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包產到戶_水煮大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水煮大明 > 第6章 包產到戶

第6章 包產到戶(1 / 1)

李勇在明朝的日曆都快翻禿嚕皮了。每天瞅著軍戶們那死魚般的眼神,他腦瓜仁都快想破了——咋才能把這幫人從蔫黃瓜變成小老虎?咋才能讓他們心甘情願跟自己混?瞅瞅那些穿越小說裡的主角,往那兒一站,往那兒一吼,嘩啦啦就有一幫人哭著喊著要當小弟。可咱呢?在這兒晃悠了一個多月,連條狗都懶得衝咱搖尾巴。

"啪!"李勇一巴掌拍在腿上,差點把自個兒拍成殘疾。哎呦臥槽!咋把祖傳絕技給忘了?土改啊!這玩意兒當年在中國農村簡直就是開掛般的存在。你瞧瞧那些中國農民,天不怕地不怕,就服土地改革這一套,改革開放,一個聯產承包製,中國就再沒缺過糧。啥大道理都不用講,分田到戶四個字就夠他們熱淚盈眶了。

春分將至,金山衛的晨霧還凝著海水的鹹腥。李勇踩著薄霜推開祠堂斑駁的木門,五位須發皆白的老者正跪坐在青磚地上,銅煙杆在晨光裡明明滅滅,活像廟裡的小神像。

"老丈們請起。"李勇伸手攙起最年長的趙老漢,觸到對方手背上龜裂的凍瘡,心裡猛地一揪。去年大旱的慘狀浮現在眼前——枯死的莊稼地,啃樹皮的孩童,還有那漫山遍野的逃荒隊伍。

"百戶大人,莫要再提了......"孫老頭突然嚎啕起來,渾濁的老淚砸在青磚上,"小孫子的娘...她餓得啃觀音土,腸子都給堵死了......"

話音未落,祠堂梁柱上的銅鈴突然無風自動,"叮當"一聲脆響,驚得眾人齊齊噤聲。李勇目光掠過牆上那塊"忠義堂"的斑駁匾額,嘴角扯出一絲苦笑——這忠義二字,怕是早被餓肚子的怨氣泡軟了筋骨。

"今日不提傷心事。"李勇扶正梁上搖晃的銅鈴,"我請各位來,是要說件大事。開春後,衛所的收租規矩要改——往後按收成分成,無論豐歉,衛所隻取三成!"

"啊?"五位老者齊刷刷瞪圓了眼睛,好像廟裡的泥塑突然活了過來。趙老漢顫抖的手指幾乎掐進掌心:"三成?您...您當真是活菩薩轉世!"

"諸位快請起。"李勇扶著趙老漢發抖的肩膀,朝範鈞使了個眼色。老管家立刻掏出早就準備好的文書,逐條念給老人們聽。當聽到"每戶可留七成收成"時,孫老頭突然一拍大腿:"我的老天爺!這般算來,我家今年能多攢下兩石糧!夠給小孫子說門親事了!"

最年輕的李老漢掰著手指頭算得興起:"七成收成!能添置新犁頭,還能給屋漏的地方加蓋草簾子!"話音未落,其他老者已齊刷刷跪了一地:"願為百戶大人效死!"

看著這群昨天還像蔫黃瓜似的老頭,今兒個跟打了雞血似的紅光滿麵,李勇心裡暗爽:地聚人散,地散人聚,這分田地的法子果然比菩薩顯靈還管用!偉人誠不欺我,這招"土改"真是屢試不爽的殺手鐧啊!

臘月寒冬,鐵匠鋪裡火星子劈啪亂炸。自從分了地,衛所裡立馬蹦躂出個互助社,公推出來的四個種田好把式今兒個齊刷刷蹲在鐵匠鋪,跟打鐵的杠上了。

"王五哥,你給瞅瞅這圖紙。"張老漢把皺巴巴的改良犁設計圖拍在鐵砧上,活像拍戰書似的。王五盯著圖上那彎彎曲曲的犁鏵線條,額角青筋一跳一跳的:"這玩意兒比咱祖傳的犁還刁鑽!不過咱鐵匠鋪的手藝,保管給你錘出來!"

趙老漢更絕,懷裡抱著個木頭疙瘩直接往地上一墩:"水車得用榆木做龍骨,竹節串的引水槽得繞過鹽堿地......"話沒說完,其他幾個老把式也跟著嚷嚷起來,這個要鐮刀要輕便,那個要耙子加防滑齒,鬨得鐵匠鋪跟菜市場似的。

"得!"王五抹了把汗,抄起鐵錘往砧子上一墩,"咱這就開爐,保準讓你們用上稱手的家什。"爐火映得他滿臉通紅,倒像是廟裡的關二爺顯靈。

正如百戶大人所言,要耕種就必須耕種得當,要提高田地的產量,必須使用最優質的農具,同時農業基礎設施也必須完善。將土地分配到戶與互助社的結合,是土地改革後的一項有力措施,確保豐收和高產的不二法門。

"王五,光靠咱這膀子力氣可打不出那麼多農具。"李勇將通紅的鐵坯往砧子上一摜,火星子"劈啪"炸開,"得把那鼓風機改成水力驅動,用城外河水做動力,這事兒得趕緊辦。"

