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參觀衛所_水煮大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水煮大明 > 第11章 參觀衛所

第11章 參觀衛所(1 / 1)

九九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或“登高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詩意的節日之一。它不僅承載著千年的文化記憶,更融合了登高祈福、辟邪祛災、養生保健等多重民俗,堪稱古代版的“健康養生節+戶外狂歡節”。

古人認為九月九日陽氣最盛,登高不僅能避災祈福,還能“接地氣”強身健體。秋高氣爽時節,登上高山遠眺,既能欣賞漫山紅葉,又能呼吸新鮮空氣,堪稱古代版的“有氧運動”。

茱萸因其濃烈香氣,被古人視為“辟邪翁”。人們將其插在頭上、佩戴於臂,或製成香囊隨身攜帶,既防蟲又祈福,堪稱古代版“多功能防護神器”。

菊花酒清香甘甜,具有清熱解毒、明目祛火的功效。古人常在重陽節釀製,來年再飲,寓意“時間沉澱的滋味,才是最好的祝福”。

吃重陽糕:諧音梗玩得最溜的節日美食,“糕”與“高”諧音,寓意“步步高升”。古人甚至將其做成九層寶塔狀,象征“九九長壽”,堪稱古代版“蛋糕界的奢侈品”。

重陽節正值菊花盛開,古人不僅賞菊,還舉辦菊花大會、點燃菊燈,把節日過成了一場“花藝燈光秀”,堪稱古代版“沉浸式賞花體驗”。這些習俗不僅傳承了千年的智慧,更寄托了人們對健康長壽、平安吉祥的美好祝願。

重陽節的薄霧如輕紗般緩緩散去,衛堡東側的金山漁港迎來了第一縷晨光。金色的陽光灑在海麵上,波光粼粼,整座漁港仿佛被鍍上了一層暖色調的濾鏡,連空氣都染上了秋日的清爽。

李標腰佩佩刀,步伐穩健地走在金山衛直道上。他新蓄的短須在海風中微微顫動,衣擺隨風飄揚,發出獵獵聲響,整個人看起來既精神又颯爽。

緊隨其後的五人各具風采,陳子龍複社核心成員)麵容清瘦,目光深邃;方以智手持折扇,眼角微垂,一副“我早就看透一切”的淡然表情;趙禮緊跟其後,手裡一把四季不離身的折扇;吳承誌和沈星奕並肩而行,一個沉穩,一個瀟灑,顯然已經為今天的聚會做好了萬全準備。

六人沿著海港邊的石板路前行,身後是漸漸蘇醒的漁港,漁船輕輕搖晃,漁民們開始忙碌,新的一天在重陽節的氛圍中拉開了序幕。

五人的發髻間都斜插著茱萸枝,秋風吹過,茱萸的香氣混著晨露的濕潤,在陽光下若隱若現。陳子龍望著前方筆直的軍營大道,忽然輕笑一聲:“李隊正真是雅興不淺。”他目光掃過那條被晨光曬得發亮的石板路,“百戶管轄之地,連道路都修得比江南驛道還平整。”

話音未落,晨霧已消散殆儘。軍營外突然響起一陣整齊的跑步聲,地麵微微震顫。二十名赤裸上身的青年疾馳而過,他們穿著靛藍布褂衫,腿纏朱紅綁腿,古銅色的脊背在陽光下泛著油亮的光。邊跑邊喊號子:“一!二!一!”尾音未落,又齊聲唱起《滿江紅》:“怒發衝冠,憑欄處——”粗獷的嗓音驚飛了路邊槐樹上的麻雀,揚起的塵土撲簌簌落在六人腳邊。

“這是……?”方以智折扇半掩麵,眼角微挑。

“新募的鄉勇。”李標嘴角一揚,“每日寅時三刻起來跑山,酉時還要練銃。”

話音未落,營地西側的靶場突然傳來“砰砰”數聲巨響。十名火銃隊士兵正分組輪換訓練——五人裝填火藥鉛彈,五人瞄準射擊,動作利落得像在演武場上繡花。“預備——放!”隊正楊皋的吼聲震得蘆葦叢簌簌作響。硝煙未散,另一隊士兵已端著裝有短矛的火銃衝向稻草人,齊聲嘶吼:“殺!殺!殺!”雖隻有十人,卻似千軍萬馬撲來,驚得碼頭邊停泊的漁船桅杆上的海鷗“撲棱棱”飛起一片。

六人轉過彎道,眼前豁然開朗。金山港的碼頭上,王保國正帶著一隊赤膊漢子做水下訓練。這些皮膚黝黑的漁民後代背著粗麻布沙袋潛入水中,嘴裡叼著特製的竹管,竹管另一端露出水麵,咕嘟咕嘟冒著氣泡。“那是過濾海水的機關!”李標得意地晃了晃腦袋,“咱家百戶仿著現代兵書造的,能在水底憋兩刻鐘不浮頭!”

“那個隊正……”陳子龍忽然指向王保國,後者正從水裡冒出頭來,甩了甩滿臉的水珠,“上月識字大比,我1801個字,他才1719個,輸得心服口服!”他拍著大腿笑得前仰後合。

“你們軍戶都識字?”方以智折扇“啪”地合攏,眼中閃過詫異。

“那可不!”李標挺直腰板,“咱衛所每個軍戶識字不少於五百,吳先生教得好!”

