草木身上留下的烙印。

當寫下"入脾、肺二經"時,案頭的《黃帝內經》突然自動翻開,書頁停在"脾為後天之本,肺為華蓋"處,文字間竟滲出與太子參相同的清香味。更驚人的是,書中"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的段落下,紙麵微微發燙,仿佛有股氣流順著文字遊走,正是太子參補脾益肺的藥效在古籍中顯形。李時珍撫卷長歎:"古人誠不我欺,藥物歸經之說,實乃天地人三才相通之秘!"

寫到藥物七情時,他剛書"與黃芪相須",案頭備用的黃芪片竟自動移向太子參樣本,兩者相觸處騰起淡金色的霧氣,如君臣相得;寫下"與藜蘆相反"時,隔壁藥鋪的藜蘆突然折斷,斷口處滲出黑色汁液,與太子參的清潤之氣形成鮮明對比。這刹那的感應讓他徹悟:藥物之間的相生相殺,並非人為規定,而是天地間五行之氣的自然感應,恰似日月相推、四時更迭,皆有內在秩序。

此刻紫金山頂的星辰忽然連成一線,形成"太子參"的星象圖案。李時珍推開窗,見漫山的太子參都在月光下輕輕搖曳,草葉上的露珠折射出《本草綱目》的文字雛形。他知道,此刻記錄的不僅是藥物特性,更是天地運行的規律、人身氣血的奧秘,而這味得太子仁德與天地靈氣的仙草,正通過文字將天人感應的至理,永遠銘刻在本草的長河之中。

第七回春陽漸盛靈草茂紫參初顯仙跡萌

季春月望之夜,紫金山頂的天文台忽然騰起五色毫光。李時珍踏著夜露來到太子陵墓時,見封土上的太子參群落已長成齊腰高的草叢,每株草的莖稈都頂著五瓣白花,花瓣脈絡在月光下呈現人體經絡圖的熒光。他伸手觸碰草葉,竟見露珠順著葉脈流到掌心,在勞宮穴聚成微型的渾天儀,指針正指向東方角宿——此乃二十八宿中主春生的星宿,恰應太子參"得春氣而發"的藥性。

"先生看!它們在跳舞呢!"王小栓指著神道兩側的太子參。隻見月光下,石象生之間的草叢正隨著夜風起落,形成奇妙的陣法:石馬前的草株左旋,石象旁的草株右轉,竟暗合《周易》"先天八卦"的旋轉之理。更奇的是陵墓寶頂的太子參,根須在地表結成巨大的太極圖,陰陽魚眼處分彆生著一黃一白兩株異色參,黃者如土金相熔,白者似金水相生,恰是季春"木旺土相"的氣運顯化。

李時珍伏地細察,見太子參的須根已穿透明代地磚,與下麵的六朝青瓷碎片纏繞——青瓷屬金,參根屬木,金克木而木反穿金,此乃"金為木所侮"的五行奇觀。他忽然想起《本草衍義》"藥隨土地所宜"之說,這紫金山下疊壓著六朝宮城、明代皇陵,不同朝代的地氣竟在參根中層層凝結,形成獨特的"曆史藥性":六朝青瓷的金氣使參性收斂,明代黃土的土氣令參味甘厚,難怪此草補而不峻,竟暗含千年歲月的沉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子夜時分,東南方的天市垣突然亮起新星。李時珍忽見太子陵墓的鴟吻上立著隻三足金烏,鳥喙銜著的仙草正是太子參,而烏足踏處,地磚竟浮現出《神農本草經》的蝌蚪文。他閉目內視,隻見自身的中焦脾胃處升起片春雲,雲中有萬千太子參幼苗破土而出,根須與他體內的脾經相連,隨著呼吸吐納,將天地間的少陽之氣源源不斷引入體內。這才驚覺,季春的太子參已從"補氣養陰"轉為"升發清陽",恰如自然界的陽氣從少陽向太陽轉化。

