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藿符記:藥符同契的養生緣(下卷)_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 > 武當藿符記:藥符同契的養生緣(下卷)

武當藿符記:藥符同契的養生緣(下卷)(1 / 2)

楔子武當秋燥:藿符映燥咳

武當山南麓的青玄村,藏曆秋八月竟遭了秋燥。村頭的老槐樹葉子黃得快,落了滿地碎金,三清觀的鑄鐵藥鍋許久沒冒過藥氣,連觀前的銅鈴都被燥風吹得有氣無力。老道長玄真子坐在火塘邊,手裡捏著片剛采的淫羊藿葉,葉邊泛著淺褐,嚼在嘴裡,辛麻感裡帶著股燥苦,眉頭不由得蹙起。

火塘上的陶壺煮著麥冬水,甘香混著焦味飄滿觀堂。玄真子的膝頭攤著《武當藥經》,手指劃過“秋燥宜潤,藥符需兼”的墨筆批注,耳邊忽然傳來小兒的哭聲——是村東的小虎子,哭著喊“喉嚨疼”,聲音啞得像被砂紙磨過。玄真子趕緊起身,把朱砂盒塞進袖袋,又抓了把秋采的淫羊藿葉和冬藏的麥冬,放進藥簍:“青雲,走,去看看小虎子——今年秋燥太烈,燥氣傷了肺,得用藿葉配麥冬,再畫張潤燥符才管用。”

出門時,秋陽晃得人睜不開眼,武當北坡的淫羊藿在陽光下泛著弱綠,葉片上的金斑淡了些。玄真子抬頭望了望武當山的金頂,心裡念著:“山神護佑,草木有情,借藿葉之溫,麥冬之潤,符引氣和,救救這孩子。”他摸了摸懷裡的狼毫筆,笑著對徒弟青雲說:“秋采的藿葉帶潤氣,不像冬根那麼烈,配麥冬正合適,這就是順時節用藥的理。”

第一卷小虎潤燥:秋藿符引津秋收·五行金水·燥咳調理)

小虎子剛滿五歲,是青玄村最活潑的孩子,往常總在槐樹下追著蝴蝶跑,可這幾天卻蔫蔫的,縮在娘懷裡哭,喉嚨腫得像塞了顆小石子,咳起來小臉通紅,痰少而黏,像曬乾的糨糊,連最喜歡的糖葫蘆都不肯吃。虎子娘給孩子喂了梨水,隻能潤會兒喉嚨,過不了半個時辰,燥咳又卷土重來,夜裡孩子哭著喊“渴”,虎子娘抱著他坐了半宿,眼睛都熬紅了。

“玄真道長,您快救救虎子!”虎子娘抱著孩子迎上來,小虎子的小嘴唇乾裂得滲血,看見玄真子,哭得更委屈:“爺爺,疼……”玄真子趕緊把孩子抱在膝頭,手指輕輕按在小虎子的喉嚨上,能摸到輕微的腫脹,又看了看孩子的舌苔,紅而少津,像剛曬過的麻紙:“虎子娘,這是秋燥傷肺,腎水不足——今年秋旱,燥氣吸進肺裡,肺屬金,腎屬水,金水相生,水不足則金燥,光用梨水不夠,得用秋采的淫羊藿葉溫腎水,麥冬潤肺金,再配張潤燥符,符引津氣,藥承符力。”

青雲蹲在一旁,邊記邊問:“師傅,為什麼用秋采的藿葉啊?冬藏的根不是更溫嗎?”玄真子指著藥簍裡的藿葉,葉片薄而嫩,帶著秋露的潤氣:“冬根溫性太足,會助燥;秋采的葉剛經曆過秋收,帶著點收斂的潤氣,辛麻味輕,適合孩子的純陽之體。你看《武當藥經》裡寫的‘秋采藿葉潤,冬藏藿根溫’,就是這個理。”

玄真子帶著青雲去武當南坡采麥冬——那裡的陰濕岩縫裡,麥冬長得壯實,根像紡錘,半透明的肉裡藏著細筋,是去年冬至藏的,還帶著雪水的涼潤。采完麥冬,玄真子取出黃紙和朱砂,在槐樹下畫潤燥符:符紋是個“津”字繞著葉脈,像露水順著葉子流,他邊畫邊念:“燥者潤之,符引津歸,藥承符意,肺金得滋。”朱砂要磨得細,調水時加了點蜂蜜,這樣符紋更亮,津氣也更易引。

回到觀裡,玄真子把淫羊藿葉和麥冬按二比三的比例切成碎末,放進鑄鐵藥鍋,加了點蜂蜜和溫水,用文火慢慢熬。藥鍋壁上貼著潤燥符,符紋對著鍋底的火,朱砂遇熱,淡紅的印子慢慢暈進藥裡,藥香混著蜂蜜的甜香飄出來。“熬燥咳的藥,火候要輕,不能用武火,不然藥氣就燥了。”玄真子邊攪邊說,熬了小半個時辰,藥湯熬成淡褐色,盛在小木碗裡,放溫了喂給小虎子。