站在最後的吳承誌聞言臉色驟變,嘴角抽搐著像被踩了尾巴的貓。他心裡瘋狂咆哮:“五百字很多嗎?!你們複社才子動不動就通讀四書五經,我們軍戶能寫借據、記軍冊就不錯了!”但麵上還得維持笑容:“嘿嘿,雕蟲小技,雕蟲小技……”心中已默念十遍:“出去彆說認識我,出去彆說認識我……”

寧波方麵傳來消息,有二手福船待售,李勇特意前往碼頭為王大和範叔送行,因此陳子龍三人未能在金山衛見到李勇。恰巧,他們遇到了仍在編纂蒙學教材的吳沈二人。這三人對金山衛頗感興趣,便請求李標帶領他們前往碼頭尋找李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兄,這位是複社的傑出才子趙禮先生,上次因故未能參加我們的聚會,但聽聞了李兄關於財政問題實為土地問題的高見後,沈兄便急切地想要拜訪。”

“久仰雲天兄大名,在下趙禮,字鵬程,蘇州太倉人。能與雲天兄相見,實乃三生有幸!”

中午的陽光把金山碼頭照得金燦燦的,一個穿著白色絲綢長袍的家夥特彆顯眼,那就是趙禮。他右手拿著一把竹子做的折扇,扇子上刻著蘭花圖案,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左手拎著一個繡著湘繡的袋子,隨著走路一搖一擺的,還能看到裡麵露出的毛筆頭。最吸引人的還是他那張圓圓的笑臉,眼睛彎得像新月一樣,眼角天生往上翹,感覺他把蘇州園林裡三個月的春天都藏在了眼睛裡。他一說話,笑容更燦爛了,眼角的皺紋都跟著動起來,比城隍廟前的彌勒佛還要親切三分。

“沈兄,您太客氣了。我與人中、密之和潤天都是誌同道合的好友,那麼與鵬程自然也是同道中人。”

在返回城堡的途中,李勇特意繞道西郊。田野裡,剛剛收割完畢的稻田閃耀著綢緞般的光澤,新栽種的紅薯藤蔓在田壟間舒展,宛如碧玉。遠處的鹽堿地上,數十架水車吱呀作響,正將清冽的河水抽入層層疊疊的竹節管道中。

穿過曬穀場時,李勇正巧遇到張叔帶領著十幾位老農驗收新落成的穀倉。張叔看到李勇,便大聲說道:

"陳老哥家的三畝試驗田,畝產竟然達到了七石八鬥!"

“張叔,你們做得真棒!範叔回來後,我會專門給你們互助組發放十兩銀子作為獎勵,哈哈!”李勇爽快地回應道。

陳子龍和其他人感到非常驚訝,這裡的農夫似乎與其他地方的人不同,他們總是麵帶陽光般的笑容,見到李百戶,就像見到親人一樣,毫無畏懼和回避。

“互助組是什麼?”方以智輕聲向吳承誌詢問。

“我看的農人都是黑瘦居多,金山衛這些農人全穿著新衣,人人紅光滿麵,李兄你是如何做到的?”李勇頓時無語,我不能說今年少收了這群破軍戶2000兩銀子吧,“這個以後給大家說”

接近衛堡時,東邊隱約傳來鍛鐵的聲響。李勇提議道:“諸位,前方就是火銃作坊,是否願意參觀一番?”

當霞光斜斜地透過西窗灑進作坊時,二十三名赤膊的漢子已經各就各位。王五手持鐵尺站在中央,汗水沿著他黝黑的脊背流淌,在青石板上滴落,發出清脆的聲響。隨著一聲渾厚的號令,“開爐!”北側的三座坩堝同時噴出橘紅色的火焰。張瘸子熟練地拿起鐵鉗,將熾熱的鐵胚送入由水力驅動的砂箱造型機中。這台由王五改造的機械堪稱奇跡:左側的木輪與牆外的水車相連,右側的鐵軸帶動著十二根震動杵,將石英砂與黏土的混合物夯實進模具時,發出擂鼓般的節奏。

“卯時三刻,首銃出爐!”五名學徒,每人臂上綁著藍布條,正將冷卻後的銃管送入第二道工序。這裡沒有傳統匠人獨自作業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流水線作業的精準配合:粗磨工使用金剛砂輪打磨膛線,精工組用鹿皮蘸取特製石墨粉進行拋光,質檢員則用特製量規逐寸檢查內徑。

最引人注目的要數西側的隔間。那裡,一位年輕的匠人正趴在工作台上,他身邊的鐵架上擺放著十幾種不同的配方,標簽上潦草地寫著“三七硝硫”、“桐油浸泡”等字樣。經過無數次的試驗,這是沈星奕與鐵匠團隊合作的成果,他們調配出了一種燃燒更為穩定的粒狀火藥。

複社的三位成員,目睹了這些場景,已經目瞪口呆。這李勇究竟是何方神聖?

當夏日的餘暉灑滿衛堡,大家一起登上最高的了望樓,目睹夕陽將海天染成深邃的絳紫色。陳子龍輕推雕花木窗,任由鹹澀的海風灌滿衣襟。李勇特意安排,將盆栽菊花擺放在過道、樓中、房中,為重陽節的氛圍增添了幾分濃重。閣樓內,兩張方桌拚成一張大條桌,桌上擺滿了瓜果和三壺景德鎮瓷瓶裝的特製菊花酒。李勇、陳子龍等六人依次落座。周圍還放置了三張茶幾,讓李標、王保國等隊正,以及王五都在旁列席,共同參與今天的煮酒論天下。

喜歡水煮大明請大家收藏:()水煮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高武:穿越後舔狗變成了殺神! 流浪地球計劃成真?這真不關我事 兩界穿梭:一個饅頭換老婆 拒絕SSS級天賦被封殺,我成唯一真神 主母重生選絕嗣,清冷侯爺一胎又一胎 創仙代 女強無CP短篇合集 退!我靠養魚在邊疆暴富 強取豪奪,傲嬌大小姐在京圈殺瘋了! 奧特曼盤點:重新開始