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脂涉海:南洋百草靈韻記(1)_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 > 骨脂涉海:南洋百草靈韻記(1)

骨脂涉海:南洋百草靈韻記(1)(2 / 2)

明永樂年間,鄭和率領龐大的船隊,第七次下西洋,途經印尼爪哇島。此時,船隊已在海上航行數月,許多船員因長期顛簸、海風侵襲,患上了“航海病”——有的腰膝酸軟,無力掌舵;有的食欲不振,日漸消瘦;還有的因濕熱纏身,皮膚起疹,瘙癢難忍。

船隊停靠在爪哇島的泗水港時,鄭和見船員們疲憊不堪,心中焦急。他記得,出發前,太醫院的太醫曾贈他一包“補骨脂籽”,說此藥“溫腎健脾,祛濕壯骨”,適合航海之人。於是,他立刻命人取來補骨脂籽,炒香後,分給患病的船員,讓他們用溫水送服,每日三次。

船員王貴,已在船隊服役多年,這次航行中,他的腰疾複發,疼得連腰都直不起來,隻能躺在船艙裡。服用補骨脂籽三日,他便能扶著船舷走動;一周後,竟能重新掌舵。王貴激動地對鄭和說:“大人,這籽兒太神了!以前腰一疼,得躺上十天半月,現在竟好了!”

鄭和又讓醫官將補骨脂籽與船上的生薑、紅棗一同煮水,供全體船員飲用。船員們喝了幾天,不僅疲勞減輕,食欲也恢複了,皮膚的疹子也漸漸消退。鄭和欣慰地說:“這補骨脂,真是上天賜給遠航人的寶物!”

在泗水港休整期間,鄭和發現,爪哇島的氣候比中國濕熱得多,當地百姓也常患“筋骨酸痛”“皮膚瘙癢”之症,便想將補骨脂的用法傳授給他們,幫助他們緩解病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二、島民受贈

泗水港周邊的爪哇族村莊,有位長老叫阿卜杜拉,年近六旬,因常年在田間勞作,患上了“風濕骨痛”,每逢雨季,關節便痛得不能下床。村民們試過許多草藥,都不見效。鄭和聽聞後,親自帶著補骨脂籽和煮好的藥湯,來到阿卜杜拉的家中。

鄭和將補骨脂籽遞給阿卜杜拉,用剛學的爪哇語說:“這是‘骨脂籽’,炒香後服用,能治你的骨痛。”他還讓醫官為阿卜杜拉塗抹用補骨脂籽、芝麻油調和的藥膏。阿卜杜拉半信半疑,按鄭和的方法服用、塗抹。

三天後,阿卜杜拉的疼痛竟減輕了;一周後,能在院子裡散步;一個月後,雨季來臨,他的關節也沒有像往常那樣劇痛。阿卜杜拉激動地拉著鄭和的手,說:“感謝來自東方的貴人,是你帶來了‘仙藥’!”

消息很快傳遍了周邊村莊,村民們紛紛來到船隊停靠的港口,向鄭和求取補骨脂籽。鄭和慷慨地將船上剩餘的補骨脂籽分給大家,還讓醫官教他們用法:“炒香後可內服,治骨痛、疲勞;與油調和可外敷,治皮膚瘙癢;與食物同煮,能補身體。”

有位年輕的母親,她的孩子因濕熱纏身,皮膚長滿疹子,哭鬨不止。她按醫官教的方法,將補骨脂籽炒香碾粉,與椰子油混合,塗在孩子的皮膚上。次日,孩子的疹子便消了許多,也不哭鬨了。母親抱著孩子,向鄭和一行人磕頭致謝。

為了讓爪哇人能長期使用補骨脂,鄭和還讓船員們將帶來的補骨脂籽,撒在村莊周邊的土地上,教他們如何種植:“此草喜暖喜濕,種在溪邊、田間均可,半年即可收獲籽實。”

三、“鄭和豆”的由來

補骨脂在爪哇島生根發芽後,當地百姓發現,它不僅能治病,還能緩解疲勞。島民們多以種植咖啡、香料為生,每日勞作繁重,便常將補骨脂籽與咖啡果一同煮水飲用,既能提神,又能壯筋骨。

有一次,阿卜杜拉的孫子在田間勞作時,不慎從樹上摔下,摔傷了腿。阿卜杜拉便將補骨脂籽炒香後,與咖啡果、生薑一同煮水,讓孫子每日飲用,同時用補骨脂籽與蜂蜜調和的藥膏敷在傷口處。半個月後,孫子的腿傷便痊愈了,還能像往常一樣在田間奔跑。

