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鐵柱給青雲送了把新打的柴刀,刀把上刻著淫羊藿和桑寄生的紋樣:“青雲師傅,您的藥和符真管用,比城裡的大夫還厲害!”青雲把柴刀遞給玄真子,玄真子摸著刀把笑:“青雲,你記住,用藥符不是記方子,是記人心、記草木心——趙鐵柱常年砍柴,腿受了濕寒,藿葉溫腎,桑寄生祛邪,符引氣和,這才是治病的根本。”青雲點點頭,把這方子記在《武當藥經》上,還添了自己的感悟:“驅痹符紋需仿桑寄生藤蔓,春采藿葉需帶露,此乃實踐所得,補《武當藥經》之缺。”
第四卷陳墨補典:藿符證文獻實踐先於文獻·智慧融合)
藏曆夏六月,省城的學者陳墨又來到了青玄村,這次他背著新抄的《武當山誌》和《本草備要》,臉上滿是興奮:“玄真道長,我在《武當山誌》裡找到了記載,說‘淫羊藿藥符同用,古已有之,然符紋、時節未詳’,這次來,就是想把您的口傳知識補進去!”
玄真子笑著迎他進觀,火塘上正熬著藥,藥香混著朱砂香飄滿觀堂。“陳先生,正好,村北的周寡婦得了盜汗的毛病,夜裡出汗像洗了澡,我正要用淫羊藿配五味子,畫斂氣符,你可以看看。”玄真子取出冬藏的淫羊藿根和秋采的五味子,“淫羊藿溫腎,五味子斂肺,腎屬水,肺屬金,金水相生,能止盜汗;斂氣符引氣歸元,不讓氣散了,這就是藥符同用的理。”
陳墨趕緊拿出紙筆,邊記邊看。玄真子畫斂氣符時,他注意到符紋是個“元”字圍著圓圈,像氣在打轉:“道長,這符紋有講究嗎?”玄真子點點頭:“斂氣符要畫得圓,氣才聚得住,朱砂要加半勺蜂蜜,氣才潤,不然會燥。這是青玄村老輩人的法子,《本草備要》裡沒寫吧?”陳墨翻著書,搖搖頭:“確實沒寫,隻說五味子能斂汗,沒提配淫羊藿,更沒提符。”
玄真子把淫羊藿根和五味子按二比一的比例切成碎末,放進鑄鐵藥鍋,加了點紅棗和溫水,用文火熬。藥鍋壁上貼著斂氣符,符紋對著火,他邊攪邊說:“盜汗是氣散了,熬藥要慢,讓藥氣和符氣慢慢融,不然斂不住氣。”熬了一個時辰,藥湯熬成淡紅色,盛給周寡婦喝。周寡婦喝了三天,盜汗輕了;七天後,夜裡不出汗了,能睡個安穩覺。
陳墨把這一切都記下來,包括畫符的材料、步驟、禱詞,采藥的時節、地點,熬藥的火候、輔料,還拍了符紋的照片:“道長,這些都是珍貴的實踐知識,能補文獻的缺!以前我覺得符咒是迷信,現在才知道,這是民間用了幾百年的智慧,符是‘引氣’的工具,藥是‘治病’的根本,兩者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療法。”
玄真子拿出《武當藥經》,遞給陳墨:“你看,這裡麵記的方子,都是老道長口傳下來的,有的在文獻裡找不到,可管用得很。比如冬采藿根配驅寒符治寒痹,春采藿葉配補氣符治虛損,這些都是實踐驗出來的。”陳墨接過書,小心翼翼地翻著,麻紙上的墨筆字有些模糊,卻透著歲月的厚重:“我要把這些都整理出來,寫進書裡,讓更多人知道武當藿符的智慧。”
陳墨臨走時,玄真子送了他一包春采的淫羊藿葉和幾張畫好的斂氣符:“陳先生,帶著這些,要是有人得盜汗,就能用。記住,藥符同用,心要誠,才能見效。”陳墨點點頭,背著書和藥符,一步三回頭地離開青玄村。他望著武當山的金頂,心裡明白:民間的口傳知識,不是文獻的補充,而是文獻的根,沒有這些活實踐,書裡的字也隻是死的。
結語藿符永續:武當傳薪火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武當山的雪又下了,青玄村的茅草屋裹著銀裝,三清觀的銅鈴響得歡快。老道長玄真子把《武當藥經》和朱砂盒交給徒弟青雲,手裡握著那支傳了三代的狼毫筆:“青雲,這書裡記的不是方子,是草木的性子,是人的苦樂;這符裡畫的不是紋路,是山神的護佑,是氣的流轉。以後,你要順著時節采藥,帶著誠心畫符,想著百姓的病,把武當藿符的法子傳下去。”
