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端午玄香透浙東
第一節菖蒲巷裡的黑玉香
崇禎十五年端午前,寧波菖蒲巷的藥農陳九斤蹲在井台邊洗玄參。黑潤的根塊在青石板上滾動,映著井水裡的天光,竟似墨玉雕琢的玄武。巷口王媒婆挎著竹籃路過,籃裡的艾草沾著晨露:"九斤哥,今年玄參曬得早?"他舉起根塊,指腹摩挲著龜裂紋:"你瞧這紋路,像不像去年城隍廟的玄武石刻?"話音未落,玄參突然滲出珠狀津液,在石板上聚成"水"字。
菖蒲巷的端午素與彆處不同。除了懸艾草、貼符篆,家家戶戶都要做"玄參香囊"。陳九斤的母親正坐在門檻上縫囊袋,青藍色的杭綢裡子上,用金線繡著北鬥七星紋。"阿娘,今年加些雄黃不?"九斤接過香囊,見裡麵除了玄參末,還摻著曬乾的墨旱蓮。母親搖頭:"玄參屬水,雄黃屬火,水火相濟才鎮得住端午的暑邪。"說著取出塊陳年玄參,那是萬曆年間的老貨,黑得發透,嗅之有清苦藥香透骨。
第二節藥鋪裡的玄武紋
街口"濟生堂"的掌櫃正在碾玄參,銅碾槽裡的根塊發出清越的聲響。學徒阿福捧著剛曬好的玄參串,見每串九根,用五彩絲線係著,恰合"九"為陽數之極。"掌櫃的,為啥玄參要曬九串?"掌櫃用竹刀剖開根塊,菊花心的金紋在陽光下流轉:"玄武屬水,司北方七宿,九根玄參,應北鬥九星,能鎮五方邪毒。"
藥鋪的老主顧周秀才來抓藥,見櫃台前掛著玄參標本,根須自然蜷成玄武龜蛇狀。"《楚辭》雲"玄黑辟邪","秀才摸著胡須,"此藥色黑入腎,腎水足則邪不侵,故端午用之,暗合"水克火"之理。"掌櫃遞過包好的玄參末,紙包上蓋著朱印,正是玄武圖案。阿福發現,每當有人買玄參,藥鋪的銅鈴就會發出羽音腎音),與玄參的藥香共振。
第三節玄參湯裡的端午祭
正午時分,陳九斤的母親在庭院裡煮玄參湯。紫銅鍋裡的水剛沸,黑潤的根塊就滲出墨色津液,在水麵形成太極圖。她用柳枝蘸湯灑向四方,口中念著:"玄參水精,掃除瘟星,東至扶桑,西抵昆侖..."湯水滴在青石板上,竟將去年的黴斑洗得一乾二淨。
巷口突然傳來鼓樂聲,城隍廟的道士們抬著玄武神像巡遊。九斤看見,神像的龜蛇交纏處,掛著串玄參乾。道士們路過藥鋪時,掌櫃捧出一碗玄參湯獻神,湯麵突然浮現北鬥七星的倒影。阿福後來聽說,那碗湯被分食後,整個菖蒲巷當年都沒鬨暑瘟。
第二章黑根辟邪千年記
第一節華佗廟的玄參碑
四明山的華佗廟裡,供著塊玄參碑。碑身用玄岩雕刻,天然的黑色紋理中嵌著金紋,組成玄武圖案。據廟中老道士說,此碑立於唐貞觀年間,碑陰刻著"玄參水精,可辟五瘟"的古篆。每年端午,藥農們會將頭茬玄參供在碑前,碑麵就會滲出清苦的露珠,傳說這是華佗賜的"辟邪水"。
陳九斤的祖父曾見過奇景:某年大疫,道士們用碑露調玄參末,塗在患者眉心,竟見黑氣從額角散出。"你看碑上的龜紋,"祖父指著碑身,"和玄參根須一個樣,這叫"地脈通神"。"九斤長大後才知道,那碑露其實是玄參的有效成分,能抑菌抗炎,但民間更信是玄武神的庇佑。
第二節漕運碼頭上的玄參符
寧波港的漕運碼頭上,船工們有獨特的玄參習俗。每艘貨船的船頭,都掛著用玄參根雕的玄武符。老船工李阿大的符是祖傳的,萬曆年間的玄參根,被海水浸了百年,黑得發亮,符上的龜蛇眼是用辰砂點的。"當年倭寇犯境,"阿大摸著符,"有船掛了玄參符,竟連炮彈都躲著走。"
崇禎十六年夏,瘟疫隨漕船傳入。染病的船工高熱神昏,阿大取出玄參符煮水,水成墨色,帶著鹹腥。喝了符水的船工,當夜便夢見玄武踏浪而來,醒來後熱退神清。後來人們發現,玄參符煮水含碘,恰能抑製瘟疫病菌,但船工們仍信是"玄黑之氣"驅走了邪靈。
第三節閨閣中的玄參鏡
江南閨閣裡,玄參還有彆樣用法。富家小姐們用玄參汁染指甲,黑中透紫,既避邪又美容。陳九斤的妹妹阿月,每年端午都要泡玄參染甲水。她將玄參、鳳仙花、明礬同煮,水成深紫,染出的指甲能保持整個夏天。"阿兄,你看像不像玄武的背甲?"阿月伸出手指,指甲上果然有天然的紋路。
更講究的人家,用玄參木雕鏡匣。寧波知府的女兒有麵玄參鏡,鏡框雕著龜蛇交纏,據說能照出"邪祟"。某年小姐染了怪病,夜裡常看見黑影,貼身侍女將玄參鏡懸於床頭,黑影竟再未出現。後來太醫診斷是陰虛火旺,玄參恰能滋陰降火,但民間更傳是鏡子鎮住了邪物。
