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第三回蜀地濕熱淋症苦珀砂同煎通淋路
貞觀二十一年夏,玄奘與窺基抵達蜀地邛崍山。蜀地多陰雨,濕熱之氣重,當地百姓常患“淋症”——小便澀痛,尿中帶血,嚴重者甚至無法排尿。邛崍山腳下有個村落,村醫用車前子、瞿麥治淋症,可今年雨水多,淋症格外嚴重,草藥竟不夠用了。
村長王老漢帶著村民找到玄奘,懇求道:“法師,村裡已有二十多人患了淋症,有的尿血,有的尿痛,再這麼下去,怕是要出人命啊!”玄奘跟著王老漢來到村裡,見一位叫阿桂的婦人正捂著小腹呻吟,她說:“法師,我這小便時像有刀子在割,還帶血,喝了草藥也不管用,夜裡疼得睡不著。”
玄奘診脈後,發現阿桂的脈象滑數,舌苔黃膩,正是“濕熱下注,膀胱瘀阻”所致的“血淋”。“王村長,”他問,“蜀地產琥珀,村民們用過琥珀治淋症嗎?”王老漢搖頭:“琥珀倒是見過,采珀人會用它治頭痛,沒聽說能治淋症啊!”
這時,一位叫老鬆的采珀人走了過來,他年過六旬,背著采珀用的銅鏟,說:“法師,我年輕時采珀,曾見過一位老郎中用琥珀治過砂淋尿中帶砂石),隻是方子忘了,隻記得要和一種‘金沙’似的東西同用。”
玄奘眼睛一亮:“你說的‘金沙’,怕是海金沙吧?海金沙能通淋利水,琥珀能活血散瘀,二者同用,正好能治濕熱淋症。”他當即開方:琥珀粉一錢、海金沙三錢、滑石五錢、車前子三錢,研成細末,每次取二錢,用米湯送服,每日三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王老漢讓人按方抓藥,可村裡沒有海金沙,老鬆主動說:“我知道山澗邊有海金沙,我去采!”他背著竹簍,冒著小雨進山,不到兩個時辰,便采回了一大把海金沙——那草的孢子粉呈金黃色,落在紙上像細沙,難怪叫“海金沙”。
阿桂服下藥粉的當日,小便澀痛的症狀便減輕了;服到第三日,尿血停止,小便也順暢了。村裡其他患者也紛紛按方服藥,不到十日,淋症便全部平息。阿桂拉著玄奘的手,感激道:“法師,您這方子比草藥靈多了,以後再患淋症,就知道怎麼治了!”
玄奘又向老鬆請教采珀的經驗。老鬆帶著他來到邛崍山的鬆林,指著一棵皮裂如鱗的老鬆說:“法師您看,這種鱗皮鬆的根下,最容易出琥珀。霜降後采珀最好,那時鬆脂凝結得厚,珀質也純。采的時候要順著鬆根挖,不能用蠻力,不然珀會碎,藥效也會散。”
他還從懷裡掏出一塊琥珀,遞給玄奘:“這是去年采的‘水珀’,色淡如清水,治淋症最好;之前您用的蟲珀,安神效果強,各有各的用處。”玄奘接過水珀,對著陽光看,果然澄澈透明,內裡沒有雜質。“原來琥珀的種類不同,藥效也有側重。”他對窺基說,“這就是民間的智慧,書本上可學不到。”
當晚,玄奘在村裡的祠堂整理病案,老鬆又來拜訪,說:“法師,我想起老郎中的方子了,他當時還加了石韋,說能清熱止血,對血淋更有效。”玄奘忙記錄下來,補充道:“石韋性寒,能清熱涼血,若淋症伴有尿血,加石韋三錢,效果更佳。”
離開蜀地前,玄奘將蜀地用琥珀治淋症的經驗,與《神農本草經》《名醫彆錄》中的記載相印證,發現《名醫彆錄》中“琥珀通五淋”的記載,正是源於民間實踐。“醫道就像這琥珀,”他對窺基說,“文獻是珀的質,實踐是珀的光,隻有質與光結合,才能成真正的珍寶。接下來,我們去揚州,那裡是水運樞紐,琥珀的用法定更豐富。”
上卷第四回揚州碼頭瘡瘍惡珀膏外敷愈頑疾
貞觀二十二年秋,玄奘與窺基抵達揚州。揚州是大唐的水運樞紐,碼頭上來往的商船絡繹不絕,搬運工們常年負重勞作,多患“瘡瘍”之症——皮膚破損後感染化膿,久不愈合,有的甚至爛到骨頭。