阿卜杜拉感慨地說:“這‘骨脂籽’是鄭和大人帶來的,就叫它‘鄭和豆’吧!”這個名字很快被爪哇人接受,大家都稱補骨脂為“鄭和豆”,還在每年鄭和船隊停靠的日子,舉行“鄭和豆祭”,感謝鄭和帶來的“仙藥”。

爪哇島的農書《爪哇農事記》中,專門記載了“鄭和豆”的種植與用法:“鄭和豆,東方來客也,春種秋收,籽如褐珠。與咖啡同煮,飲之抗疲勞;與椰油同調,敷之治皮膚病;與雞肉同燉,食之壯筋骨。”書中還寫道:“此豆之傳,始於鄭和船隊,惠及爪哇百姓,是為海上絲路之美談。”

隨著時間的推移,“鄭和豆與咖啡同煮”成為爪哇島的傳統習俗。無論是田間勞作的農夫,還是港口搬運貨物的工人,都會在清晨煮一杯“鄭和豆咖啡”,喝完後渾身充滿力氣,一整天都不覺得累。一位老農夫說:“喝了‘鄭和豆咖啡’,扛著百斤重的香料,也能走三裡地!”

四、商貿中的“藥香”

16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來到爪哇島,開展香料貿易。公司的商人發現,爪哇人在與他們交易時,總會遞上一杯“鄭和豆咖啡”,喝了之後,原本因談判久坐而僵硬的身體,竟變得輕鬆起來。商人們好奇地問:“這咖啡裡加了什麼?竟如此神奇!”

爪哇商人笑著說:“這是‘鄭和豆’,能壯筋骨、抗疲勞,是我們的‘寶貝’。”他們還向荷蘭商人展示補骨脂的用法:有人用補骨脂藥膏塗抹因搬運貨物磨破的皮膚,很快便愈合了;有人因長期乘船,患上了“水手腿”靜脈曲張引發的疼痛),服用補骨脂籽後,疼痛明顯減輕。

荷蘭商人對補骨脂產生了濃厚興趣,他們發現,用補骨脂籽與當地的香料一同貿易,不僅能讓船員保持健康,還能受到爪哇人的歡迎。於是,他們開始收購補骨脂籽,將其與香料一同運往歐洲,還在船上為船員配備補骨脂藥膏,緩解航海帶來的不適。

有一次,荷蘭船隊在海上遭遇風暴,船隻受損,船員們不得不長時間在潮濕的船艙裡搶修船隻,許多人患上了“風濕性關節炎”。船長想起爪哇人的方法,讓船員們服用補骨脂籽,並用補骨脂藥膏塗抹關節。沒想到,一周後,大部分船員的症狀都得到了緩解,順利完成了搶修任務。

船長在航海日誌中寫道:“‘鄭和豆’是爪哇島最珍貴的禮物,它讓我們在漫長的航海中保持健康,也讓我們與當地百姓的貿易更加順利。這種來自東方的草藥,蘊含著神奇的力量。”

五、文化的印記

隨著“鄭和豆”在爪哇島的普及,它漸漸融入了當地的文化與生活。在爪哇人的婚禮上,新人會共飲一杯“鄭和豆咖啡”,寓意“同心協力,身體健康”;在孩子的成年禮上,長輩會贈送一包炒香的“鄭和豆”,希望孩子“身強體壯,勇擔責任”;在豐收節時,村民們會用“鄭和豆”祭祀土地神,感謝自然的饋贈。

爪哇島的皮影戲中,還出現了“鄭和贈豆”的劇目:燈光下,鄭和的皮影手持補骨脂籽,遞給患病的爪哇人,隨著劇情推進,病人漸漸康複,與家人歡聚。每次演出,台下的觀眾都會掌聲雷動,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對“鄭和豆”的故事深信不疑。

一位爪哇族的學者,在研究當地文化時發現,“鄭和豆”的傳說,不僅記錄了草藥的傳播,更承載了海上絲路的文化記憶。他在著作《爪哇草木與文明》中寫道:“‘鄭和豆’不是普通的草藥,它是東方與南洋的橋梁,是貿易與善意的象征。它讓我們明白,文明的交流,有時不需要宏大的敘事,一顆小小的草籽,便能傳遞溫暖與智慧。”

補骨脂在爪哇島的故事,就像一杯“鄭和豆咖啡”,初嘗有咖啡的醇厚,細品有草藥的辛香,回味則是跨越山海的文明交融。而這杯“咖啡”的香氣,還將飄向更遠的地方,在不同的文明中,釀造出更多的故事。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財迷心竅 大明雙影案 穿越六零:我的口糧堆成山 四合院:開局被截胡,反手拿暴擊 異能覺醒時代初期 特種兵:係統兵王,安然春風十裡 重生1983:開局戰神歸來 官場天眼:我能看到清廉值 擁有永恒天舟的我,打爆國運遊戲 剛到華娛:係統獎勵神級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