小虎子嘗了一口,甜絲絲的,沒再哭鬨,乖乖喝了半碗。玄真子還教虎子娘做“藿麥敷”:把剩下的藥渣用紗布包好,溫敷在小虎子的胸口,“外敷能讓藥性直接透進肺裡,和內服的藥湯裡外合應,好得快。”虎子娘每天給孩子喂兩次藥湯,敷一次藥包,三天後,小虎子不咳了,喉嚨也亮堂了,又能在槐樹下追蝴蝶;七天後,孩子的舌苔不紅了,嘴唇也潤了,連糖葫蘆都能啃得嘎嘣響。

虎子娘給玄真子送了籃新蒸的玉米糕,糕裡摻了點藿葉碎末:“道長,虎子好了,謝謝您!這玉米糕您嘗嘗,帶著藿葉的香。”玄真子摸了摸小虎子的頭,笑著說:“不是我好,是藿葉和麥冬好,還有這潤燥符——秋采的葉潤,冬藏的麥冬滋,符引津氣,順秋燥的氣,才能治好虎子的咳。”他把這方子記在《武當藥經》上,用墨筆寫著:“秋燥小兒咳,秋采淫羊藿葉帶露采)配麥冬冬藏),加蜂蜜熬煮,貼潤燥符符紋含葉脈、津字),外敷藥渣。腎水滋肺金,符引津氣,燥除咳止——此乃應秋燥之變,順草木秋收之理。”

第二卷劉婆溫肺:冬藿符散寒冬藏·四氣五味·溫肺驅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藏曆冬十二月,武當山的雪下得更密了,青玄村的茅草屋都裹著層銀裝,連村頭的老槐樹都壓彎了枝椏。村西的劉阿婆今年七十歲,身子本就弱,這天去觀裡給三清上香,淋了場雪,回來就發起高燒,燒退了以後,卻落下個咳喘的毛病,咳起來像破風箱,痰白而稀,夜裡咳得直捶胸口,連暖炕都捂不熱身子,隻能靠兒子大柱端著熱湯焐手。

“玄真道長,我娘這咳總不好,喝了草藥湯也不管用!”大柱背著劉阿婆,深一腳淺一腳往三清觀跑,棉鞋裡灌滿了雪,凍得腳趾發麻。玄真子趕緊把他們讓進觀堂,火塘裡的柴火劈啪響,劉阿婆咳著說:“道長,我這肺裡像揣了塊冰,吸口氣都疼……”玄真子摸了摸她的脈,脈息沉遲如凍住的溪澗,又看了看她的舌苔,白膩得像剛碾的糯米粉:“阿婆,您這是寒邪入肺,腎不納氣——冬主藏,寒邪藏在肺裡,腎屬水,腎虧了就擋不住寒,得用冬藏的淫羊藿根配乾薑,再畫張溫肺符,符引藿氣入肺,乾薑助陽散寒。”

玄真子從藥架上取下冬藏的淫羊藿根——是去年冬至在武當北坡采的,根須白淨,斷麵的白漿帶著雪水的涼,他用鬆針藏了三個月,鬆針的溫氣裹著根,辛麻味更純。“冬藏的根,陽氣藏得足,像冬眠的熊,一醒就有勁兒,能鎮住肺裡的寒邪。”他又取了塊乾薑,是去年霜降曬的,皮黃肉白,聞著有股辛辣的香:“乾薑味辛性熱,歸脾、肺經,能溫肺散寒,和淫羊藿配著,是‘相使’——淫羊藿溫腎納氣,乾薑溫肺驅寒,兩樣一起用,寒邪就沒處躲了。”

青雲在一旁幫忙磨朱砂,玄真子取出楮紙,用狼毫筆蘸著朱砂畫溫肺符:符紋是個“肺”字圍著火焰,像火烤著肺,他邊畫邊念武當山神的禱詞:“武當山神,借我符力,引藿之溫,驅肺之寒,護佑劉婆,安康無患。”畫完符,玄真子把符折成三角,塞進藥鍋的夾層裡——這是武當老道長傳的法子,符在夾層裡受熱,氣能直接滲進藥裡,不會被藥汁衝散。

玄真子把淫羊藿根和乾薑按三比一的比例切成薄片,放進鑄鐵藥鍋,加了點紅糖和溫水,用文火熬。藥鍋在火塘上咕嘟作響,藥香混著朱砂的礦物香飄滿觀堂,劉阿婆聞著,咳嗽都輕了些。“熬溫肺的藥,得用文火慢熬,讓陽氣慢慢滲進藥裡,要是用武火,陽氣散得快,就鎮不住寒了。”玄真子邊攪邊說,熬了一個時辰,藥湯熬成深褐色,盛在粗瓷碗裡,放溫了喂給劉阿婆。

