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目前最高的長輩就是林奶奶,村裡都是長子養老,剩下三個兄弟每個月出定量的米麵糧油,錢多錢少就看各家的能力和心意。
林大伯早早就說好大年三十在他家過,林觀複他們便沒開火。
林觀複感受著比前兩天還要劇烈的寒風,雖然沒有下雪,但大早上毛巾居然都被凍得僵硬了,一塊塊的捏折發出解壓的聲音,如果不在乎凍手的話,還挺有趣的。
下午兩點多,林觀複跟在爸媽身後踩在泥濘的小路上往林大伯家走,手裡就抱著一個收音機,林運糧和陳霞手上都提著東西。
到林大伯家過年,自然也不能真全部讓人家出菜出力。
林運糧走在最前麵,走在不足五十公分的田埂上,回頭叮囑林觀複:“觀複小心點,這個走起來還是很滑的。”
林觀複眼睛緊緊盯著地上,其實腳趾頭都已經繃到最用力了:“爸,我儘量小心地走。”
至於會不會摔,就看運氣了。
大伯家走路不到十分鐘就到了,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座貼了新窗花的土坯房,堂屋裡的八仙桌已經擺出來了,林奶奶正坐在灶房裡烤火。
農村的灶房是真的大,做飯之餘還能擺兩桌的空間,冬天一大家子基本就窩在灶房裡其實很暖和。
林奶奶身上穿著林觀複賣的藏藍色棉襖,一開始還說她年紀大不穿這個偏亮的顏色,這會兒眼睛都笑得隻看見一條縫。
“三叔和三嬸帶著我們家大學生來了!”大堂嫂正在灶房忙活,手往身上的圍裙擦了擦,接過陳霞手裡的東西,“觀複來得正好,他們正在烤糍粑,蘸點紅糖不知道多香。”
自家打的糍粑很香,烤得焦焦脆脆的,裡麵還黏得拉絲,蘸點糖可香了。
不過每次吃一個就夠了。
“那好啊,我正惦記家裡的這些,在外麵可沒家裡的香。”
林觀複進到灶房和林奶奶還有長輩們打完招呼,感覺嘴皮子都累了,其他人自覺地騰出來一個地方讓她放收音機,等到裡麵傳出來說相聲的聲音,一群人瞬間圍攏過來,大氣都不敢出。
林大伯娘還遞過來一個布套:“灶房裡都是灰,觀複套在收音機上麵彆弄臟了。”
林觀複找了個遠離收音機的地方坐下,聲音對她而言有些大,但林奶奶顯然很適應,其他人也隻覺得熱鬨好聽。
小堂妹湊到她身邊問起省城的生活,一下子吸引了不少年輕的堂兄弟們,他們不好意思貼著林觀複,但聽聽說話又沒關係。
林觀複倒是沒有故意饞他們,隻是照實地說省城的大學生活,但也足夠讓他們向往。
“其實也有條件不好的學生,隻不過學校會有勤工儉學的機會,省城那邊慢慢地放開了,做生意的比我們這裡多,機會也更多一些。”
林大堂哥忍不住說:“那不是做個體戶嗎?”
沒說投機倒把就算是這幾年的進步了。
林觀複耐心地解釋:“確實是個體戶,但國家已經對這些有管理規劃,做個體戶也要申請執照和材料,目前是鼓勵態度,所以我那個小作坊才能掙到一點錢。”
“更多時候還是得靠著政策的東風,要不然我們沒人脈、沒本金,很難折騰起來的。”
其他人聽著都覺得不敢相信,小堂妹突然問:“觀複姐,大學男女能處對象嗎?”
林觀複低頭看著她青澀的小臉,沒有懷疑她春心萌動,但十六歲的年紀有朦朧的想法很正常。
“當然可以,但同樣不能亂搞男女關係,要不然會對個人和學校造成惡劣的影響,耍流氓的談戀愛在哪都不行的。”
“觀複說話真有趣,不愧是讀過書的。”
林觀複無奈,她對於鄉親們和家裡人總用“大學生”來代指她還是有些羞恥感。
雖然知道他們不是挖苦諷刺,但她心裡每次聽見都很窘。
“開飯咯!”
林四叔端著一大盆熱情騰騰的小雞燉蘑菇進來,後麵家裡的女人們排著隊端菜過來,林觀複和幾個堂兄起身去盛飯拿筷子。
第一碗自然是給林奶奶的,八仙桌上已經堆滿了各種菜,林觀複還瞧見自家炸的魚又被複炸了一遍端上來,瞧著都香酥冒油。
今年過年的菜很豐盛,打完的肉菜應有儘有,林觀複這次再也不願意坐八仙桌上了,還是更願意和堂兄弟們站著夾菜更方便。
反正又不缺這口吃的,伯娘們另外一桌的菜同樣紮實,就讓男人們和幾個結婚的堂兄坐在八仙桌吃飯。
林觀複就站著夾菜吃,炸肉丸子、小雞燉蘑菇裡麵的乾菜和蘑菇、炸魚塊都很對她的胃口,尤其是吸滿湯汁的乾菜,大冬天吃上一口真是美滋滋。
家裡紅薯粉做的紅薯粉條更是有嚼勁,和塑膠跑道口感完全不一樣,得益於他們在灶房吃,還能在火堆上煮個家常般無辣的火鍋,青菜和紅薯粉下下去每次都一掃而空。
林觀複正吃著呢,碗裡就多了兩塊仔排和紅薯粉:“這一份好了,你啃這個排骨,脆脆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林觀複吃得美滋滋,啃著帶脆骨的排骨,嘴裡嘎嘣嘎嘣脆響。
“這個紅薯粉你二伯做得確實好,明年我讓他幫忙做一點。”陳霞見她今年喜歡吃這個也沒懷疑,她也挺喜歡這個口感,不過做得沒林二伯家好。
林觀複嘴裡被塞滿了沒辦法回答,隻能連連點頭。
她好久沒吃過這麼順滑又有嚼勁的紅薯粉了,不像以後,有些人連紅薯粉都要造假,真是喪良心的。
屋外寒風依舊在時不時呼嘯,屋內一家人推杯換盞,吃飯的速度慢下來但並沒有散席,男人們都開始討論開春後的農事,女人這邊也八卦不斷,林觀複雖然不說話,但眼睛亮亮的,這可比收音機好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