殘破窗紙漏進的陽光在地上拉出李勇長長的影子。他盯著鐵匠鋪裡手忙腳亂的匠人們,突然想起現代工廠裡"哐當哐當"的流水線:"王師傅,咱給打鐵鋪也整條流水線咋樣?分成六組,每組專打一個部件。就跟織布似的,你專管梭子,我專管經線,保準比現在快。"

"叮——"精鋼在鐵錘下迸出清脆的鳴響,一個齒狀齒輪漸漸成型。王五捧著零件眯眼端詳,突然咧嘴一笑:"這玩意兒要是安在水車上......"他一拍大腿,眼睛瞪得像銅鈴:"百戶大人!用這水力鼓風機打銃,咱每月至少能造十二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清明雨細得像繡花針,李勇站在新田埂上,看五十多個軍戶蹲在地頭擺弄改良曲轅犁。鬆江來的農師陳老實突然一拍大腿:"這豬骨灰拌草木灰的肥料,比官府發的強十倍不止!"

"張叔,您試試這個!"李勇遞過把新式耙子。老張頭接過來時手直哆嗦——這耙齒比他祖傳的寬了三寸,掂在手裡卻輕得像柳枝。"老朽活了大半輩子,今兒個可算開洋葷了!"

曬穀場上,十幾個婦人正攤稻種通風處晾曬。張老漢家的林氏捧著竹簸箕,把精選的稻粒倒進麻布口袋,嘴裡念叨:"今年攢的稻種,可是拿三鬥糙米換的寶貝疙瘩!"

戌時的學堂燈火如星。十五歲的李二牛趴在沙盤前,指尖劃過梯田紋路:"先生,這魚鱗狀的排水溝真能擋住老天爺的脾氣?"王保國晃著木製水車模型,閘板開合間帶起一陣風:"潮漲東閘閉,潮落西閘開。不出半月,這百畝爛泥灘就能長出香噴噴的稻子!"

卯時三刻的烽火台籠著薄霧。李勇攥著浸透海水的碼頭圖,看東方海平線浮起第一縷金光。船工號子混著潮聲飄來,鐵釺鑿石的叮當聲裡,新砌的碼頭石墩正一寸寸向海中延伸。

衛所東門的木牌坊下,互助社的學徒們喊著號子架設竹渠。改良水車吱呀轉動,清亮的河水順著竹節槽淌進鹽堿地,泛起星星點點的漣漪。老張頭蹲在地頭,捧起一把滲著堿花的泥土,眯眼笑道:"這土疙瘩喝飽了水,該換身新衣裳嘍!"

清明雨剛潤透大地,衛所上下已翻湧著新氣象。破曉時分有船工號子叩擊海天,晌午時分見水車吱呀轉動生機,暮色裡學堂沙盤上的溝渠正孕育著秋天的希望。在這片舊世界的傷疤上,春的脈搏正強勁躍動。

一年之計在於春,萬物開始生機勃勃,李勇這會兒蹲在田埂上,褲腳沾著新泥,手裡攥著改良過的曲轅犁;過會兒又鑽進鐵匠鋪,掄著鐵錘敲打農具,火星子濺得滿臉都是;這頭剛幫著規劃碼頭擴建,那頭又鼓搗新式水車。穿越這三個月來,他活像個被扔進滾筒洗衣機裡的抹布,被舊世界的各種爛攤子甩得暈頭轉向。

好在地裡的秧苗抽出了新芽,鐵匠鋪的流水線開始運轉,碼頭的改造也初見成效。在這地獄難度的新手村,李勇總算摸到了幾件像樣的裝備——幾張設計圖紙、幾個靠譜的本地幫手,還有那群開始相信"種地也能致富"的軍戶們。雖然前路依舊漫漫,但至少,春天的第一縷陽光已經照進了這片飽經滄桑的土地。

金山衛的春耕號子剛爬上田埂,李勇就算明白了——在這窮得叮當響的衛所,沒錢寸步難行。還需要想辦法搞錢,隻有增加收入來源,才能更好的活下去,於是思來想去,他決定嘗試常規穿越者發展副本模式,見效最快的就是來點高度酒,米酒那點度數撐死十八度),連啤酒都比不上,咋能換錢?

這天他把倆木匠拽到後院:"今兒個玩把大的!"說著搬出偷偷藏了半月的四川某名酒廠參觀筆記。大米、高粱、紅薯在石臼裡咕嚕嚕轉著圈,蒸餾裝置架得歪歪扭扭——說白了就是個大號蒸籠接根彎管子。

"蒸汽遇冷變酒水..."李勇比劃著酒廠老師傅的手勢,木匠老張頭舉著葫蘆瓢當冷凝器,差點把自己燙成紅臉關公。折騰七八回,終於餾出半碗琥珀色的液體。

"來,嘗嘗!"李勇遞過粗陶碗。倆木匠眼睛瞪得像銅鈴,仰脖子"咕咚"就是一大口。三秒後,老張頭突然栽進酒缸裡,嘴裡還嘟囔著"這...這比燒刀子還..."話沒說完就打起了呼嚕。唉,這沒經過酒精殺場的古人是真的菜,李勇當場不由鄙夷的眼光看著兩個二貨。

喜歡水煮大明請大家收藏:()水煮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修仙種田:求仙子賜葉 網遊:開局無限藍,我成神級法師 穿書成女配:隻為泡男二 陶家傳 轉職神廚,隨身斬仙飛刀很合理吧? 重生之我在樹人傳小說 最後一個武林 在線鑒寵,大哥這狗認為在訓你啊 死神也有KPI 超級神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