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標識的區域就在棲霞嶺深處,一個叫“雲霧穀”的地方。陳文修向當地山民打聽,得知那地方地勢險要,常年雲霧繚繞,少有人敢去。有傳說稱穀中有仙草,也有說穀中鬨鬼,眾說紛紜。
陳文修備足乾糧,按照地圖指引向雲霧穀進發。這條路比他想象的要難走得多,幾乎是攀岩而行。有幾次他險些失足,幸得抓住藤蔓才化險為夷。
走了約莫兩個時辰,眼前豁然開朗,果然是一處幽深的山穀。穀中奇花異草遍布,溪水潺潺,雲霧繚繞其間,真如仙境一般。
陳文修對照地圖,向穀中深處走去。不多時,看到一處瀑布如白練垂掛山前,水聲轟鳴。地圖上標記的地點,正在這瀑布之後。
陳文修鼓起勇氣,穿過水幕,發現後麵果然彆有洞天——又是一個石室,比之前那個略小,但更為精致。石室中央有石台,台上放著一隻古舊的木匣。
他走近石台,見木匣上無鎖,便輕輕打開。匣中並無金銀珠寶,隻有三卷古書。第一卷書頁上寫著《金剛經釋疑》,第二卷是《明心見性錄》,第三卷則無書名,似是隨筆劄記。
陳文修小心翻開第三卷,見開頭寫道:“餘慧明,少時出家,中年得道,於此石室修行三十載。今將西去,特留此經解,待有緣人得之...”
陳文修心中震撼,原來這真是慧明法師的遺物!他繼續閱讀,得知慧明法師在此修行期間,對《金剛經》有獨到領悟,遂將心得記錄下來。書中還提到,法師曾在石壁寫經時注入了修行功力,若有心誠之人虔誠抄寫,經文自顯靈異,指引來此。
劄記最後寫道:“得我書者,非為私藏,當傳之於世,利益眾生。若懷私心,必遭天譴;若存公益,自得福報。”
陳文修肅然起敬,向石台行三拜九叩大禮,發誓道:“弟子陳文修,得蒙法師垂青,必當謹遵教誨,將經書傳之於世,絕不敢有私心。”
他將三卷經書小心包好,放入行囊,離開了雲霧穀。
回到棲霞嶺下的客棧,陳文修便開始研讀這三卷經書。《金剛經釋疑》對經文有深入淺出的解釋;《明心見性錄》則是修行心法;第三卷劄記記錄了慧明法師的修行經曆和感悟。
陳文修本是聰明之人,讀這些經書後,如醍醐灌頂,往日對功名的執著漸漸放下,心胸開闊許多。他在客棧住下,白日研讀經書,晚上整理筆記,不知不覺過了半月有餘。
一日,陳文修忽然想起科舉在即,本該啟程赴京,卻發現自己對功名已無太多興趣。正猶豫間,收到家書,言母親病重,盼他速歸。
陳文修是孝子,接到家書後即刻收拾行裝返鄉。臨行前,他特意繞道再去了一趟石室,拜謝慧明法師指點之恩。
回到家時,母親病情已稍有好轉。陳文修悉心照料,同時將慧明法師的經書反複研讀,並開始著手將其整理成冊,以便傳播。
奇怪的是,自從回鄉後,陳文修身上開始出現一些異常現象。先是鄰居家失火,他衝入火場救人,火舌舔身卻毫發無傷;後是鄉裡瘟疫流行,他日夜照料病人,自己卻始終無恙。鄉人紛紛傳言,說陳文修得了仙緣,有神靈護體。
陳文修自己也感到不可思議,想起慧明法師劄記中提到的“若存公益,自得福報”,心中似有所悟。
這年秋天,母親病愈,催促陳文修再次赴京應試。陳文修雖已淡泊功名,但不願違逆母意,便再次踏上科舉之路。
與前三次不同,這次陳文修心境平和,不再患得患失。考試結束後,他並不焦急等待放榜,而是在京城尋訪名刹古寺,與高僧探討佛法。
放榜之日,陳文修竟高中進士,且名次靠前。不久,他被任命為某地知縣。赴任前,他回鄉省親,將母親接至任所奉養。
陳文修為官清正,體恤民情,深得百姓愛戴。公務之餘,他繼續整理慧明法師的經解,並開始在當地講授《金剛經》,吸引了眾多聽眾。
然而,陳文修的名聲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當地有個叫趙德榮的鄉紳,原本橫行鄉裡,被陳文修懲治後懷恨在心,暗中收集陳文修“傳播邪說”的證據,欲加以陷害。
一天晚上,陳文修在書房整理經書,忽聽窗外有異響。推窗查看,隻見一道黑影匆匆逃走,窗台上留下一封匿名信。信中警告他停止講經,否則必有災禍。
陳文修一笑置之,繼續他的工作。不久,上司果然接到匿名舉報,稱陳文修不務正業,傳播異端邪說。上司派員調查,卻發現陳文修政績卓著,百姓交口稱讚,所謂“邪說”實為佛法經典,無可指摘。
趙德榮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重金聘請江湖術士,欲用邪術加害陳文修。
術士設壇作法,連續七日詛咒。最後一晚,雷電交加,術士在法壇上突然慘叫一聲,七竅流血而亡。趙德榮聞訊大驚,以為陳文修真有神靈護體,再不敢生事。
這些事陳文修本不知情,直到趙德榮臨終前良心發現,遣人送信謝罪,他才得知原委。陳文修不計前嫌,親自探望病重的趙德榮,為其講解佛法,使趙德榮臨終前得以心安。
時光荏苒,陳文修為官十年,政績斐然,卻因不喜官場傾軋,最終辭官歸隱。他回到家鄉,建了一所書院,專門講授佛法經典,尤以《金剛經》為主。慕名而來求學者絡繹不絕。
晚年,陳文修將慧明法師的三卷經書與自己的心得體會合為一冊,刊印流傳,書名為《金剛經心要》。此書後來成為佛門重要典籍,流傳後世。
陳文修活到九十高齡,無疾而終。臨終前,他告訴弟子,自己夜夢慧明法師來接引,將歸極樂。弟子們依他遺願,將其安葬在棲霞嶺石室旁,墓碑上刻著“金剛弟子陳文修之墓”。
傳說每逢月圓之夜,石室中仍有誦經聲傳出,有人甚至看到石壁經文泛發金光,認為那是陳文修與慧明法師在繼續他們的佛法討論。
而那座石室,至今仍被當地人稱“寫經洞”,吸引著有緣人去探訪感悟。
完)
喜歡子夜異聞請大家收藏:()子夜異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