"此草當有仙骨。"山神的聲音從古柏中傳來,隻見樹冠間垂下的藤蔓竟織成藥典形狀,"觀其形:春生苗如雀舌,夏長莖似琴弦,秋收根若童指,冬藏氣同龜息,此乃合於四時陰陽之道。今春木氣太過,其根便多一分溫;來年金運司天,其葉將添三分潤,此謂"五運更迭,藥性隨之"。"說著,藤蔓藥典翻開到"上品"卷,太子參的圖文竟在紙上生長,根須穿透書頁,與李時珍藥簍裡的樣本連成一氣。

忽然間,陵墓前的石供桌上泛起水光,水麵浮現出太子朱標施粥的幻象。李時珍看見古代災民接過的粥碗裡,竟漂著幾片太子參,而災民食後,身上的病氣化作青煙,被參草吸收後凝成一顆顆光點,升上夜空成為星辰。他這才明白,為何太子參專補虛勞,原是承載了太子的仁德之氣,能將人間疾苦轉化為天地正氣。此時草葉上的露珠紛紛墜入他的藥簍,在底部聚成"仁德"二字,每筆都由無數細小的參根組成。

季春的最後一縷春風掠過紫金山時,李時珍看見太子參的種子如蒲公英般飛起,每粒種子都裹著層金光,上麵刻著"生"字的不同寫法。他知道,這是天地借草木傳遞的生機密碼——從初春的微溫到季春的溫煦,太子參用整個春季演繹著"少陽春生"的天道,而人體的脾胃之氣,也當如這靈草般,隨春陽漸盛而緩緩升發,不可驟補,不可妄泄,唯有順其天性,方能得天地造化之妙。此刻他藥簍裡的太子參樣本,正與紫金山的母株遙相呼應,在晨光中泛起仙藥特有的寶光。

春生卷結語

夫春氣者,天地之仁也。當東風解凍之時,李時珍於金陵紫金山下遇太子參,恰如青陽之氣遇草木之靈。此草得木火之溫而不燥,稟土金之潤而不膩,水液含其中,五行藏於內,實為天地以五運六氣為方、太子仁德為引,煉就的中和之藥。觀其生長:逢春而萌,應少陽升發之性;生於帝陵,合人倫仁厚之德;功調脾胃,順後天之本生化之機。此乃草木含天道,藥物貫人倫,天人合一之妙,儘在這寸許草根之中。

春生卷讚詩

《紫參賦》

紫金山麓曉煙輕,太子陵前靈草生。

根似童拳承木德,味如晨露帶春情。

五行煉就中和性,六氣涵成補益精。

本草綱目書異跡,從此人間有聖名。

注:詩中“童拳”喻太子參形似孩童手指,“木德”應春生之氣,“五行六氣”暗合藥理,尾聯點明李時珍著書傳名之意。

夏長卷預告

話說春陽漸盛,太子參已承木火之氣而繁茂,然夏日驕陽炙烤,暑濕當令,此草又將如何應乎天道?且看李時珍於盛夏時節,見太子參葉下生珠、根中藏水,竟悟其“以潤製燥、以清解暑”之妙用。更奇者,夏日太子參遇雷雨而莖稈搖曳,與人體心脈相感,竟能調和暑熱傷氣之證。欲知此草如何在夏長之時,展其養陰生津、清暑益氣之能,且看下一卷《夏長卷:驕陽炙烤藥性明》,揭秘火運時節,太子參與人體心脾的陰陽玄機。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國運求生:從植僵開始震驚全球 詭異進化:網曝致死,化身BUG級鼠神 我帶小蘿莉找上門,校花無痛當媽 E級玩家 靈域神源 救命!死對頭的病嬌弟弟偏要入贅 破爛景區搖身一變飛天了 你親手活埋,改嫁又痛悔難眠 換婚約,嫁高知,命好活該你嫉妒 撿垃圾的我在星際殺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