碼頭旁有個小藥鋪,掌櫃姓陳,專門給搬運工治瘡瘍。這日,搬運工大牛被抬到藥鋪,他的左腿膝蓋處有個碗口大的瘡瘍,膿血直流,氣味刺鼻,陳掌櫃用了金黃散、生肌膏,都不見好轉。“大牛這瘡瘍是‘熱毒壅盛,氣血瘀滯’所致,”陳掌櫃歎道,“膿血不除,新肉難生,再這麼下去,怕是要截肢了。”
玄奘路過藥鋪,見大牛痛苦的模樣,便上前查看。他發現瘡瘍周圍的皮膚紅腫發熱,按壓時大牛痛得大叫,確是熱毒深重之症。“陳掌櫃,”玄奘說,“你用的藥多是清熱的,卻少了化瘀生肌的藥,難怪效果不佳。”
“那該用什麼藥?”陳掌櫃問。玄奘說:“琥珀既能活血散瘀,又能解毒生肌,若製成膏劑外敷,定能除膿血、生新肉。”他讓窺基取出琥珀粉,又對陳掌櫃說:“取豬油一斤,熬化後加入琥珀粉五錢、黃丹三錢,攪拌均勻,冷卻後製成琥珀膏。先用生理鹽水清洗瘡瘍,清除膿血,再敷上琥珀膏,每日換藥一次。”
陳掌櫃按方製作琥珀膏——豬油熬化後,加入琥珀粉,鍋中頓時泛起淡金色的泡沫,還帶著鬆脂的清香;加入黃丹後,膏體漸漸變成暗紅色,冷卻後質地細膩,敷在皮膚上竟不覺得油膩。
大牛敷上琥珀膏的當日,瘡瘍處的疼痛便減輕了;敷到第三日,膿血明顯減少,紅腫也消退了;敷到第七日,瘡瘍處竟長出了新的肉芽;不到半個月,瘡瘍便完全愈合,隻留下一道淺淺的疤痕。大牛能下地走路時,特意給玄奘送了一筐新鮮的螃蟹,感激道:“法師,您這琥珀膏救了我的腿,以後我還能靠搬運養活家人!”
消息傳開後,揚州碼頭的搬運工們紛紛來藥鋪求琥珀膏。陳掌櫃發現,用琥珀膏治療瘡瘍,愈合速度比之前快了一倍,且不易複發。他對玄奘歎道:“我行醫三十年,竟不知琥珀還有這用處,法師真是開闊了我的眼界!”
玄奘又向陳掌櫃了解揚州民間用琥珀的情況。陳掌櫃說:“揚州的富商喜歡用琥珀做飾品,也有人用琥珀粉治失眠,隻是用得不多。倒是有個老漁民,說用琥珀碎塊煮水喝,能治咳嗽咯血,隻是我沒驗證過。”
玄奘當即派人找到老漁民。老漁民姓趙,年過七旬,他說:“我年輕時出海捕魚,淋了風寒,咳嗽咯血,吃了很多藥都沒用。後來一位高僧告訴我,用琥珀碎塊三錢,與川貝母三錢同煮,喝了半個月,咳嗽就好了。”
玄奘讓老漁民演示如何煮藥——琥珀碎塊放入砂鍋中,加入清水三升,與川貝母一同煎煮,煮到水剩一升時,濾出藥湯,呈淡紅色,入口微苦,卻帶著一絲清甜。“這藥能潤肺止咳、活血止血,”玄奘分析道,“琥珀的溫性能中和川貝母的寒性,二者同用,既能清熱潤肺,又不傷脾胃,正好適合風寒入肺、瘀血阻絡所致的咳嗽咯血。”
他讓窺基記錄下這個方子,又對陳掌櫃說:“民間藏著許多醫道智慧,隻是沒人整理。我們此次西行,就是要將這些口傳經驗與文獻記載結合,讓更多醫者受益。”
離開揚州前,玄奘將揚州用琥珀治瘡瘍、咳嗽的病案整理成冊,又查閱了《揚州府誌》,其中記載:“隋代,揚州富商以琥珀粉塗麵,謂其‘能解毒養顏’,後民間效仿,用琥珀粉配珍珠粉敷麵,治麵部瘡癤。”玄奘將這則記載補充到病案中,心中愈發堅定了編纂《琥珀醫禪錄》的想法——他要讓這藏著禪心與醫道的琥珀,成為連接文獻與實踐、佛教與中醫的橋梁。
窺基望著玄奘整理病案的身影,輕聲問:“師父,我們接下來要去哪裡?”玄奘抬起頭,望著窗外的運河,目光堅定:“回長安。我們已收集了長安、洛陽、蜀地、揚州的經驗,是時候開始編纂《琥珀醫禪錄》了,讓這些智慧能傳於後世,護佑更多眾生。”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