劉阿婆喝了一口,辛麻感從喉嚨滑到肺裡,慢慢暖起來,像有股熱流在肺裡轉,咳得沒那麼凶了。玄真子還教大柱做“藿薑膏”:把藥渣搗成泥,加了點豬油,炒熱了敷在劉阿婆的胸口,用布條裹住,“豬油能鎖溫,讓藥性在肺裡留得更久。”劉阿婆每天喝兩次藥湯,敷一次藥膏,三天後,不咳白痰了,能坐在暖炕上說話;七天後,咳喘的毛病輕了,能自己端著碗喝湯;到了小寒,竟能扶著大柱去觀裡上香,連雪風都不怕了。

大柱給玄真子送了塊新鞣的羊皮,上麵繡著淫羊藿和乾薑的紋樣:“道長,您是山神派來的活菩薩,我娘能好,全靠您的藥和符。”玄真子摸著羊皮笑:“不是我能,是草木能,符也能——冬藏的藿根溫,乾薑的寒散,符引氣和,順冬藏的氣,才能治好阿婆的咳喘。”他把這方子記在《武當藥經》上,還添了段口傳的細節:“溫肺符需畫於冬至後,禱詞念武當山神,藥鍋夾層藏符,此乃青玄村老輩人口傳,《武當山誌》未載,實踐驗之有效。”

第三卷青雲承藝:藿符驅痹痛傳承·七情相須·風濕調理)

藏曆春三月,武當山的雪開始融化,青玄村的泥土裡冒出新綠,三清觀的藥圃裡,青雲正跟著玄真子學認藥。青雲是玄真子去年收的徒弟,聰明伶俐,已經能背下《武當藥經》的大半內容,可玄真子總說他“懂藥不懂符,懂符不懂人”——比如畫符時,青雲能把符紋畫得工整,卻少了點“誠心”;用藥時,他能按比例抓藥,卻不懂根據人的體質調整火候。

“青雲,你看這淫羊藿,春采的葉嫩,夏采的葉壯,秋采的葉潤,冬采的根溫,各有各的性子。”玄真子指著藥圃裡的淫羊藿,“今天你試著給趙鐵柱治病,他的風濕痹痛犯了,你想想該用什麼藥,配什麼符。”青雲深吸一口氣,心裡默念:“趙鐵柱四十歲,常年在武當山砍柴,風濕痹痛在右腿,春寒時加重,該用春采的淫羊藿葉配桑寄生,桑寄生祛風濕,淫羊藿溫腎強筋,是‘相須’,再配張驅痹符。”

青雲背著藥簍去北坡采藥,春采的藿葉帶著露水,綠得發亮,他按師傅教的,隻采三枝九葉的,根須完整的,“師傅說,三枝九葉的藿葉,藥氣最足。”他還采了桑寄生,是去年霜降在鬆樹上采的,藤條褐紅,帶著鬆皮的紋路,嚼著甘澀裡帶點辛香。回到觀裡,青雲取出黃紙和朱砂,畫驅痹符:符紋是個“痹”字被藤蔓圍著,像桑寄生纏著樹,他邊畫邊念師傅教的口訣:“符纏痹,藥驅邪,藿溫腎,寄生拉,痹痛消,身康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趙鐵柱拄著拐杖走進觀裡,右腿腫得像個小水桶,按下去能看到指印:“青雲師傅,我這腿疼得走不了路,您快給我看看。”青雲趕緊扶他坐下,摸了摸他的腿,冰涼,又看了看他的舌苔,白膩得像剛熬的粥:“趙大哥,您這是風濕痹痛,春寒夾濕,鑽了骨縫,得用春采的藿葉配桑寄生,再貼驅痹符,藥符同用,才能把濕邪趕出去。”

青雲把藿葉和桑寄生按三比二的比例切成碎末,放進鑄鐵藥鍋,加了點米酒和生薑,用文火煮。藥鍋壁上貼著驅痹符,符紋對著火,他邊攪邊問玄真子:“師傅,火候夠嗎?”玄真子笑著點頭:“春用藥,火候要中等,太急了藥氣散,太慢了藥氣滯,你做得好。”熬了半個時辰,藥湯熬成淡褐色,青雲盛出來,放溫了遞給趙鐵柱:“趙大哥,喝了這個,再用藥渣敷腿,三天就能好。”

趙鐵柱喝了藥湯,辛麻感從喉嚨滑到腿裡,慢慢暖起來,像有股熱流在骨縫裡鑽。青雲還教他做“藿寄膏”:把藥渣搗成泥,加了點酥油,炒熱了敷在腿上,用布條裹住,“酥油能鎖溫,讓藥性在腿裡留得更久。”趙鐵柱每天來觀裡喝藥、換藥,三天後,腿不腫了,能慢慢走路;七天後,能拄著拐杖砍柴;到了清明,竟能背著柴禾下山,右腿靈活得像沒犯過病。


最新小说: 重生八零繡娘非遺逆襲 認錯親人後,假千金成萬人迷 地球青年漂流記 末世百年輪回錄 熵種紀元 列車求生,我的極儘升華 全能中場,為銀河戰艦護航! 中二少年與毒舌師傅的驅邪之旅 沈少卿探案 三國:曹營悍將,從馬鐙破陣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