青雲接過書和筆,鄭重地點點頭:“師傅,我記住了,順時節,誠心意,念百姓,傳藿符。”他每天都會去北坡看淫羊藿,春采葉,夏采莖,秋采枝,冬采根,按時節畫符——燥咳用潤燥符,寒痹用驅寒符,盜汗用斂氣符,給村裡的人治病。小虎子長大了,跟著青雲學采藥;劉阿婆的孫子,跟著青雲學畫符;青玄村的人都說:“青雲成了新的玄真道長,藿符還是那麼靈。”
陳墨每年都會來青玄村,帶來新的書,也帶走新的實踐知識。他把武當藿符的智慧寫進《中國民間醫藥誌》,書裡配著符紋的圖,采藥的照片,還有村民的故事。他常對學生說:“青玄村的藿符,不是迷信,是人與自然相處的智慧——藥承草木之性,符引天地之氣,人順時節之理,三者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
是啊,武當的淫羊藿,從來不是一味普通的草;青玄村的符咒,從來不是一張普通的紙。藿符同用,藏著武當的魂——順時節,懂草木,敬山神;載著青玄的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五行相生,七情相須;更映著傳統醫學的根——源於生活的實踐,成於口傳的智慧,高於文獻的記載,歸於人心的健康。
從玄真子到青雲,從《武當藥經》到《中國民間醫藥誌》,從三清觀到更遠的地方,藿符的故事,就這樣在武當山間流傳,在火塘邊淬煉,在人心間紮根,一年又一年,伴著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守著青玄村的養生緣,也守著武當藥符傳承的薪火。
讚詩武當藿符讚
武當藿葉映山青,符引藥氣護民生。
秋潤冬溫驅燥寒,春生夏長逐痹疼。
五行相生金水濟,七情相須草木靈。
口傳智慧傳千古,薪火長明照武當。
尾章狼毫映雪:藿符續新篇
又是一個冬至,青雲帶著村裡的孩子去武當北坡采淫羊藿。雪沒過腳踝,青雲握著那支傳了三代的狼毫筆,像玄真子當年那樣,先從懷裡掏出黃紙,蘸著朱砂畫驅寒符,符紋是個“寒”字圍著火焰,孩子們在一旁跟著念:“符引藥,藥承符,寒邪散,身康足。”
小虎子已經十歲了,能幫著采藿根,他小心翼翼地順著根須挖,生怕斷了:“青雲師傅,您說山神會保佑我們嗎?”青雲笑著點頭:“會的,我們順時節采藥,帶著誠心畫符,山神就會護著我們,護著這武當山的草木。”孩子們把采好的藿根放進竹簍,鬆針墊在底下,保住根裡的陽氣。
回到三清觀,青雲在火塘邊熬藥,鑄鐵藥鍋咕嘟作響,藥香混著朱砂香飄滿觀堂。他給村裡的老人送藥湯,給孩子敷藥膏,觀堂裡滿是笑聲。有個新來的外鄉人問:“這些符真的有用嗎?”青雲指著武當山的金頂,笑著說:“符是心的影,藥是草木的情,心誠,藥靈,符就有用。”
春陽升起時,三清觀的藥圃裡,淫羊藿又發了新芽。青雲帶著新徒弟,教他認藥、畫符、熬藥,新徒弟問:“師傅,為什麼要藥符同用啊?”青雲摸著《武當藥經》,說:“因為藥要借氣,氣要借符,人要借自然,這是武當傳下來的活法,不能忘。”
武當山的雨還會下,雪還會落,淫羊藿還會生長,藿符的故事還會延續——那狼毫筆的墨跡,那鑄鐵藥鍋的藥香,那三清觀的銅鈴,那口傳的口訣,會像武當山的流水一樣,生生不息,流進更遠的歲月裡,照進更多人的健康裡,讓武當藿符的養生緣,永遠傳下去。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