第三章瘟年玄參顯神靈
第一節崇禎大疫中的黑根
崇禎十七年春,江南爆發大鼠疫。寧波城十室九空,菖蒲巷也病倒大半。陳九斤背著玄參簍穿行街巷,見家家門口都掛著乾枯的玄參串,卻擋不住瘟疫。他想起祖父的話:"玄參要活水浸,方顯辟邪力。"遂取四明山泉水煮玄參,加入菖蒲、艾葉,用柳枝蘸水灑遍巷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奇怪的是,凡被玄參水灑過的人家,病人都轉危為安。更奇的是,灑剩的玄參水倒在牆角,竟生出新的玄參苗,根須都朝著城隍廟方向。周秀才記了醫案:"玄參苦寒,能瀉心胃之火,疫邪屬熱,故能克之。"但百姓們更信是陳九斤感動了玄武神,降下玄參救民。
第二節玄武托夢傳藥方
瘟疫最盛時,陳九斤夜夜夢見玄武神。神龜蛇交纏,口吐玄參根:"以我水精,解彼火毒。"醒來後,他按夢中所示,將玄參與朱砂、麝香同研,製成"玄武丹"。藥丸黑中透紅,嗅之有清香。給垂死的王媒婆服下,次日竟咳出黑痰,痰中裹著形似蛇蟲的異物。
此事傳開,百姓們爭相來求"玄武丹"。九斤在華佗廟設壇製藥,見玄參末遇朱砂,自動聚成玄武形。道士們敲著法器唱經,丹爐上竟浮現北鬥七星影。後來丹成,凡服者皆愈,寧波府誌記:"崇禎十七年疫,藥農陳九斤得玄武神授,製玄參丹,活人無數。"
第三節玄參井的千年水韻
瘟疫過後,菖蒲巷打了口新井。九斤在井底埋了九根老玄參,井水從此清冽甘甜,能祛病強身。百姓們稱其"玄參井",每逢端午,都來汲水熬湯。井欄上刻著九斤的夢遇:"玄武吐根,玄黑辟邪",旁邊雕著玄參根須與龜蛇的圖案。
三百年後,考古學家發現玄參井的水含多種礦物質,確有抑菌作用。而井底的玄參雖已碳化,卻仍保持著玄武的形態。更神奇的是,井水的微量元素含量,與四明山玄參的有效成分高度吻合——這口井,竟成了天然的玄參藥池,將驅邪避瘟的民俗,化作了永恒的地脈密碼。
第四章玄黑民俗傳古今
第一節民國藥香裡的玄武
民國年間,寧波"壽全齋"藥鋪還保留著端午製玄參香囊的傳統。老藥工按古方,將玄參、蒼術、白芷研末,用彩綢縫成玄武形。有產婦感染"月子病",家人將香囊置於床頭,竟一夜汗出而愈。藥鋪的賬房先生記道:"玄參香能通腎經,腎為先天之本,邪不可乾。"
抗戰時期,寧波遭轟炸,"壽全齋"的玄參庫被炸。但奇怪的是,埋在瓦礫下的玄參乾,竟毫發無損,且藥香更濃。後來人們在廢墟上重建藥鋪,地基裡特意埋了玄參,說是"鎮店之寶"。
第二節當代藥市的玄參符
如今寧波藥材市場,仍有老藥工賣"玄武玄參"。他們將根須自然蜷曲如龜蛇的玄參,用紅繩係著,稱"辟邪符"。有位姓陳的藥商,祖傳的玄參符是光緒年間的,黑得像塊墨玉,據說能測病:若符身發熱,主人便有邪祟。
四明山的藥農們在端午采玄參時,仍要祭拜玄武神。他們會選九根根須完整的玄參,供在神龕前,見香灰落在根上,聚成"元"字。這讓他們想起祖輩的傳說:玄參本叫"元參",因避諱改名,但民間仍信其"玄黑之氣"能辟邪。
第三節非遺裡的玄參魂
2018年,"寧波玄參民俗"入選非遺。端午這天,菖蒲巷重現古禮:藥農們抬著玄武神像巡遊,沿途灑玄參湯;閨閣女子用玄參染甲,舉辦"鬥玄會";華佗廟前,老藥工展示玄參香囊的製作技藝。
在非遺展館裡,有件鎮館之寶:萬曆年間的玄參木雕玄武。木雕的龜甲上,天然的金紋組成了"辟邪"二字。當遊客觸摸木雕,會聞到若有似無的藥香——那是玄參揮發油穿透歲月,留下的辟邪密碼。
尾聲玄黑千年鎮邪毒
當端午的艾草香再次飄起,四明山的玄參苗破土而出,根須依然朝著北方玄武的方向生長。菖蒲巷的玄參井裡,井水映著北鬥七星,與藥農們手中的玄參根形成奇妙共振。
從華佗廟的玄參碑到當代的非遺展館,從崇禎大疫的玄武丹到如今的玄參香囊,玄參的"玄黑之氣"早已超越藥材本身,成為刻在江南基因裡的辟邪符號。就像那黑潤的根塊,在時光中默默承載著民間信仰,將藥用功效與民俗想象熔煉成獨特的文化密碼,於端午的藥香裡,訴說著千年不變的祈願——玄黑鎮邪,水精護生。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